酒于冬至,是更具象的存在。

明日,冬至。


终藏之气,至此而极。


这是一个有些矛盾的节气。虽凛冬将至,极寒至阴,但这一天的氛围却是热闹、温暖、团圆。


|冬至过后,太阳从南回归线开始往北移动,此时中国大部分的落叶植物,正遭受气候的肃杀,但梅花却将渐次开放。图源/视觉中国


之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冬至或许是所有节气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此时,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山中泉水温热流动,是谓“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但是地表积温“入不敷出”,数九寒天自此开始。


图源/视觉中国


可人们看到的却是更积极的信号——又一个岁时轮回的开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历经九“九”,九尽桃花开,寒尽春始来。


极寒之时,自有生机涌动。以此来看,冬至其实是始点。


这是中国古人传承千年的乐观精神,也是应对自然变化的斗志,更是与自然和谐处之的经世智慧。


冬至最早记载于我国最古老的文献《尚书》中,距今两千五百多年,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一个。


|‌冬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当时先民通过土圭观测太阳运行的规律,测出了冬至。图源/视觉中国


冬至习俗涵盖了自然、人文、历史等方方面面,它背后的历法,黄帝历、太初历到现在仍旧可以使用。


从古至今,冬至都是值得庆祝的大日子。


《后汉书·礼仪》中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宋代人过冬至如同过年一样热闹,有添置新衣、备办饮食、祭祀祖先等习俗。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图为《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他们面前的条几上,摆放着果盘、酒盏以及两只由执壶与温碗搭配组成的温壶。图源/北京故宫博物院


古代文人、士大夫还会组织消寒活动,如相约九人饮酒,席上用九碟九碗,以取“九九消寒”的雅意。


这些习俗,都表明人们对冬至赋予了无数精神寄托的价值。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笔下的冬至,是忧思,是哀愁,或许也是那杯独饮的酒。


图源/视觉中国

而阮阅则写下旷达欢乐的《冬至与诸生饮酒》,“小酒生黎法,乾糟瓦盎中。芳辛知有毒,滴沥取无穷”,极至最后,“华夷两樽合,醉笑一欢同”。


酒于冬至,是更具象的存在。从祭祀,到庆贺,再到团圆,都离不开一壶酒。


此刻,绍兴的黄酒迎来最佳的酿造时节。从立冬到立春,是绍兴黄酒酿造的周期,其中以冬至前后为最佳,此时鉴湖清冽,气温更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


|黄酒酿造讲究“开耙”,就是将一根2米左右长的木耙伸入酒缸里搅拌,为的是调节缸内醪醅的温度,同时为酒曲中的酵母菌提供适当的氧气以增加它的活力。图源/视觉中国


而作为一个时令节气,冬至对农耕时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九九节气歌”也不是单纯的歌谣,二是农耕文化符号,随着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各地的九九歌也各有不同。


相应地,各地的冬至习俗也不尽相同。


如北方吃饺子、喝羊汤,南方则吃汤圆,饮冬酿。


冬酿酒,或许是每个苏州人记忆里的冬至。


2500年前,苏州曾是吴国的都城,吴国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习俗。


|‌苏州冬酿酒的酒精度数一般在5度以下‌,属于低度酒。它以糯米为原料,掺有细小的桂花花瓣,散发出馥郁的桂花清香。图源/视觉中国


在古代,冬酿酒叫冬阳酒,因为冬至过后阳气上升而得名。这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


《吴歙百绝》说,“冬酿名高十月白,请看柴帚挂当檐。一时佐酒论风味,不爱团脐只爱尖”,所以有了“冬酿”二字。


在冬至饮了冬酿酒,接下来的数九寒天,便不再难捱。


或是酒暖身,或是酒暖心。


关注好酒地理局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

原文转载请在公号回复【转载】联系授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