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2018川酒全国行首站南京收官,“川、苏”何以“情长”?

"大国浓香 川苏情长",8月4日,古都南京迎来了2018"川酒全国行"江苏论坛。从四川到江苏,一条长江串起了川苏情谊,川酒军团在会上论述了“大国浓香”价值,共同宣读了2018川酒全国行(南京)宣言。上世纪90年代末期,川酒在江苏市场份额一度高达60%,目前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此次川酒军团抱团走进浓香型白酒占90%的江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既有利于提升川酒在江苏的市场地位,又凸显了川酒“大国浓香”独一无二的地位,将有力推动川酒发展步入新阶段。❶当江苏遇到川

“川酒全国行”南京站最忙碌的人

从上午的2018“川酒全国行”南京站开幕式到下午的两场川酒产区推介会,除了中间短暂简单的午餐外,他的一天都“泡”在展馆里。他应该是“川酒全国行”南京站最忙碌的人,他就是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赵辉。8月3日上午,2018“川酒全国行”首站在南京拉开帷幕,包括“六朵金花”等来自川酒四大产区的44家企业盛装亮相,作为川酒产区“当家人”的赵辉身先士卒为川酒站台推介。3日下午,川酒四大产区的宜宾和泸州又进行了丰富多彩的产区推介活动,陪同来参加“川酒全国行”的嘉宾看展位;产区推介会上,他安静地听、

特别企划·汾酒改革一年记之②:数读汾酒改革试点365天

汾酒集团向前迈出一小步,山西国企国资改革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作为山西国企首个“吃螃蟹”的掌舵者,李秋喜表示,“压力确实很大,但要变压力为发展的发动机和助推器,推动汾酒快速发展,当好改革的排头兵”,也喊出了“现在就想带上大家,轰轰烈烈、痛痛快快干上一场。”到今天(2018年2月23日),时隔整一年之后,汾酒国企改革试点成绩,让云酒头条带您数读。❶汾酒速度汾酒集团2017年实现“多快”增长:三季度末已基本完成了全年任务,全年来看数十项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个别指标甚至实现三位数增长。汾酒集团全年(1)工

83.84亿,3万吨,茅台酱香系列酒扩产计划落地

茅台酱香酒的产能短缺情况有了解决办法。9月28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第二届董事会2018年度第六次会议,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建设 3 万吨酱香系列酒技改工程及其配套设施项目的议案》。根据议案中规划,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将投资不超过83.84亿元,建设3万吨酱香系列酒技改工程及其配套设施项目,项目总建设周期为三年。加上目前的3万吨产能,三年后茅台酱香系列酒产能将达到6万吨,极大缓解未来发展的产能瓶颈。❶83.84亿怎么用?与茅台酒的扩产计划一样,茅台酱香系列酒的技改扩产,已是既定战略

还叫他们“酒二代”?错了!

“酒二代”这个称谓,可能很快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这个称谓的主人们,正在以另一种身份影响这个行业。当下,已是酒二代展示才华、显现价值的时刻。相比几年前刚刚接过父辈手中枪的上半场,业界对他们从心怀担忧,变为充分认同,及至将他们视为酒业变革进化的核心力量。他们用极具说服力的表现,撕去了“酒二代”这张略带从属意味的身份标签,而化身为酒业触及未来的臂膀与指尖。❶舞台交给他们2018年12月28日,贵州茅台全国经销商联谊大会在茅台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茅台酒经销商及新闻媒体代表千余人齐聚一堂。茅台集团

刚刚宣布退休的马云老师,或许就要有个新身份——马酿酒师!

9月20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当被问及内心觉得最有意思的一件事,马云回答说:“我可能还会去造造酒。”而就在两周前,马云在到访茅台集团时,对茅台提出的联合生产一款茅台酒“深表赞同”。在达沃斯论坛现场,当回应“回归教育”话题时,马云坦言,“我不是激流勇退,我是激流勇进,我在阿里退一步,但是我人生进了一大步,我可以做很多我感兴趣的教育。”显然,马云这一步,成为了“马老师”,而若再进一步,或许就是“马酿酒师了”。但是,“马酿酒师”真的准备好了吗?❶马云创业“简史”:阿里巴巴“从啤酒开始”,“马老师”从

“烟酒夫妻店”终结者来了?刘强东说每天开店1000家,3年100万

进入2018,京东、苏宁等互联网零售巨头对线下市场的“收割”,骤然提速。4月12日,在2018年中国“互联网+”数字峰会上,京东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发表《开放赋能打造无界零售新生态》演讲中表示:截至2018年3月,京东便利店每周开设新店1000-1200家,每天接到50000份申请;2018年底前,京东便利店每天要新开1000家,通过加盟的模式,一条街每隔300米要有京东便利店,3年全国布局100万家。另一家零售巨头苏宁,不仅发力线下便利店,还瞄准了有智慧零售概念的智能货架。苏宁零售

更少更贵or走下神坛,这是宁夏的“选择困难症”?

9月,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熟了,新酒初酿,产区上大大小小的酒庄忙成一片。而近日举行的2018“一带一路”(宁夏•银川)国际葡萄酒大赛、第七届中国青年侍酒师团队赛决赛,则进一步烘托着扎根贺兰山下的葡萄酒产业氛围。如今的贺兰山东麓,已建成酒庄86家,建设和规划中的更是远超这个数字。“小酒庄,大产区”,对中国葡萄酒产业而言,呼声最高的贺兰山东麓早已从一片古老荒野变成“希望的田野”。无论是长城、张裕这样的行业龙头,酩悦轩尼诗、保乐力加这样的国际巨头,还是这片土地上的国产葡萄酒“追梦人”,各路资本在这片产

颠覆者的江湖往事

“上岸”后的赖劲宇似乎越发沉稳了。至少他希望是这样。2017年12月3日,一款单瓶售价比茅台还贵的黄酒“丹溪1327”在北京首发。发布会上,“消失”长达两年多的赖劲宇重新回归业界视野,身份则从中酒网创始人变成了义乌市丹溪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互联网新贵转型为老派黄酒掌门人,赖劲宇和他的“老朋友”——郝鸿峰、杨陵江,还有当年那些一起搅动酒业互联网江湖的颠覆者们,逐渐走上了一条不同的人生轨迹。在他另辟蹊径的那段时间,郝鸿峰和杨陵江这对酒业著名的欢喜冤家,依然一边“掐架”,一边在朋友圈秀合影。有时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