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余年的陈香,就在徽成盆地代代无断续地传承下来。

在中国大地的版图上,黄河与长江一北一南,覆盖大部分疆域。

两条大江大河,界定两种地理环境,塑造两种地域色彩,也承载两种不同的文化。

两大水系交织的陇南,兼具南腔北调,身处大西北的怀抱,却更似江南的婉约。陇南的“南”,既指陇之南端,也有气候适宜、水土润泽和秉性温和的意味,这时的“南”更像一个形容词。

陇有山,南有水,山环水绕之地,很难不与好酒做联想。

陇南中部的徽成盆地,就完美契合了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专家顾问,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安介生提出的理论——群山环绕、溪流下注的盆地地带,往往是产生美酒之地。

但在“复杂”的陇南,酒之一事,也不那么简单。

01|“宝贝的复杂地带”

俯瞰中国,陇南正处于偌大版图的几何中心。

碰撞、交汇、过渡,是陇南最鲜明的地缘特点。

背靠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陇南地处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既处于中国南北过渡上,也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地形的过渡带。

陇南西部向青藏高原北侧边缘的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

自古以来,陇南就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

于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称这里为“宝贝的复杂地带”。可以说,正是这种复杂,造就了陇南的宝贝。

陇南境内虽没有甘肃应有的沙漠,却不乏高山、丘陵、河谷、盆地,多样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复杂的气候,又共同孕育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

境域内自然生长的1300多种树种中,珍贵树种达51种,中药材也有上千种,而野生动物种类更是占据甘肃省半数以上,其中国宝大熊猫,占全国总数的10%。

地下的矿产资源更是丰富,境内已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34种,矿产地450多处,已查明资源储量的铅、锌、金、锑、重晶石等列全国前10位。

这里有亚洲最大的金矿文县阳山金矿、中国第二大矿田西成铅锌矿带和储量居全国第三的西和崖湾锑矿带。

这样的地方,自然不会缺少水资源。

甘肃陇南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的交错地带,集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天象景观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湖泊如珠、峡谷如线、瀑布如织,动植物分布多样。

陇南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嘉陵江水系遍布陇南,有嘉陵江、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条。

作为贯通中国大西北和大西南的纽带,嘉陵江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地理资源。提及嘉陵江,多数人只知道火辣的重庆,却很少提及陇南,实际上,陇南所在的嘉陵江上游地区,在中国古代曾一度辉煌。

|陇南市武都区,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白龙江穿城而过,浇灌出一片“陇上江南”。

种种层面的多样性,最终造就的是人类活动的多样性,以及人类在陇南留下的丰富历史。

02|“老夫真欲住仇池”

“老夫真欲住仇池”,不知道苏轼是否曾在梦中一游仇池,才留下了这样的感叹。

这里的仇池,是指陇南西和县仇池山,那是伏羲的生处,中华文明的曙光最先亮起的地方。

陇南西和县全貌

而到底是怎样的陇南,才让苏轼梦醒依然神往?

翻开陇南的历史篇章,诸多华丽的头衔扑面而来,数千年长河里,陇南是那样的辉煌、精彩、热闹,也饱受古人偏爱。

陇南是秦人发祥之地,秦人先祖的都邑西犬丘就在陇南礼县,相传秦先祖非子因在礼县养马有功,被周天子赐为“赢”姓,才有了秦赢。

甘肃省博物馆礼县大堡子山秦人遗址32件金箔片文物

南北朝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陇南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两个最大的少数民族——氐族、羌族的活动中心。

今天重走陇南境内的古蜀道,也就是后来的茶马古道,那些峡谷石崖上修栈道留下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陇蜀通道是当时蜀绣、蜀锦运往长安等地的通道之一,为丝绸之路东端支脉所在。

时,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其实并不产丝绸,丝绸的主要产地在山东、江浙及四川,所以这里才成为丝绸之路东起点的重要末梢神经与血管。

作为西南与西北相通的要道,陇南在唐代以前一直充当着两个区域的政治、文化通道。

历史上的无数次南北分裂中,陇南每每成为割据地带。诸葛亮六出祁山、邓艾取蜀和南宋初年很关键的几次抗金战役都发生在这一带。

到了宋元以后,陇南一代成为茶马交易的重要市场,藏、羌少数民族用马匹和中原王朝交换茶叶等物资,战马交易的频繁与否,反映着王朝的动荡或安定。

陇南虽地处僻远,却不封闭,甚至说相当开放,形成了多样的社会形态和人文生活,若不是那段历史变迁,陇南今天的声名可能远不止于此——后来,随着全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东移、南迁,历史上陇南也开始变得偏僻闭塞。

那条古蜀道逐渐无人再走,但沿途轶事却随着诗人诗篇流传至今。

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描述的就是陇南徽县的青泥岭之奇险,是古蜀道最险峻的一道关隘。

徽县青泥岭

或许蜀道之难,不止是难在四川,更是难在陇南。北宋仁宗时期,当地为避开青泥道的艰险,于青泥岭西侧新辟的一条沟通陇蜀的古道,称白水路。

所以,陇南其实有两条通往蜀地的古道。

而在青泥岭西北侧的木皮岭上,杜甫也曾留下“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的慨叹。

今天来看,陇南的山是复杂的,水是复杂的,历史是复杂的,文化也是复杂的。

很难用短短篇幅去把陇南讲得十分透彻,但酒不失为一条好的脉络,它串联起陇南的山水地理、历史人文。

03|徽成盆地出好酒

陇南徽县和成县所在的徽成盆地,分别出产了历史悠久的金徽酒和红川酒,也是陇南的主要产粮区,它微缩了最醇香的陇南。

|陇南徽县梯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百平教授研究提出:“秦岭徽成盆地是中华上古文明的核心区域,徽成盆地有较强的独立性和相对安全性,满足上古人类生存与生活的所有条件,为上古文明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非常理想的地理区域。”

也有从嘉陵江流域研究的观点认为,“嘉陵江上游地区,徽成、西礼等一些规模较小的河谷盆地和山地丘陵地区早在史前时代就孕育着文明。”

从历史看,人类文明的发达一定有酒文明的构成。

盆地生态、山川秀美、气候湿润、田地广袤、雨水充沛这些适宜人居的条件,也是产酒的绝佳要素。

|金徽酒生态酿酒园区

从徽县出土的西汉时期的各种陶器来看,大部分是酒器,那些“盆、钵、罐、瓷、瓶、灶、甑”里,除发酵酿酒器皿外,储存、饮酒的器皿占多数。这说明,至少在西汉时期,徽县人就已经掌握了成熟的酿酒技术。

当时的徽县,还被叫做河池。

而徽县可完整追溯的酿酒历史,较之很多地方都要更早。

晋代末年,秦州北拓氏举家迁河池青泥岭,承祖业行医酿酒。隋炀帝大业年间,拓家酒垆已广传关中、巴蜀、陇上。拓家积几代人心血整理的《酿酒札记》,成为当时风靡的“酒经”。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入川驻跸青泥岭,赐拓氏家族李姓,封酒垆为“御酒坊”,钦题酒名“黄龙”。

从此,徽成盆地南缘的青泥岭,便成为闻名遐迩的名酒之镇。

及至后来,青泥岭下酒肆林立,酒令声声,或许李白和杜甫打这里路过时,也曾闻得酒香把诗吟。

徽的“镇厂珍宝”——明清槐木酒海。它们不仅是国家级文物,更是酿酒先辈智慧结晶的见证。

这一时期,酿酒业在河池规模化发展起来,酒的储存成为头等大事。聪明的河池人,就做起了酒笼、酒海等新兴生意。

据徽县档案馆馆藏文献记载,酒海的制作始于李氏酒坊,在唐宋已开始试制。先选用国槐做成木柜,形成酒海的壳。再采用秦岭深处的槐花蜜作为天然粘合剂进行涂抹,遇酒则韧,也使酒体蜜香突出,并配以土麻纸糊其内壁。

糊的层数根据酒海大小而定,少则三十多层,多则百层以上。酒海制作工艺非常复杂,而且周期长,一层干透,才能糊第二层,否则容易形成包浆,出现渗漏。

到了明代,酒海的制作工艺就更加考究了,比如木柜上有浮雕、有字号,就连酒海上的铜锁也有生产作坊的名称。

也正因如此,金徽酒的历史才会被实实在在地记录下来。

|金徽酒厂

在金徽酒业的养酒馆里,存放着50樽保存完好的酒海,全部为国家文物,其中有6樽为国家一级文物,而年代最久远的,来自明万历八年,也就是1580年,与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国宝窖池不相上下。

400余年的陈香,就在徽成盆地代代无断续地传承下来。

及至今天,从历史中走来,将南优北长兼收并蓄的徽成好酒,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特质?

6月7-9日,2023年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第二季)将走进甘肃陇南。


著名酿酒专家、江南大学原副校长 徐岩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 秦书尧
北京大学教授、现代农学院院长 刘春明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北忠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张百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辉

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第二季)专家顾问们将于陇上江南、徽成盆地,探寻金徽酒的好酒密码。


参考文献:
[1]赵逵夫.陇南的地理环境与其在历史上的地位[J].甘肃高师学报.
[2]张岩.清代徽成盆地农业开发问题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3]陈蕊.嘉陵江上游历史经济地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2.
[4]《金徽酒文史资料选编》

关注好酒地理局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

原文转载请在公号回复【转载】联系授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