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贺兰山东麓,中粮长城天赋酒庄的葡萄园里,几十名来自宁夏各个酒庄的种植师们正在尝试操作一台无人车。
六轮驱动,搭载240升药箱,4组水泵和雾炮,灵巧的车身在葡萄藤行列之间往返,细密水雾均匀覆盖植株。
如果把整个葡萄园走上一遍,它可以记录下所有路径,下次就能自主工作。
最早,整个产区葡萄园的施肥打药靠人工背着药箱操作,后来发展为拖拉机作业。但用工难、耗费高成为酒庄普遍面临的问题。所以这台代表着智慧农业设备的无人车,让众多酒庄的种植师纷纷前来体验。
相较于其他酒种,七分种三分酿的葡萄酒,“看天吃饭”的成分更高,传统种植依赖于经验和运气。
而科技化和智慧化,正在重塑人们对这片优越风土的利用。
贺兰山下,“智慧”金沙滩
从银川市区驶向贺兰山,沿途的路牌上几乎全是葡萄酒庄,偶尔有些枸杞庄园。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两百多家葡萄酒庄,沿贺兰山脚下南北向渐次分布,分属于六个子产区。
制图@好酒地理局
这座南北延绵的狭长山体,与同向的黄河合围出这片天赐风土。
贺兰山东麓,黄河左岸,同样是高品质葡萄酒的地理密码。
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永宁产区的中粮长城天赋酒庄。
图源@中粮长城天赋酒庄
接近酒庄时,巍峨山脉的壮阔扑面而来。
这里海拔1266米,天赋酒庄万亩葡萄园就在山脚下浩荡铺开,我们从中间的大道驶入,司机师傅虽是当地人,却第一次到酒庄,他说:“好像望不到头一样。”
是的,视线向前延伸,远处的葡萄园好像能一直连接到贺兰山上。
高大但荒芜的山体,与连片翠绿形成鲜明对比。在当地本色的衬托下,葡萄藤的生命力更显强劲。
▎长城天赋是宁夏产区距离贺兰山最近的酒庄。图源@中粮长城天赋酒庄
赤霞珠、贵人香、黑比诺、梅鹿辄等世界优质酿酒葡萄早已适应了这里。来到中国后重新“证明自己”的马瑟兰,也在这里表现出色。
就在前几年,这里还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滩。就如天赋酒庄门口的那句标语:“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
金沙滩眼下,正是一片绿沙滩。
▎长城天赋酒庄葡萄园。图源@中粮长城天赋酒庄
6月底,正值葡萄果实膨大期,越往后越是关键,逐日升高的气温下,葡萄园管理也愈发谨慎。
天赋酒庄的智慧化管理系统正在全天候守护这片葡萄园。1套水泵控制设备、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73套远传压力表,18套土壤墒情传感器,传统经验已被科技和数据最大程度地升级和迭代。
图源@中粮长城天赋酒庄
天赋酒庄总经理都振江说:“几十年来借助贺兰山的地利,黄河水的哺育,大家一直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默默耕耘脚下这片希望的田野,如今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劳动力的逐渐紧缺,智慧化成为了中国葡萄酒产业崛起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他看来,未来人工智能与葡萄酒产业的深度融合也必将成为一个趋势。无论是品种的选育,葡萄的种植、生产、加工还是消费需求预测领域,人工智能都可以实现高效化、精准化、定向化,更好地推动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都振江的想法,也是几十家酒庄的种植师能聚在一起研究一台无人车的原因。
在产区政府的戮力推动下,当地酒庄对智慧化管理早已熟悉,很多酒庄也已推广应用。今年年初,银川市还上线了葡萄酒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
▎美贺庄园智慧葡萄园数据中心。图源@胡心浩、新华社拍摄
这里每家葡萄酒庄的建设,都是从捡石头、平地、种树、建防风林开始。
从茫茫荒滩到对每株葡萄的精细化管理,一家酒庄要经历以五年、十年为单位计的漫长日子,才能长成今天的模样。
什么样的智慧化?
在贺兰山东麓产区多年的智慧化实践中,宁夏地信科技创始人胡心浩是推动者。
天赋酒庄的智慧化平台,就是由地信科技搭建。
胡心浩是银川人,家里也有葡萄园,他从同济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后,转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攻读葡萄栽培与酿造专业,后来回到家乡,开始尝试基于智慧农业的葡萄栽培酿造管理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胡心浩在葡萄园。图源@胡心浩、新华社拍摄
这套集农业技术、传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物联网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可以为葡萄园提供综合全面的智慧解决方案,包括智慧葡萄园基础设施、葡萄园科技服务、葡萄园数字管理系统。
气象、土壤、植物生长信息、农事记录、多光谱无人机遥感等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控与历史追溯,都能一目了然。
当前,胡心浩团队对这套系统进行了软硬件升级。
他介绍说,以前酒庄能看到的气象数据分析维度是固定的,但由于每家酒庄关注的气象数据具体指标不尽相同,所以团队做了个性化设计,可以根据各酒庄的需求生成不同的指标和数据形式。
图源@胡心浩、新华社拍摄
这些气象数据都会被转换为与风土相关的语言,比如未来的降雨量、水汽蒸发量、病虫害压力,为酒庄的补水、施肥、打药等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如果客户需要的话,甚至可以每小时提供一份葡萄园监测和分析报告。
“有一些数据和解读,可能和种植师们的传统认知、经验判断有很大差别。有一次土壤传感器收集的数据显示,土壤湿度很高,但土壤表面看着很干,种植师觉得是数据有问题,最后把土挖开来看,底下确实很湿润。”胡心浩说。
地信科技前两年就研发了针对葡萄的红外热传感技术,过去种植师要判断葡萄是否缺水只能通过降雨、土壤、叶片等来观察,但红外传感技术可以直接观察葡萄本身。
▎工作人员正通过红外传感技术观察葡萄。图源@胡心浩、新华社拍摄
在整套节水灌溉策略的作用下,葡萄园的节水率可以达到30%-40%。
大水漫灌早已经是过去式,土渠渗漏量高、蒸发量大、输水时间长、渠道淤堵和大量人力等问题如今被高效、稳定、低成本以及高质所取代。
去年,源石酒庄葡萄园每亩地用水量约为160方,远低于宁夏当地规定的葡萄园灌溉定额。
五年前,源石酒庄就开始引进地信科技的智慧化管理系统,从一开始的几个地块,到现在整个酒庄70%以上的地块,都安装上了监测站点。
▎葡萄园里的环境感知装置。图源@胡心浩、新华社拍摄
每一年,胡心浩团队都会根据上一年的数据和葡萄品质对系统进行新的调整。
近几年,源石酒庄不管是葡萄园的管理水平还是葡萄酒品质,都有相当大的提升,这套智慧管理系统在其中的贡献虽然无法量化,但其价值有目共睹。
目前,地信科技已经和酩悦轩尼诗旗下的德钦敖云酒庄、富邑旗下的宁夏望月石酒庄、中粮旗下的天赋酒庄、桑干酒庄、华夏酒庄以及君顶、美贺、源石等众多酒庄合作。
这些酒庄涵盖外资、央企、精品民营酒庄,来自高山产区、内陆产区、沿海产区,在不同的风土条件下,都验证了智慧化管理系统带来的变革。
当然,作为以科研为底色的团队,胡心浩也正在尝试把这些实践经验理论化。
图源@胡心浩、新华社拍摄
2023年、2024年的葡萄成熟期,胡心浩团队在宁夏、河北、山东采集葡萄样品,从各项指标来看葡萄果实的质量。以葡萄的颜色为例,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温度、光照、紫外线等风土气候因子对葡萄颜色影响非常大,不同葡萄颜色背后,其实是不同的风土特点。
而回到葡萄园智慧化管理上,这些采集得来的气象数据,被细化成60余项具体指标,对风土气候进行量化和判定。
葡萄园各项管理措施的进行都与葡萄物候期密切相关,他们研发的物候模型在葡萄种植管理过程中可用于短期物候的预报,帮助葡萄园做好短期任务规划,如采收、病虫害管理和灌溉。
“我们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结论,比如葡萄开始转色之后,8月份会比其他月份都重要,因为8月份葡萄对气候的响应模式和葡萄颜色最终的表现有很大关系,依靠这些数据,8月份种植师就能知道要加强哪些管理工作。”胡心浩说。
图源@中粮长城天赋酒庄
后期,验证成果将形成一篇深度的、系统性的论文,从葡萄物候到葡萄细胞、基因皆有涉及。
或许从产业数据看,当下中国葡萄酒的市场增长并不乐观,但当我们深入产区,看到中国葡萄酒人在各个层面的努力和进步,就会以积极的目光重新审视这个行业。
而智慧化发展,就是其中一个维度。
智慧化设备,正在演进
“你理想中的智慧化是什么样?”
胡心浩回答说:“在感知层面,每一个决策都有依据;在执行层面,可以实现高度的机械化,在当前甚至比数字化还更为重要。”
无人车出现在这里,就是理想中智慧葡萄园所需要的。
有胡心浩的实践在前,这里的种植师们对一台新来的无人车并不感到陌生。大多数种植师在了解无人车的原理之后,能立即上手操作。
这台无人车是极飞科技上个月发布的R系列新品,共有两款,分别命名为极飞R100与R200。
▎极飞R100(左)与R200(右) 图源@极飞科技
极飞科技是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成立以来依托农业无人机发展,逐步扩充到农业无人车、智能辅助农机自架仪、智能水阀等品类,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头部企业。
R系列无人车便是针对大棚、果园等受限于空间和地形的种植场景所研发。
平整开阔的贺兰山脚下,是发展智慧农业的理想之地。此前,极飞科技已经和新疆天塞酒庄有过合作,这是第二次涉足葡萄酒行业。
在天赋酒庄的葡萄园里,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和他的研发团队向种植师介绍,传统植保设备体积大,地面适应性不足,药液浪费现象普遍。而作为小型地面智能农机,R系列无人车身小巧,操控灵活智能。
以R100为例,车身搭载睿喷系统120升智能药箱,应用极飞智能离心雾化喷洒技术,可以实现每分钟8升的最大喷洒流量,并支持雾化颗粒从60到200微米任意调节,喷洒精准、均匀、穿透力强,可以有效节水省药。
▎极飞R100农业无人车喷洒特写。图源@极飞科技
不同种植方法下,作物的种植行距差异可能较大,药液喷洒的覆盖范围和精准性要求也不同,R100的单边最大水平射程达7米,喷洒覆盖范围广。针对不同高度的作物,R100的双边雾炮可以手动调节,实现多方向、多角度喷洒。
银色高地酒庄的葡萄园行列间,是石头和泥土堆积的垄道,而今年挂果又比较低,所以在对喷洒角度有要求外,对车身稳定性也有要求,演示发现,无人车可以在垄道上安全行走。
R系列搭载SuperX 5 Ultra智能控制系统,配合北斗高精度导航和RTK技术,可以实现精准自主作业,同时还包括路径记忆、路径规划、AI辅助安全等功能。
相较于R100,R200装载量提升了一倍,按每亩葡萄园最低2升,最高8升的喷洒量计算,一箱药水至少可以喷洒30亩葡萄。
▎工作中的极飞R200农业无人车。图源@极飞科技
现场有不少种植师测算了无人车的工作效率,以R200无人车15分钟的续航时间可以喷洒4亩地计算,一小时可以喷洒16亩,全天候工作可以喷洒384亩,理论上而言,除去换电池、加药水时间,比拖拉机的效率高出许多。
“拖拉机主要是用工难,用工贵,还有油耗,所以我们希望无人车能解决这些问题。”有种植师说道。
当然,实际上相较于拖拉机,无人车的续航时间和药水装载量还不能完全满足葡萄园尤其是大葡萄园的需求。
但无人车的出现只是一个开端,它代表着葡萄园智慧化设备正在快速演进。
有趣的是,R系列无人车支持自由改造或加装,可以拓展场景,比如自动割草、便捷运输、高效播撒。
▎极飞R200农业无人车平台版和改装版。图源@极飞科技
现场,种植师们便根据实际需求提出了各种改装想法,例如改变雾炮的高度和方向,就可以喷洒不同生长期的葡萄藤。而胡心浩正在尝试为无人车加装智能巡检设备,无人车可以搭载这套设备准确、精细地观测葡萄生长的详细情况。
从昔日“看天吃饭”的传统耕作,到今日传感器实时监控土壤墒情、无人机遥感描绘生长图谱、无人车精准施药穿梭藤间、物候模型科学指导农时——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正被智慧农业重绘。
这不仅是一场生产工具的升级,更是对“风土”认知与利用方式的革新。
当传统经验遇上精准数据,当人工作业被智能机械替代,这片曾孕育于戈壁荒滩的“金沙滩”,正以其前沿的探索向世界展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未来竞争力深植于对每一株葡萄的智慧化、精细化呵护之中。
市场风云或许变幻,但扎根土地的科技赋能,正为中国葡萄酒打开一扇充满韧性与希望的崭新窗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