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的发展史,某种程度上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史。


从早期“征服自然”的豪情,到如今“和谐共生”的共识,全球范围内,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定义。


11月14日-16日,“2025第七届中国白酒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生态老酒学术与技术高峰论坛”将在沱牌舍得文化旅游区启幕。大会将围绕生态酿造科学体系解析、老酒品质科学解码、国际化路径探索、智能化酿造技术突破等前沿课题作专题报告,深度剖析行业发展新趋势,共探技术创新新方向。


在行业深度调整与转型的关键阶段,大会将“生态酿造”提升为行业核心议题,这不仅是市场需求的转变,更是整个行业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深刻认同。



工业与自然共生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资源约束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重构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负责任消费和生产”列为核心目标,推动传统工业从“资源消耗型”向“生态循环型”转型,这种转型在酿酒行业表现得尤为显著。酿酒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工业,其原料依赖与发酵特性决定了与自然生态的深度绑定。


于是,保护自然就成为酿酒的首要前提。


生态酿酒并非简单的“环保”,而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核心,将酿酒产业嵌入自然生态循环体系的系统性实践


拥抱绿色生态的生产流程,是酒业近年来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图为舍得酒业生态酿酒工业园,高达98.5%的绿化率,让这里形成了“林中有厂、厂中有林”的独特酿酒生态系统。摄影@好酒地理局


所以,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保障产品品质的同时降低环境负荷,才能最大化发挥出生态酿酒的效益。


自然、科研,两个关键词或许是生态酿酒的题中之义。


首先,自然基底是不可替代的。


白酒酿造依赖特定区域的水、土、气候及微生物群落构成的“微生态系统”,有益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决定酒体风味与品质。如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多样性,与酒体中有机酸、氨基酸等有益成分含量呈正相关。


植物的多样性可为各种有益酿酒微生物的充分富集和繁殖,营造不可复制的自然环境。图为舍得生产车间外墙的爬山虎。 摄影@好酒地理局


其次是人力的主观加持,即——以科创减少“风险”


传统酿酒大多遵循“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循环逻辑,但如今的科技形成了涵盖原料种植、酿造加工、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全链条生态管控。


原料端有机种植,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的污染;生产端优化工艺降低能耗,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废弃物处理则强调资源化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酿酒过程逐渐从被动适应环境,转变为主动维护生态。


酒的酿造不仅依靠匠人,也是大自然的产物,酿酒用的粮食、水、微生物等均来自大自然,生态对白酒酿造极为重要。摄影@好酒地理局


将目光转向国际视野,我们也能看到一场深刻的生态酿造实践。


苏格兰威士忌行业早在2009年就制定了《苏格兰威士忌行业环境战略》,从土地、谷物、泥炭、水资源等方面改善行业对苏格兰整体的环境影响。


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产区推行“有机酿造认证”,要求尽可能少地干预葡萄藤并尊重植物的“原始动力”,目前已有超过60%的酒庄获得认证。


德国啤酒行业既努力降低碳排放目标,又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将酿酒副产品转化为高价值产品,废水经过处理后可回收水资源,甚至使用“再生水”进行酿造。


同样,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舍得酒业便开始了酿酒“生态化”的尝试,开始建造行业首家生态酿酒园区。



一场长期主义的实践


涪江由西北向东南蜿蜒贯穿射洪全境,梓江自东北方向,急如箭,奔射涪江。射洪的“射”得名于此。


细密的支流分布在涪、梓两岸,正如人类早期的文明大都诞生在河谷地带那样,这里自古丰饶。


制图@好酒地理局


射洪很好地保持了这种原始的物竞天择。再将地图放大,射洪又正好处于四川盆地的中心位置,中华“聚宝盆”的腹地。


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携带水汽,翻山越岭进入四川盆地,实现盆地内雨热同期。


而盆地略弱的大气扩散能力、“静风区”较低的风速,又让微生物可以安稳地待在盆内。射洪便是盆地中微生物最丰富、也是维持得最稳妥的地方之一


舍得生态酿酒工业园区所处的沱牌镇,原名柳树沱,“沱”,是指可以停船的水湾。


制图@好酒地理局


“沱”即是河流臂弯,水量充足,也汇集了相对丰富的微量元素、矿物质和有利于酿酒的菌类。水土在这里沉积,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生物的土质也成为最佳的窖泥“原料”。


于是,也就有了“河流臂弯处出好酒”的地理逻辑。


上世纪80年代,舍得开始设想要创建全国第一个酿酒工业生态园区。时至今日,谁也没有想到,舍得为了酿酒种下了约400万棵树


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舍得将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阔叶植物与针叶植物相结合,使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环成带,由此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绿化体系。


如今,在占地面积650万平方米的舍得生态酿酒工业园区内,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科学分布,园区内绿化率达98.5%,全年平均温度可以稳定在17.3℃左右。


舍得生态酿酒工业园区将“生态”贯彻到底,这样的环境富集大量有益微生物,有利于酿酒。摄影@好酒地理局


各种有益酿酒微生物在园区内充分富集和繁殖。比起“保护”自然,舍得的选择更是在创造适合自己的自然。


1999年,舍得第一次在会议上提出“生态酿酒”,并持续进行产区地理、酿酒品质等有关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到了2008年,舍得定义的“生态酿酒”术语被纳入国家标准GB/T15109-2008《白酒工业术语》。


对舍得来说,如今正用科学的语言,阐释生态酿酒的真正价值。复星全球合伙人、舍得酒业董事长蒲吉洲也表示:“我们用科技创新,赋能产品品质,科创让舍得老酒走得更坚实、更健康。”


舍得酒业如今不断吸纳新鲜高质量人才,以现代化的科技介入,在科研领域走出前沿的脚步。摄影@好酒地理局


对于生态,科创可以科学地论证生态酿酒的科学性,找到其中的原理;通过科研,可以找出栽种哪些植物与酿酒微生物更契合,使酿酒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更加旺盛,让生产方式更加符合当地的生态特征;对于酿酒,科创提升着AI大数据的算力,让园区与酿酒流程的数据全程透明,便于实时监控以及时应对。


舍得也已经建起行业首家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还与四川轻化工大学、遂宁市政府“校、地、企”合作共建高水平研发平台“中国生态酿酒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中国舍得陈酿老酒研究院”。


在坚守品质为上的时代,舍得酒业在继承中创新,为在市场站稳脚跟加足了筹码。图源@舍得酒业


2024年,舍得研发费用总投入近亿元,正是依托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其也在长期拆解生态酿酒与老酒品质之间的奥秘。



生态科学,已成共识


这样的生态实践如星星之火,逐渐在中国酒业形成燎原之势。产学研的结合,将传统经验转化为科学数据,为生态酿酒提供了多样的表现形式与发展模式。


作为赤水河流域最大的白酒生产企业,从2014年开始,茅台就每年捐赠5000万元,作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累计捐资超4亿元支持生态修复、植树造林、水资源保护等环保项目,从取水、用水、排水再到水生态治理,持续加大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可以说,对赤水河生态的保护早已融入茅台人的血脉,成为茅台“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价值观最生动的体现。


泸州老窖坚持“零污染取用”和“高效节约集约利用”,做一位长江的“水卫士”,竭尽全力守护长江上游水生态,并在川南建立万亩有机糯红高粱基地,率先探索“有机高粱”的种植。从土壤、种子、禾苗、原粮到酿造蒸馏,全产业链施行有机标准管理,“零施用”农药化肥,保障产品的天然和安全。


泸州老窖有机高粱种植基地内,火红的高粱漫山遍野。图源@泸州老窖


习酒则通过加强三废治理(废水、废气、废渣)、推进植绿增绿、支持护水节水等措施,在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其累计投资12亿余元,建成投用4个高标准污水处理厂,开展入河排污口改造,出水水质主要指标可达准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又投资近亿元开展锅炉“煤改气”及新建燃气锅炉项目,通过低氮燃烧工艺,有效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


赤水河畔,习酒厂区仿佛置身在“绿色”海洋,放眼望去,绿色工厂和青山绿水相处的自在融洽,共生相融。图源@贵州习酒


迎驾贡酒长于霍山,依托霍山60万亩竹海赋予宝贵的“竹根剐水”,酿出一杯杯生态美酒。


今天的迎驾,还是一家靠清洁能源驱动的酒厂。在迎驾厂区每一栋车间的屋顶,都安装着太阳能光伏板。2023年仅光伏电站发电量就达到2189.83万度,大致相当于节省了6570吨标煤。


迎驾凭借“一条河、一瓶酒、一座城”的山水共生理念,不仅成长为生态白酒的领军品牌,也为白酒乃至传统制造业升级提供了一个“生态范式”。图源@迎驾贡酒


各白酒企业、产区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了不同的生态酿酒模式,但殊途同归,在无形之中,为白酒成功构建了“山水木土微”的生命共同体。


这也是属于中国企业的社会担当。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酿酒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将构建生态酿造体系列为核心任务。


市场需求的迭代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必然性。


《中国电子商务绿色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60%的受访者了解“绿色消费”,00后的理解程度甚至达到79%


不难理解,如今在高端白酒市场,生态属性将成为购买决策的重要依据


图源@AI生成


回顾白酒的生态酿酒之路,茅台的微生物研究、五粮液的循环经济、今世缘的绿色工厂、舍得酒业的先行探索……共同勾勒出中国白酒生态化发展的全景图。


整个行业的集体行动,体现了产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是被动适应,而是主动选择;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战略。


与国际酒业相比,中国白酒的生态实践既传承了“天人共酿”的智慧,又融入了现代科技的创新活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这种自觉也正在成为整个行业的共同追求。




参考资料:

[1]陶金山,葛洪平,张明,等.生态酿酒与老酒战略融合赋能之路——以舍得酒业为例[J].酿酒,2025,52(03):19-22.DOI:CNKI:SUN:NJZZ.0.2025-03-006.

[2]李芸德,邹伟.川酒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研究[J].酿酒科技,2018,(12):128-133.DOI:10.13746/j.njkj.2018195.

[3]陶金山,葛洪平.生态酿酒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以舍得酒业为例[J].上海轻工业,2024,(02):57-59.DOI:CNKI:SUN:HQGY.0.2024-02-021.

[4]马德帅.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9.

[5]《中国电子商务绿色发展报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