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上市公司在很多眼中都是“财大气粗”,从曾经的央视标王到频频出手理财产品,往往被很多行业视为“金主”。 日前,媒体统计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29日,沪深两市共有1139家上市公司购买13602款理财产品,合计金额高达11471.31亿元,其中不乏酒类上市公司的身影。 ❶ 13家白酒上市股一年理财461.5亿 收益虽不高,但附加值惊人 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初步统计了24家白酒、啤酒、黄酒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发现,酒类上市公司对理财产品保持很大热情,其中13家企业存在委托理财产品情况,合计投资约461.5亿元(理财资金可循环进行投资、滚动使用),理财收益6.12亿元,利润率约为1.33%,基本看齐活期存款利率。 从理财理由来看,企业主要是基于经营和财务状况,旨在提升公司流通资金的使用效率。实际上,很多企业可能看重是“附加值”:由于酒企往往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合作,因此酒企“帮助”银行完成理财或存款任务时,可以获得潜在的贷款等方面支持的同时,还可能依托银行的优质客户来完成卖酒任务。 从信托理财产品存量来看,截至2016年末,15家(含古井贡和汾酒)企业合计达到了81.66亿元,仅低于同期净利润总和不到20亿元。不少企业的年终存量都高于年初,显示“理财”仍然是企业实现资金池保值的重要选择。 从理财产品偏爱属性来看,13家企业总体偏爱保本型、短期类、国内理财产品,多是10-30天的短期理财产品,仅迎驾贡酒1家企业有投资类理财,重庆啤酒则购买了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美元类理财产品。由于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低,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理财收益不高的情况,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关企业在短期内无心或无力大规模扩大主营业务生产或销售能力的同时,对资本市场持谨慎态度。 ❷ 最多一年委托了90份理财 放到全年来看,真正的“金主”想必会让很多人震惊,并不是茅台、五粮液,而是洋河股份。洋河股份2016年合计委托了90份理财产品,总金额达到了313.62亿元,理财收益3.99亿元,占全年净利润的7.38%。 此外,茅台、五粮液2016年内并不持有理财产品,可能与其在集团层面已经成立财务公司负责,专门负责加强资金监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有关,因此未出现在上市公司报表之中。 一线酒企大量现金“躺”在银行,相比仅获得回报并不多的存款利息,理财产品确实是现实选择之一。 ❸ 二线企业“理财”兴趣更高 理财或为无奈之举 提及酒类上市公司购买理财,很多人都会想起今世缘、迎驾贡、重庆啤酒、青青稞酒等“老面孔”。云酒头条不完全统计发现,2017年内,4家公司发出的理财有关公告(含投资、进展、收回、核查等)分别为20份、11份、35份、11份,足见对理财产品的“关注”。 如果从统计的13家企业中来看,除了洋河股份,2016年全年委托理财产品数量超过30家的还有珠江啤酒、青岛啤酒、口子窖酒、酒鬼酒,委托理财金额分别为27.67亿、3.18亿、4.03亿、14.4亿。 从理财金额来看,超过10亿的公司还包括为珠江啤酒、今世缘、迎驾贡酒、酒鬼酒、青青稞酒、重庆啤酒,分别为27.67亿、21.27亿、19.27亿、17.1亿、14.4亿,理财收益分别为0.1亿、0.384亿、0.003亿(投资理财未到期)、0.0816亿、0.1亿、0.529亿。 对于二线酒类上市公司来讲,当出现融资过剩或者现金流较强情况时,企业短期内又没有找到更好的投资方向,选择投资理财产品也属无奈中的合理之举。 总体来看,酒类上市公司虽然偏爱“理财”,但回报率相比酿酒行业平均净利率25.17%是大巫见小巫,由此可见企业看重的可能更多是附加值,所以酒类上市公司与理财产品的“勾兑”,一定程度上还是值得期待的。 关于酒企理财,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