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蜿蜒的臂弯里,河南的麦田是大地写就的一首金色长诗。每年四月,从豫南到豫北,从豫西到豫东,千万亩的翠绿麦浪在春风中摇曳,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到丰收季,麦田翻滚如潮,沉甸甸的穗头低垂,仿佛在向土地行礼。
河南的小麦,不仅滋养了中原儿女的脾胃,更在这片沃土上化作一滴醇厚的酒香,而凝聚着千年智慧与匠心的仰韶彩陶坊酒,便是这麦与陶、粮与艺的千年对话。
河南的小麦,天生带着历史的基因。仰韶文化遗址的小口尖底瓶里,曾残留着远古先民以黍、粟、水稻、薏苡、野生小麦和块根植物为原料的酒曲痕迹。早在那时,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便已知晓如何让麦子从饱腹的粮食升华为精神的源泉。
一粒优质的小麦,要成为美酒的灵魂,需经历严苛的锤炼。河南的强筋小麦,得益于肥沃的冲积平原和充足的日照,淀粉与蛋白质的比例恰到好处,能够承受繁复的酿造工艺。仰韶人也深谙此道:选取中原大地优质的强筋小麦,麦粒在充足的阳光和肥沃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待到成熟时,淀粉与蛋白质的比例恰好能承受九蒸九煮的淬炼。
小麦,是河南人餐桌上最基本的美食来源,更成为河南人坚韧品质的象征。这种"坚韧",是中原农耕文明坚韧的底色。就像《诗经·周颂》里"贻我来牟"地吟唱,小麦从来不只是作物,是祭祀天地的媒介,承载着华夏民族对丰收的永恒祈愿,对美好生活的质朴寄托。
而今,这份穿越千年的文明印记,被匠心倾注于仰韶彩陶坊的酿酒艺术中。在九粮共舞的黄金配比里,小麦与高粱、大米等谷物奏响和谐的发酵交响。泥窖中沉睡的微生物群落,以时光为引,将麦香层层转化为"陶香"。
从远古的祭祀酒醴,到今日的醇香佳酿,小麦始终是中原文明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粮食,是美酒,更是一部流淌千年的史诗。当金色的麦浪再次翻滚,我们仍能听见历史的回响——那是大地的馈赠,也是时间的味道。#中原粮仓酿,仰韶彩陶坊#
*部分图片、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