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从远古而来,挟带着历史的奕奕神采,历经数千年的时光,才有了如此丰厚的酿造传奇、文化积淀,让今人为之迷离、为之陶醉、为之探究不止。 一滴酒,孕育了一个民族酿造的传奇历史; 一滴酒,承载了一个民族不竭的厚重文化; 一滴酒,记录了一个民族辉煌的奋斗历程。 沧海桑田的变迁,日新月异的发展,励精图治的创业,磨砺出了令今人美不胜收的甘肃酒文化、酒产业、酒艺术……这一切,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叹为观止。 陇原酒业兴,扬帆新时代。 值此《陇酒》开栏、《甘肃酒业志》编纂之际—— 幸遇“酒”史,一场千年一遇的酒史; 幸遇“酒”事,说不完的酒话; 幸遇“酒”业,道不尽的陇原酒企。 一群人,一个团队,一个目标,探索陇酒悠久历史,传承陇酒灿烂文化,推介陇酒知名品牌,记录陇上酒业的兴衰沉浮,书写陇上酒商百舸竞渡的出奇风采,让世人感受不一样的陇酒文化,让酒香漫溢的陇原大地再出好酒、多出好酒,为甘肃酒业的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探寻甘肃酿酒的历史起源,离不开那条从远古流到如今的,象巨龙一样千古奔流不息的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这条河,养育了华夏先民,也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 溯源甘肃酿造工艺的肇端,离不开伏羲、女娲——中华人文始祖。是他们,在黄河流域的大地湾原始村落教民渔猎、采摘、稼穑、制陶、婚嫁,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步入了文明的门槛。 距今8000年历史的甘肃天水秦安大地湾遗址,是伏羲、女娲营造的华夏民族童年的家园,是最早的原始农业开创地,也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产生、发展以及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地。 也许,我们从这里开启探索发现之旅,由此可以揭开甘肃酿酒的历史起源、传承脉络以及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陇酒历史渊源长 甘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白酒的重要故乡之一,也是酿酒技艺和酒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甘肃酒业卓立于中华民族之林,煌煌然几千年,辉耀于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中国酒业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章。 甘肃酿酒历史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从秦安大地湾遗址的发掘来看,甘肃酿酒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秦安大地湾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这里发掘出土的宫殿式房屋,黍本碳化物,石、陶、骨器具,特别是彩陶工艺品以及罐形鼎、深腹罐、圈底盆等器具,证实了史前黄河中游地区华夏先民生产生活的状况及其工艺制作水平。 秦安大地湾遗址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既是中国率先使用彩陶的史前先民,又是西北地区最早产生的农业文化。尤为重要的是,伏羲、女娲让部人由生吃变为熟食,让部落生产力得以发展,谷物有了盈余,为转换为更高级的食用方式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 可以大胆地推测,甘肃酿酒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 从出土的青铜酒器考证来看,甘肃酿酒最早的地方应是在黄河中下游一带。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三件非常珍贵的青铜器,“盉”“觯”和“鸟祖癸”的酒器。 “盉”出土于平凉市泾川县,一件翼兽形提梁铜盉,经考证为先秦时期贵族宴饮或祭祀时所用的酒具,属于春秋战国中晚期的产物。 “觯”出土于平凉市灵台县,酷似于今天的酒杯,《礼记·礼器》云:“尊者举盉,卑者举角。”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曰:“觯,乡饮酒角也。”可见,从东周至东汉时期,古人均将这些作为饮酒器。 “鸟祖癸”出土于庆阳市西峰区,形状为三锥足、圆底、卵腹、尖尾、槽形流口、双柱立于流口两侧,饰兽面纹,因“鸟”为族徽,“祖癸”为被祭人,故称之为“鸟祖癸”。据考证为商代晚期常用的青铜器物。 文献资料和考古证明,“尊”“爵”“角”“觚”“觥”“斛”等都是古人对酒具的称呼。 由此可见,商代是甘肃酿酒业的滥觞,周代及至春秋战国时期是甘肃酿酒工艺的萌芽时期,甘肃平凉、庆阳一带是最早出现酿酒工艺乃至酒器制作的地方。 酒类酿造产生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在甘肃陇南柳林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大地湾一期文化的南延,考古发现了大量的文物,石斧、单耳红陶罐、刮削器等,以及酒器和谷物发酵器具,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些生活器具和酒器,一方面揭示了农业生产的出现,另一方面也佐证了酿酒历史的肇端以及先民生活中饮酒的情况。 早在新石器时代,陇南徽县永宁河和嘉陵江河谷的阳坡地带就有先民们在此定居生活生产,繁衍生息,并逐渐形成群聚部落,从结网捕鱼、采集野果、植物种籽、捕食野兽、播种五谷开始,走向了原始农业生产。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先民们由靠树叶御寒到兽皮取暖,由吃生食变为食熟食,一步步由蒙昧、野蛮进入文明的门槛,同时出现了剩余的果品、食物和粮食。 正是由于有了熟食和储存,先民们发现了酿酒的关键步骤——发酵技术,才有了后来酒的酿造、酒业的出现。 大自然是最好的酿造师。 酒的出现,酿酒技术的发明,酿酒业的形成,是与自然条件息息相关的,是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的。 可以想见,陇原大地酿酒及酒业的滥觞应是在陇南山涧河谷一带。 这里山大沟深,气候温润,降雨充沛,林木繁茂,植被覆盖,生态良好,先民们从采集野果、植物种籽开始的生产实践中获得了启示:剩余果品积存发酵会产生特异的芳香,剩余谷物加上糖化霉同样产生一种醇厚的汁液。 陇原大地上最早的酿酒业从此诞生了。 ——酿酒与社会发展 一项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酿酒技术的出现、酒的产生与人类生产能力、生活需求特别是与当时社会制度极其相关。 古代甘肃历史沿革 早在周秦以前,甘肃大地原本就是过着游牧生活的戎、氐、羌等古老民族之乡。后来,大约在夏代和商代前期,周人在今陕西一带兴起。周的始祖后稷,是历史传说中的谷神,反映出周人以农耕为主的特点。农耕生产为酒的酿造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后,后稷的后代不窋逃窜于戎狄之间,夏代末年曾率众北迁,活动于今天的甘肃庆阳一带,逐步成群落定居,从事农业生产。不窋之后传位于鞠,再传位公刘。公刘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对庆阳的农业开发与周人的复兴起了重要作用。甘肃的历史从此由东逐渐拉开帷幕,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冲突与交融,也始于此。 公刘之后,周人的首领庆节又率众南迁于豳,即今陕西彬县。传位至古禀父,在戎狄的攻击下又率众迁于岐,即今陕西岐山东北之周原。从此以农立国,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1世纪周武王乘殷纣王暴虐之机,率众灭商。当时周武王所率庸、蜀、羌、髳、嶶、卢、彭、濮之众,其中的羌、彭、卢等部众,就是生活在今甘肃境内的古老民族。后来周衰秦盛。 秦人崛起于秦地,秦地即今甘肃天水所属的清水、张家川一带。公元前770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杀,王畿尽为其所据,周平王东迁洛邑。秦襄公因护送有功被封为诸侯,被赐予岐山以西之地,秦正式立国。 公元前688年,秦沿渭水西进,“伐邽、冀戎,初县之”(《史记·秦本记》),即在今天水甘谷设县,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置的县。秦穆公时,秦国大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益国十六,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占领了陇西、陇东地区。公元前272年,秦在今甘肃境内置北地、陇西二郡,势力扩展到洮水流域。 北地即今庆阳、平凉及陕西、宁夏、内蒙古与甘肃交界之地,郡治在义渠,即今庆阳西南。陇西郡辖区包括今天水、定西、兰州、临夏及陇南部分地区。郡治在狄道,即今临洮县。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甘肃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丰衣足食,民众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为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手工业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酿酒与社会礼仪制度 酒,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食品,且蕴含了更多精神的成分。 当它产生以后,古人首先将它作为了祭祀用品,这源于我们先民的原始图腾。 殷商时期的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和自然崇拜非常突出,因而也就将酒作为首选祭品,逐步演绎为一种礼仪制度,以后历朝历代一直沿袭传承了下来。 周秦是中华礼制文明完善时期,是华夏族和中华帝国成熟时期,对中国历史走向和华夏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秦先祖的历史开始于甘肃东南的渭河、西汉水流域,周人的祖先也曾在陇东的泾河支流马莲河流域繁衍发展。 因此,甘肃是周文明和秦文明及其礼仪制度的发祥地。 陇东出土的父乙铜爵、父丁铜觚、父辛铜斝等大量商代青铜器,是探索陇东古方国与商王朝关系和交流的重要线索。 平凉灵台白草坡、宁县宇村等地西周墓葬、车马坑等遗址出土的傒伯铜方鼎、潶伯铜提梁卣、穆公铜簋盖等珍贵青铜器物,是周人礼制及科技水平完善和提升的重要依据。 陇南礼县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圆顶山先秦贵族墓葬遗址出土了刻有“秦公作”铭文的青铜鼎、簋、壶、编钟及金虎、玉器等珍贵文物,时代属于西周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器型高大,工艺水平可与中原青铜器媲美。 大量珍贵的青铜器物,是秦人崛起历程的见证。而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为促进农业文明创造了条件,也为农业衍生品的发明与创造提供了条件。 ——陇酒研究开新篇 酒文化、酒产业乃至酒类商业关乎着一个地方的经济、文化、礼仪及其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构建,是促进一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酵母”与动力源。 近年来,甘肃各酿酒企业注重酿酒品质提高、酿造工艺传承、陇酒品牌打造、陇酒文化传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多种措施,开设陇酒论坛,公益讲座,技术交流,强化酒企文化、职业道德建设、员工技能培训,特别是深入开展陇酒历史文化研究,弘扬陇酒文化,传承工匠精神,为甘肃酒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陇酒文史研究从宏观上把握,不拘泥于微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使酒业实践中的宏观调控与微观经济活动的关系变得更加清晰,提出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贴近于现实,因而对甘肃酒业发展起到了实际的指导意义。 陇酒文史研究注重挖掘甘肃酒业的特殊规律性,从自然、地理、历史、民族、民俗等方面出发,研究具有特殊意义的问题,站在一定的高度看甘肃酒业,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 陇酒文史研究不但注重对现实的分析与评价,而且注重对历史的分析与评价,比较系统地梳理自远古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甘肃酒业发展的历史,起到了以史为鉴、开拓未来之功效。 陇酒文史研究对酒业在甘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客观而又中肯的评价,既从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动态过程去考察酒业,也从自然、文化等角度检验酒业,还从酒业产业结构的总体联系上分析酒业,因而较好地引导酒企健康发展。 甘肃酒业文史研究还在行进路上,虽然道路是曲折的,工作是繁杂的,但前景一片光明,必将不辜负众望,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甘肃是中西方文明和中华各民族的重要交融地,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大走廊。 陇原大地酒事活动丰富多样,酒礼风俗迥异,酒具千奇百怪,酒风多姿多彩,从国之大典、宗庙祭祀,到农事节庆、民俗活动,再到民间饮酒礼仪、酒令酒俗,历代文人墨客、乡野名士留下了无数不朽诗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酒规制、酒习俗、酒文化,成为陇原大地上熠熠生辉的亮点。 酒,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更是精神的,记录和见证着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步履。 从天水秦安大地湾遗址中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多件酒器酒具,到敦煌石窟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蒸馏酒酿造图,再到酒泉是中国唯一一座以酒命名的城市,这些都昭示了甘肃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风俗异彩纷呈。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酒文化这条涓涓细流虽然不免历经种种沧桑巨变,却从来不曾断流过、枯竭过,而且在永恒的时光中涌动着、奔腾着、灿烂着…… ——风华千年醉陇原 今日甘肃,从陇南到陇中再到河西,从高原到绿洲再到大漠,从城市到集镇再到乡村,酒厂众多,品牌多多,酒香飘过了陇原,酒歌唱响了陇原,穿越了千年,芳香溢满到今天。 陇上江南美酒香。 陇南“非遗酿酒”技艺:传承千年,酒香依旧 金徽酒业地处秦岭南麓、嘉陵江畔,与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毗邻的陇南徽县,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和五粮液等名酒企业同属中国西南黄金酿酒板块。 诗圣杜甫“酿得万家合欢液,愿与苍生共醉歌”的千古绝句,说的是陇南成县的红川烧酒。也因这段史实,红川酒于2006年12月4日被商务部认定为酿酒行业全国35家,甘肃省首批 “中华老字号”企业。红川酒酿造技艺被纳入甘肃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第八项“传统技艺”名录。 河西走廊酒厂多。 武威皇台酒业皇台酒:饮誉陇上,驰名世界 凉州皇台酒业所产皇台酒,被公认为名牌产品,曾获得国际名酒证书,被誉为“南有茅台、北有皇台”而驰名中外。 张掖滨河酒业九粮液:万河奔流,九九归一 到张掖滨河酒业,知道好酒是怎样酿成的。从传说出自河西宝卷“霍去病长剑逐匈奴”中找到了酿酒“民生坊”,赓续传统工艺,延续文化流脉,引入现代科技,创新性开发,创造性发展,有了今日的滨河九粮液,一个无法复制的稀贵品质。 酒泉汉武酒业汉武御:彰显历史,创造酒品 汉武酒业先后获得食品博览会金奖及国优、部优、省优称号和金、银奖等150多项。是甘肃省商标、区域畅销品牌、产品,是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评定的“绿色食品”。 走遍陇原大地,总让人想起古时的一阙词句: “起丹灶,蒸洞庭,玉液酿成,一滴入唇香三日;踏彩云,落君山,仙翁驾到,杯酒下肚醉千秋。” 那些隐居林泉的高人雅士,煮茶饮酒,耕云种月,此等风雅之事,唯有在诗中画里方能读到。 圣贤已逝,然佳酿再世,饮者犹存。 陇酒,以物性之可贵,纳人文之情怀,足让人穿越千年历史,回归生命本真,激扬人生豪情。 今日的陇原大地,依然酒歌千里,千里酒歌。 酒香陶醉了一个又一个年轮,温暖了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心田,铸就甘肃人的豪迈性格。 酒,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酒,推动了我们的经济。 雄伟壮丽的陇原山川,浩荡千里;星罗棋布的酒厂镶嵌其中,熠熠生辉。 落日在天际沉落,让人突发奇想,太阳喝了甘肃的佳酿,醉了。 伴随着红日的落下,一个甘肃酒廊横空闪耀在星空。 从陇东,到陇中,再到河西,陇原大地黄土高原、陇南山地、河西走廊与甘南高原,到处洋溢着酒的芳香。 ——诗酒陇原淳民风 甘肃的诗酒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很深的文化积淀。 早在《周易》中就有这样的描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吾有好爵,于尔靡之。”(《中孚》九二),一首运用比兴手法的抒情诗,烘托出一个和谐融洽、热情欢快的饮酒场景,开诗酒因缘的先河。 河西酒文化源远流长、蔚蔚大观,它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在中国乃至世界酒文化的长河里,显现着自己独特的芬芳。 诗酒有缘,于唐为盛。而河西酒文化独领风骚数百年。 中唐诗人元稹的《西凉伎》中可见一斑: 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 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 乡人不识离别苦,更卒多为沉滞游。 哥舒开府设高宴,八珍九酝当前头。 前头百戏竞撩乱,丸剑跳踯霜雪浮。 师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 大宛来献赤汗马,赞普亦奉翠茸裘。 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没尽空遗丘。 开远门前万里堠,今来蹙到行原州。 去京五百而近何其逼,天子县内半没为荒陬,西凉之道尔阻修。 连城边将但高会,每听此曲能不羞? 盛唐时的河西走廊人烟庶繁,桑麻翳野,民丰人足,富甲天下。其河西首府凉州城酒楼鳞次栉比,歌舞宴饮,觥筹交错,美酒飘香,一片繁荣景象。 无独有偶,唐代诗人王翰的一首《凉州词》,道尽了凉州葡萄酒的瑰丽,使河西走廊的酒美名远播,千古流芳。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纵然战死不归,何妨美酒先醉。 岑参的《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诗中充满了无限情趣。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则是大丈夫在酒场上的豪言壮语。 甘肃古代骚人墨客,又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左相李适,等等,都与酒结缘,写下了千古名句。 河西的壮美风景,淳朴好爽的民风以及河西的葡萄美酒,成就了唐代边塞诗的诗酒风流。 ——酒以成礼行大道 酒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性 从敦煌文书看古代甘肃的酒文化。 甘肃敦煌是古代中西文化、经济贸易和诸多民族的都会之地,从发现的敦煌唐五代时期的遗存文书和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代甘肃酿酒业的历史脉络与酒文化、酒业管理产生的渊源。 唐代中期,敦煌城内已有专门酿酒与经营酒类的行市,称作酒行;有专门的酒类管理机构,叫酒司。 敦煌石窟壁画中的蒸馏酒酿酒图,文书中保存有《酒账》《付酒历》等,都是酒司收支酒款的详细账目,表明酒类是由官方经营管理的。 《旧唐书·食货志下》云:“建中三年,初榷酒,天下悉令官酿。”即追袭汉代制度,实行酒类专卖。 后来,由于官府不控制酒类专卖,敦煌民间私人酿酒业兴起,官营与私营并举,酿酒与卖酒共兴,成为具有特色的地方性手工业,对敦煌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凡有赛神、祭祀、祈愿等仪式,都少不了酒,民间饮酒随之成风,甚至寺院僧人也饮酒,遍地酒坊、酒肆、酒馆林立,特别是来自西域的商人及外国人好酒的风习,对酒的大量需求以及酒类贸易,推动和维持了敦煌长久不衰的酿酒业,将酿酒与饮酒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形成了敦煌独特的酒风、酒俗和酒文化。 从葡萄酒的产生地武威看古代甘肃的酒文化。 历史以来,富饶的河西走廊,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酒文化。 葡萄酒最先由河西传向中原,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优质酿造葡萄,成为葡萄酒之乡。这里留下了王翰《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名句。 从陇上江南一带地区看古代甘肃的酒文化。 陇南红川酒坊始源于唐朝中宗神农三年(公元705年),在唐肃宗乾元三年(公元759年)冬,诗圣杜甫自秦川(今天水)至成州(今成县)寓居时,闻说此地产“红川烧酒”,饮后写下了“酿得万家合欢液,愿与苍生共醉歌”的优美诗句。至明朝有“有烈酒产红川,盛名贯九州”之说,清代又有“名驰冀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州”之盛誉。 百花坪、月亮峡、五徽窑、嘉陵江、青泥岭、八仙峰、望天梯、五里长滩、南天门和太阳山等景观,是陇南徽县的地域意象。此景此情,让人感慨于诗仙李白《蜀道难》“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的豪迈悲怆之情,也让人浮现起诗圣杜甫写下“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时的慷慨之叹。 从历代文人的鸿篇巨制中看古代甘肃的酒文化。 酒对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绘画艺术、宗教文化、民风民俗、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军事研究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酒文化的历史长河里,每个时代都产生了不同的文化现象及其表现形式,诸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诗词歌赋、曲艺杂谈、演绎小说,等等。 甘肃酒泉,自古以来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唐代诗人李白曾写下一首题为《月下独酌》的诗:“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至今风靡天下,传诵不衰。 河西走廊产生的边塞诗中,更有诗圣杜甫留下的“一些葡萄熟, 秋山苜蓿多……”元稹留下的“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脂粉楼……”岑参留下的“酒泉太守能舞剑,高堂置酒夜击鼓……”“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等等。 酒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性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各民族不但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礼仪规制、生活习惯、风俗习性,其酒文化也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主要体现在酒俗、酒话(歌、曲、令)和酒风上。 甘肃酒文化因地域、民族风俗不同,其风格炯异。汉民族地区的酒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少数民族地区的酒文化较为独特、馥郁浓厚,他们共同装点了陇上酒文化的宝库。 酒文化有着鲜明的时代性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酒文化。 酒文化以酒为载体,以酒行为为中心形成独特的文化形态,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很大影响。 国兴则酒业昌盛,酒味醇香;国衰则酒业凋敝,酒味苦涩。 酒里始终荡漾着国家的兴衰与朝代的更迭,也映照着人事的苦乐与悲欢。 甘肃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蕴涵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源远流长。 回眸甘肃酒企的历史,期间既有着初建的艰难困惑,也有着创业的千回百转;既有着空前的鼎盛繁荣,也有着短暂的衰退停滞;既有着艰难的复苏再生,又有着崛起的高歌猛进。 ——探赜陇酒第一家 距今4000多年以前,陇南徽县就开始了蒸馏酒酿制。虽然史无记载,但我们仍然可以找到甘肃历史上最早的酒坊或酒家。 公元1134年,创立了雄霸一方的历史名牌“金徽酒”。太平军巧用徽酒克敌寇;徽县人民以陈年美酒犒劳军队,这些都是有证可考的史实。到明清时期,徽酒经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齐聚伏家镇傍“神泉”争“海眼”,出现了很多酿酒的作坊,像"晋绅坊""宽裕成""金隆魁""公信福"等驰名的酒坊数十家。清初康熙大帝出巡陇南后对其酿制的徽酒大加赞赏,盛赞徽酒醇美,并钦点为宫庭贡品,于是徽酒声名远播,蜚声陇原。 ——艰辛创业酒业旺 甘肃酒业的发展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创业者、工匠的心血、汗水与辛勤劳动,历经数千年终成今日百业兴旺的局面。 酒业是甘肃的一大特色产业,也是甘肃的一大经济支柱。酒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产业体系,萌芽于手工酿制,壮大于生产工具以及机械化酿造,逐步形成科技化、专业化、规模化的一大产业。随着发展的需要,又出现了有决定意义的分工——酒商业,形成了酒类市场,进而酒业酒商携手,不断创新营销模式,让酒业进入了一个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鼎盛时期。 ——陇上酒企遍陇原 甘肃究竟有多少酒厂?有多少酒商? 走遍陇原大地,从省城到市州一直到县一级,不论规模大小,不论知名与否,几乎都有酒厂,可以说遍布陇上。 至2023年,据甘肃酒企名录收录,有200多家。 梦想的人,情怀的酒! 甘肃人爱酒、懂酒,都在喝酒。 酒厂遍布甘肃,酒香飘过陇原,传承百年基业。 甘肃酒业、酒商、代理商遍布陇上,难以计数,不一而足。 酒业起步与发展壮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既有历史的、也有文化的,既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这些因素互相牵连、互相影响,并纠缠在一起,共同作用之。 历史以来,甘肃酒业的发展,与经济基础、社会制度、传统文化、消费倾心有关,同时也与酒企的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极其相关。总之,甘肃酒业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平稳健康的态势。 ——改革开放开新局 改革开放给甘肃酒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现了蓬勃的生机,开创了一个新的、超常规发展局面。 酒企从建国初期的集体经营,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再到改革开放以后的民营,体制改革激发了酒业的活力,这是甘肃酒业逐步走向兴旺的根本。 体制孕育了经营机制,甘肃酒企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大锅饭”分配制度以及用人制度,实行激励竞争机制,企业效益与员工收入挂钩的分配制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酒企劳动生产率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酒企质量、效益、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得以加强,引入科学化管理、营销模式。同时强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科技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和规模经营与市场消费高度契合,由分散走向集约,创建集团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市场接轨,走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的路子,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质量与能力。 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员工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建设,营造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企业成为员工之家,凝聚起发展的强大合力。 40年前,甘肃酒业基本上依赖简单人工劳动,而今已发展成为分工细化、链条清晰、技术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产能大大提高。 40年来,甘肃酒业总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张,而现在已接近年销售规模万亿元,成为甘肃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上下游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时至今日,甘肃酒业在品牌、产品、品质等各个层面均实现重大突破,酒企得到了长足发展,步入了科学化发展的轨道,酒行业增长方式也进入销售增长和利税增长超过产量增长的良性循环,正在创造着新的辉煌。 ——陇酒品牌竞风流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开发了诸多酒类品牌,饮誉陇上,走向全国。 金徽酒是一款产自甘肃陇南伏家镇的甘肃名酒,可作为甘肃酒的最佳代表之一。 皇台酒是一款甘肃名酒,是融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为一炉、汇百家之长于一身,具有独特风格的名优珍品。 古河州由于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独特的口感,广受当地人喜爱和追捧。 彭阳春酒传承多年正宗五粮浓香酿酒工艺,在整个酿制过程中坚持传统手工酿造。 华夏禹王酒是一款甘肃的特色酒,以其优质的泉水资源、传统的酿造工艺、雄厚的技术力量酿造而成。 红川酒是一款甘肃名酒,因产自甘肃红川而得名。 滨河九粮液是一款产自张掖的特色名酒,采九粮原料之灵气,集九粮工艺之精华,聚九粮香型之内涵,最终形成了独特品质。 甘肃平凉崆峒酒曾经也如崆峒派的独门绝技一样名震江湖。 …… 临夏五山池黄酒,已经成为北方黄酒的代表性产品。 平凉崆峒黄酒,倍受消费者青睐。 …… 莫高、紫轩、祁连、国风、红桥、金泽自在等葡萄酒品牌已经从甘肃走向全国,并且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 …… ——陇酒产业耀陇原 甘肃酒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结构合理,酒类质量稳步提升,品牌建设能力趋强,生产营销趋旺,日益成为甘肃经济产业的一大支柱,带动当地或区域经济的发展。 面对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陇酒正在深化品牌、市场发展规划。 注重品类、产区、品牌、文化、消费者等关键,进一步强化企业能力建设,着力产业的集约化经营。 近年来,陇酒销售总额取得稳定提升,但放眼全国,受思想观念、营销理念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陇酒在龙头企业拉动、省外市场拓展、品牌宣传推介等方面还不够强势。 在白酒板块,甘肃拥有金徽、红川、滨河等二十亿、十亿级的支柱型企业。但和其他省份一样,陇酒也面临着名酒下沉的巨大压力。对于缺乏龙头引领的陇酒而言,形成产区合力,形成利益、价值、命运共同体,实现区域化、产业链发展,将是产业发展的良好途径。 未来甘肃酒业发展,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既有优势,也有短板。2019年,甘肃省商务厅立足甘肃酒业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制定了陇酒百亿产业促销提升实施方案,全面构划了发展蓝图,必将促进甘肃酒业的超常规发展,开创陇酒发展的新时代。 ——开创陇酒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甘肃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甘肃酒业的历史与现状,将酒业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深入挖掘陇酒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探索酒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助力甘肃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陇酒振兴有出路 目前,甘肃全省白酒、葡萄酒、啤酒等酒类市场销售容量在100亿元左右,整个陇酒的销售规模尚不足一半。 甘肃省将在稳定现有白酒销售并稳步扩大的基础上,以葡萄酒和果酒为主体,合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打造陇酒百亿产业,力争在“十四五”末,实现全省酒生产企业销售总额突破100亿元。 在促销提升的思路重点上,突出传统白酒的稳量扩销,突出有机葡萄酒的促销升级,以及突出地方特产保健酒品的破窗销售。 此外,还在强化弱项的基础上,确定了六大行动计划和核心举措,包括引智借力、精准对接市场、节会交流双赢、国际市场开拓、激励扶持、造势引领等。 集全省之力,共同推动陇酒产业的发展,“全省一盘棋”的局面,是甘肃在支持陇酒百亿产业上表现出的决心。 ——河西酒廊可期待 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琦表示,在“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中,甘肃河西走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陇酒应借助这一历史性机遇,积极拓展国外市场,成为联接中国酒业与国际市场的桥梁,带动中国酒业的国际化发展取得突破。他同时表示,陇酒要实现百亿宏伟目标,有必要做到三个“加强”——加强产业特色打造、加强文化形象传播、加强国际市场的布局。 对于陇酒来说,甘肃省与行业龙头省份相比,人口基数小、消费水平低,市场空间有限,这也导致陇酒至今没有30亿级以上的白酒企业,而葡萄酒板块尽管有优质产业基础,但并未涌现出全国性强势品牌。 虽然发展环境较为困难,但陇酒依然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比如生态和文化。 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葡萄酒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研究中心主任段长青看来,甘肃葡萄酒产业的优势一方面在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另一方面在于自然生态及气候条件。 “为什么甘肃酒业的生态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这和对文化附加值的探讨还不够深入有密切关系。”在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看来,陇酒的发展无论走哪条道路,核心都应该是讲好甘肃故事、讲好陇酒故事。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提到,在两千多年前,甘肃已成为葡萄酒在东方的流通贸易中心。 四川省酿酒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杨官荣认为,甘肃省虽然地处西北,但是陇南地区具有和四川相似的自然禀赋,是有条件打造接近四川浓香型白酒的产地。聚焦百亿目标,陇酒要做到规模性、结构性增长,要明显提升陇酒品牌力,仍有诸多问题待解。 杨官荣以川酒为例,阐释了川酒多年以来的增长逻辑,从产业政策、产区自信、酿酒原料、基础科研、地方标准以及产品融合等方面给了陇酒一份“参考样本”。 “只有走出去,产业才有战略性增长空间;只有走出去,产业才有结构性增长。”在秦书尧看来,陇酒要实现百亿,一定要走出去。 从全国形势来看,“走出去”才有发展,不仅甘肃,这也是行业内一个普遍现象。川酒因为坚持“走出去”战略,在全国各省白酒产量纷纷下滑的同时,川酒一家独涨;今世缘因为“走出去”,在山东市场几近实现倍增;黔酒因为“走出去”,促成了今天的酱酒热,黔酒在全行业的利润占比从2012年的25%提升到43%。 不仅是国内,从全球来看,走出去也是整个行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除了要做好酒、要走出去,陇酒还需要如何更有效地打造市场? 为此,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北京卓鹏品牌营销咨询公司董事长田卓鹏为陇酒提供了一份定制化解决方案——陇酒百亿“5311”战略建议,即构建50亿白酒板块、30亿葡萄酒板块、10亿健康果露酒板块以及10亿酒旅文化板块。 田卓鹏认为,依托河西走廊的葡萄酒产区优势和产业基础,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制定标准,申请“全国有机葡萄酒农业示范基地”,并着力打造成“世界级有机葡萄酒之都”。 凝聚智慧力量,助推陇酒发展。 甘肃酒业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面临许多复杂而又困难的问题,迫切需要正确而又超前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服务,陇酒促销行动方案为甘肃酒业发展擘画了蓝图,“百亿计划”已经有了路线图,也有可资学习的兄弟省份。也许前路不轻松,但是陇酒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酒业是支撑甘肃区域经济大厦的基础之一。它的兴起与发展,意味着资源的开发、劳动者技能的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深刻地影响甚至导向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从政府搭台,到企业发力,陇酒已经有了全新的出发点,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必将趟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陇酒产业在进击百亿的征程中如何展现后发优势,顺势飞扬,再铸辉煌,更加值得期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