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长江比作一条西望的巨龙,泸州便正处于龙头的位置。若是更聚焦来看,则雄踞于龙头的“龙眼”,目之所及皆为华夏。


有意思的是,在泸州长江南岸的张坝,生长着一大片古老的桂圆林,桂圆学名正是“龙眼”。


泸州的泸县,也被誉为“中国龙文化之乡”,境内分布着中国最大的龙雕石梁板桥——龙脑桥,以及上百座龙桥群。


▲龙脑桥上走过舞龙队,“二龙”交相辉映


泸州所在的北纬28°长江上游地区,则因酿酒生态优越,名酒产区聚集,被称作“中国酿酒龙脉”。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地处西南腹地的泸州,为何会有着如此丰富的龙文化?


作为“龙”兴之地的泸州,在白酒产业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川南“龙城”


提到泸州,很多人首先都会想到酒城。


这里“风过泸州带酒香”,是著名的名酒产地,也是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区域。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泸州的峻岭清溪中,还隐有一座“龙城”。


▲泸县奇峰镇


6月上旬,地处泸州泸县有着近300年历史的奇峰新桥刚刚完成修缮工作,再次完整地跨越在马溪河上。


据泸县志记载,泸县境内早期有580多座龙桥,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龙桥群。


其中,尤以龙脑桥最具代表性。这座修建于明洪武年间的龙雕石梁板桥,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1996年,全国共有250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就有这座明代龙脑桥。


同期入选的“国宝”,还有位于杭州的世界文化遗产良渚遗址、西安的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和泸州老窖1573国宝窖池群。


直到今天,这座位于泸县城西北龙华村九曲河上的古桥仍在使用中。


站在窄窄的桥面上,可以看到八头瑞兽同时高昂着头,张大着嘴迎向河流的上游。四只巨大的龙头居于正中,还有两只麒麟向西,白象、青狮在东。


▲走过600多年岁月的龙脑桥


梁思成的学生,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曾说,“龙脑桥如此巨大比例形象的龙、兽群雕,如此精美的桥梁石刻艺术,在全国古桥中确属罕见。特别是保存如此完好,更是难得。”


明清两朝,泸县相继出现了大量雕刻龙桥。经过数百年变迁,如今仍保留有近两百座,数量之多,确实配得上“龙城”的称号。


除了桥,泸州还有很多与龙有关的湖。


▲泸县太伏镇云龙湖


云龙湖位于泸县太伏镇,整个湖面宛若巨龙横卧。


泸县立石镇境内还有一片玉龙湖,海拔高度441.50米,其水色湛蓝如玉,水面宛如一条鳞爪飞扬的龙。


除了龙桥、龙湖外,泸州境内还有大量的龙泉、龙山、龙江、龙雕、龙舞、龙眼、龙酒等,城市的街道、酒店、地名、人名也多以龙命名。


▲1573国宝窖池群旁的龙泉井


对泸州而言,伴随着千百年的历史更迭,龙已经从图腾幻化成人们生活里的一部分。


泸州的雨坛彩龙表演,就是把悠久的历史和浪漫的龙舞表演艺术合到一起,成为“东方活龙”。


▲泸县雨坛彩龙


在2006年,雨坛彩龙还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也是在这一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与1573国宝窖池群并称为泸州老窖的文化遗产“活态双国宝”。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曾说,共同研究探讨符合市场经济下的酿酒技艺以及窖池传统保护和传统发展的模式,对于促进中国白酒传统酿制技艺保护和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与当地生活实践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活起来、也火起来,泸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长江“龙头”


在泸州,还有一条更为壮阔的“巨龙”,就是穿城而过的长江黄金水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泸州一直扮演着西南经济中心的角色,而其凭借的就是长江“龙头”的天然优势。



建设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是泸州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


这是泸州市对长江水运经济中泸州定位的解读。


作为四川第一大水港,地处长江上游的泸州,一直发挥着外贸主力军作用,水运外贸箱量占全省水运外贸箱量约80%。


▲泸州港


四川水运首港和地处川渝滇黔结合部的区位优势,让泸州长期扮演了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的角色。


泸州方面也提出,要立足泸州的开放口岸和平台优势,着眼打造长江上游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进出口加工贸易中心。


今天的泸州,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拥有136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和四川第一大港,具有得天独厚的长江水运优势。



泸州的这种水运优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汉景帝六年(公元前151年) ,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中区)置江阳县,彼时蜀郡守文翁的一场治水之策,将江阳推到了长江水运之首的位置。


文翁是继李冰之后在蜀中大兴水利的水利专家,将蜀中水利工程体系拓展至沱江流域,进一步促进了天府之国的形成。

而通过沱江的勾连,“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成都平原产粮区的粮食,可以不再绕道岷江而是直接沿沱江转运,从泸州入长江顺江而下,直通各地要塞。


不仅如此,乐山、自贡的盐,内江的糖,资中的粮食也经沱江运往泸州码头,又从泸州转口运往重庆、宜昌、武汉等地。


金沙江、岷江的木材、煤炭,滇东的矿产铜、铅、茶叶、土特产,从永宁河运往纳溪,也是在泸州完成中转。


泸州,凭借长江与沱江交汇的便利,成了川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长沱两江交汇处的泸州


在以水运为主的岁月里,泸州长沱两江上船来船往、帆樯林立,两江水运托起了一座城的繁华与荣耀。


到了清代,“蜀盐走滇黔,秦商聚泸州”,万商云集,安徽、江西、湖北、贵州、两广等巨商来泸立号。


水运的畅通,缩短了四川与吴楚中原的距离,川滇黔物资集散向泸州口岸转移。于是,泸州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号:“川南第一州”。


历史学里有这样一个观点,人类历史演变是建立在地理条件之上的,地理就好像是历史的舞台。


从这一点来看,泸州的“龙头”既关乎地理又联系了历史。



酿酒“龙脉”


由于地理与历史在泸州的交融,一方酿酒的“龙脉”就此诞生。


龙脉,多是指起伏的山脉,在中国古代传统堪舆学中,其实是将“龙脉”视作一种特殊的地理形态。


山是龙的势,水是龙的血。因而,龙脉离不开山与水,以及山与水所共同组成并影响之地理气候。


山城、江城、酒城,皆为泸州,也决定了泸州“中国酿酒龙脉”之本色。



这个龙脉,有历史之源。


“显父饯之,清酒百壶”,这是《诗经》整理编纂者之一尹吉甫记录的一句诗。


尹吉甫是江阳郡人,这首诗具体是叙述周宣王时期,年轻的韩侯入朝受封、觐见、迎亲、归国和归国后的活动。


▲泸州老窖博物馆展陈


显父以清酒百壶饯之,说明彼时的江阳已经有了酿酒之先。

国之大事,在戎与祀。泸州出土的秦汉时以酒祭祀的“巫术祈祷图”,也充分说明彼时,酒已在泸州人的精神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个龙脉,有地理之形。


泸州所在的北纬28°长江上游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其带来的主要特点是适宜酿酒作物的生长。


▲泸州纳溪梅岭茶山


泸州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以中部长江河谷为最低中心,向南北两岸逐渐升高。


境内分布着南寿山、方山、忠山、学士山、九狮山、花果山、华阳山等十几座山。


山之外,泸州江河也多,境内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1条。


泸州拥有长江段136公里,沱江段44.6公里,赤水河段226公里,其中长江泸州段约占川江段228公里的60%。


▲泸州沱江段


也正是这山灵水秀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酒城泸州之龙脉所在。


这个龙脉,有产业之兴。


自2008年起,泸州老窖在行业首创封藏大典,至今已走过15年。



每年农历二月二,泸州老窖都会以一场封藏大典仪式,还原传统酒礼酒俗中的祭祀先贤、拜师传承、封藏春酒等礼制,展现中国传统酒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魅力。


时至今日,这一企业之大事早已成为行业之盛事。每年从全国各地及海外到泸州现场观礼的群体达到10余万人,通过媒介传播,封藏大典受众群体高达数千万。


2021年,泸州老窖封藏大典正式入选《泸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泸州老窖·国窖1573春酿封藏


一代又一代泸州老窖酿酒人,通过传承1573国宝窖池群和非遗酿制技艺,让文化遗产在这里生生不息,酿酒“龙脉”也由此代代延续。


近期,在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泸州老窖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白酒T8峰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提出,白酒行业需要“存敬畏、稳发展、扬文化”。


这正是泸州老窖身为酒业龙头一直在做的行业引领。


作为中国最早的四大名酒之一,并且是连续五届蝉联国家名酒的唯一浓香型白酒,泸州老窖在科学研究、人才培育、产业贡献、文化推广等诸多方面均走在产业和时代前沿。



“70年来,泸州老窖的中国名酒之路有目共睹。”


宋书玉表示,“坚持做好中国传统白酒酿酒技艺传承,科技创新指引产品创新,到全方位的持续创新,不仅使泸州老窖成为中国名酒企业的典范之一,更在不同历史时期助力行业向前迈进!”


这份“龙头”之誉,泸州老窖实至名归。


参考文献:

[1] 杜妮,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打造“中国龙文化旅游目的地”——专访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旅游局局长游富荣,中国西部[J],2015

[2] 景考考,泸县有座桥,洪武就修老,古镇札记

[3] 泸州市志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