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水系的河流内,名优好酒更是不胜枚举,各类型酒企云集,蔚为大观。
滚滚长江,从西藏高原倾泻而下,由西向东,浓香、酱香、清香、兼香……滔滔江水裹挟了无数动人酒香奔向大海。
在万里长江的入海口处,江苏南通,孕育出独一份的好酒。
5月24日-25日,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2025季【长江酒脉】活动首站,在颐生酒业举行。
以“长江酒脉”为线索,走进百年颐生,我们看到了一家百年酒企可持续发展的鲜活样本。
“现在是颐生最好的时期,同时也是颐生发展最好的时机。”活动现场,与颐生保持了38年友谊的酒业大师、第四届/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季克良如此感慨。
南通的颐生,长江的颐生
一方水土养一方酒,酒的品质与地域的矿物质、水源等紧密相关。颐生的好酒密码,当然蕴含在南通的自然地理中。
从地理学角度来看,南通地处江海交界接处,属于长江下游长三角区域,具备独特的地理结构。
气候上南通则属于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兼具湿润性和海洋性特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充沛。
“虽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干旱,但最冷月均温较同纬度地区低8-9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百平提出,这种气候特点对酿酒过程中的大曲发酵等环节有一定影响,需要在最冷月低温处理方面给予重视。
但善酿的南通人,早已将家乡的气候特点摸清,创造出了适合当地地理条件的酿造工艺,让酒类商贸活动十分繁盛。
《海门县志》记载,县境民间自古有酿酒传统,清代时,“前店后坊”的糟坊模式已在南通普及,以米白酒、黄酒、烧酒为主要产品。
如今的南通酒业,以颐生最具典型性。
“今天尝的酒,与之前尝的相比,要比以前的好。”季克良在活动中以颐生的酱香产品为例,表示其“酱带浓”风味优势非常明显,很符合南通的地理条件。
“我认为从黄河到长江是浓香好,长江以南是酱香好,颐生刚好处于长江入海口这个位置,其品质风味表现特点同样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这说明颐生找到了一条符合自然发展的路,既解决了存量的问题,又体现了地域的特色,颐生的酱香产品是有消费市场的。”季克良说。
河海大学深循环地下水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建生表示,颐生所处的南通,是长寿之乡,拥有优质地下水,水质对酒体质量有决定性影响。他建议颐生可以将南通的这一地理特点抽出,融入品牌叙事当中,强化品质特色。
“长江流域是中国白酒的核心产区,酒的品质受纬度、湿度等地理因素影响显著,有丰富微生物群落研究,为品质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深入挖掘这些科学价值与文化内涵,将成为颐生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副校长徐岩建议颐生聚焦品类、塑造品牌、保障品质,全链条提升产品竞争力。
“颐生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始终坚持一个朴素的理念:把酒酿好。”南通颐生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泉汇在活动上表示,“长江酒脉”专线活动的到来,提供了一次重新认识自身根脉、凝练区域特色的宝贵机会,颐生酒业愿当好这条“酒脉”的守望者和记录者。
长江和南通的地理特质,塑造了颐生的生态底色,一代代酿酒人的坚守,也创造了颐生绵延百年的发展脉络。
130余年,生生不息
位于长江尾部的颐生,是长江酒脉中,少有的百年企业之一,在品质极具地域代表性的同时,其历史前进路径也如江水般奔流不息。
1894年,张謇在清末科举中高中状元,因此家府“敦裕堂”宴请颇多,便请乡邻家佣酿制“家酿酒”招待馈赠亲朋好友,渐成酒坊、初具规模,后又专设为颐生酿造公司、颐生酿造厂,生产各类草本酒,如茵陈酒、五茄皮酒、虎骨木瓜酒等。
颐生之名,第一次受到各界关注,则要从1906年的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说起。
当时还是清廷三品衔、商部头等顾问官的张謇,受商部要求,以公司形式远渡意大利参会。颐生携旗下茵陈酒产品一并前往,一举斩获金奖,成为中国最早获得国际大奖的酒类产品。
回国后,颐生市场销量猛增,为纪念获奖,还特地将奖章制成标贴,并新增加了“船牌”商标为副牌。
新中国成立后,颐生发展焕然一新。先是在政府支持下扩大生产规模,后又进行数次技术升级,发展得到极大推动。
2003年,颐生顺利改制,迈向新的康庄大道。至今,颐生已形成以健康酒为战略发展主线,同时拓展文旅体验,立足南通、辐射全国,目标打造中国健康酒产业第一品牌。
而自张謇起,颐生的百年历程中,健康酒,就一直是发展主业。如今,颐生已是健康酒品类翘楚。
第四届全国评酒会配制酒评委、酒业泰斗高月明先生之女高军提出,颐生吸取了苏酒、川酒工艺之精华,辅以中高温大曲,兼用多种酿酒新工艺,经过长期发酵,并运用特有中药配方,在保持白酒风格的前提下体现了健康饮酒和养生的理念,非常符合当代消费者的功能诉求。
“从品质来讲,萃取多种草本精华酿造而成的颐生酒,其色微黄透明,酒香和草本药香融合舒适,其味醇和爽净,是中国养生酒的代表。”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陈处达认为,在长江入海口处的颐生,是长江酒脉中的一支奇葩。
第五届全国评酒会特邀评委丁前胜认为,颐生一直把健康酒作为主业,非常难得。
“过去健康酒是小品类,不为酒业所重视。但现在药食同源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前中国卫健委公布了几种中草药,比如铁皮石斛、灵芝、肉苁蓉、杜仲等都可以开放使用,让中草药的效用理念深入人心,健康酒已成为行业大发展趋势。颐生的传承做得很好,值得行业学习。”丁前胜说。
“这是一家真正有温度的酒企。”《酿酒》杂志总编辑赵彤表示,颐生健康酒从消费端出发再回溯到工艺层面的发展思考路径,恰恰体现了当代酒企应有的责任感,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酿造理念。
中国食药促进会发酵食品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酒业泰斗、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全国评酒会主持专家周恒刚先生之女周心明建议,颐生可以用简洁的表达打造工艺密码,比如将非遗酿造工艺提炼成数字式的体系,强化符号体系输出,让消费者一眼记住、口口相传。
走向下一个百年
颐生的创业故事,自张謇开始。此后颐生历经百年沧桑,其发展轨迹,是至今为数不多仍在生产经营的张謇实业,更生动写照了张謇民族企业家精神的代际传递。
跨越三个世纪的颐生,既在民族兴亡的战火硝烟中守护住了匠心火种,又在经济时代转型中淬炼品质锋芒,如今更在行业深度调整期中破局革新。持续不断的传承、创新,是颐生拥抱新百年历程的动力之源。
“我认为有这样几个点。第一,颐生改制之后,在高利生董事长新领导下,走上了一条符合颐生实际情况的更好的发展道路。第二,颐生的酱香产品,我认为符合这里的地理条件。第三,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倡张謇企业家精神,颐生要学习、要弘扬、要办好实业。”季克良说。
“颐生酒业有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精神传承。”第五届全国评酒会特邀评委张桂仙相信,在张謇精神的熏陶和健康白酒文化的滋养下,颐生酒业会更上一层楼。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酒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一级品酒师沈重武谈到了他对颐生发展的三个想法:一是继续发扬“颐生酒”获得意大利世博会金奖的出海精神,扩大品牌影响力;二是在坚持传统基础上,发扬匠心精神、创业精神,提升企业实力;三是寻找、推进颐生的历史、品质源头。
“颐生身处长江入海口的地理坐标,同时是中国民族产业发轫的历史坐标上,应当坚定价值自信和发展自信,抢抓战略机遇,扛起南通历史经典产业这面大旗。”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建议,颐生一方面要内聚力量,固本强基,以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品质科研,以长江酒脉入海口生态特色为基础,不断提升企业酿造技艺和品质水平。
另一方面,颐生要外树形象,品牌建设应当有全省化、全国化的站位思维,以謇翁精神传承为核心,与时代价值、消费表达、品牌体验相结合,找准市场定位,塑造独一无二的品牌价值。
此外,对于颐生,南通市场是战略大本营和生命线,应深化本地,布局亮点,在南通占据绕不过去的市场地位。
▎高利生
“作为张謇实业的传承经营者,如何让一个百年企业基业长青,推动张謇所创实业有序传承,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南通颐生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利生表示,接下来颐生将继续主动承担起推动中国酒健康转型的责任、积极探索酒旅融合、通过协同各方科技力量,建设区域酒类文化高地,传承与弘扬张謇企业家精神,推动百年颐生实现更大发展。
而回顾颐生的百年沉浮,从江海交汇处升起,既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觉醒,更诠释了长江酒脉生生不息的酿造密码。
现在,颐生正走向下一个百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