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洪涛



2025年上市酒企半年报已经悉数出炉。


随着行业深度调整,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以及愈发明显的分化趋势,已成共识。20家白酒上市公司中,营收、利润维持增长的企业仅有六家,分别是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古井贡酒、老白干酒、金徽酒;啤酒、葡萄酒板块的分化亦非常明显。


云酒头条就此对话鲍跃忠、蔡学飞、方刚、刘圣松、牛恩坤、欧阳千里、唐文龙、田卓鹏、王德惠(顺序依照姓氏首字母升序)等多位行业专家。其一致认为,上市酒企半年报非常符合当前行业现状及趋势,面对深度调整,企业必须作出改变。


图片看行业:仍于低谷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白酒产业产量191.59万千升,同比下降5.8%;销售收入3304.2亿元,同比微增0.19%;利润876.87亿元,比去年下降10.93%。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卓鹏战略创始人田卓鹏表示,大部分白酒企业处于业绩下行或持平状态,这符合行业整体发展趋势,也应辩证看待这一现象。


对酒业而言,这并非不是一种利好——面对行业调整、政策干预带来的消费场景缩减,不少酒企已作出相应调整,摒弃一贯的“填鸭式”压货模式,为整个行业争取到缓冲空间。


图片


但其中的反映出的一些重要数据,也值得行业重视。


一是利润下滑,59.7%的酒企营业利润减少,核心原因是高端消费受阻;二是库存增加,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达900天,反映出主流渠道承压能力下降;三是现金流下行,表明渠道受阻、动销压力加大。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亮剑咨询董事长牛恩坤认为,2025年酒业依旧延续过往表现,呈现出营收利润增速放缓、分化加剧、渠道库存高压、价格倒挂等特征,其中保持4%以上增速的白酒企业只有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古井贡酒,反映了渠道高库存、消费需求萎缩和行业信心不足。


“2025年上半年,行业面临着社会经济、相关政策、行业周期与消费环境等诸多挑战。”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表示,半年报数据显示白酒行业整体承压态势明显,行业依然面临深度调整。


这种调整突出表现为:量价齐跌,高端酒批价倒挂严重,库存周转天数持续高位,多数企业面临价格与渠道多重压力;消费结构剧变,政务及商务宴请需求锐减,婚宴和家庭自饮成主力场景,消费价格带向100-300元大众价格带下沉;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头部效应强化,头部企业占据营收和利润垄断性优势,中小酒企普遍业绩腰斩;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冲击传统经销渠道;消费者理性回归,对于产品功能之外的品牌文化与场景体验需要不断提高。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谏策咨询总经理刘圣松认为,2025年的酒企半年报基本与行业深度调整现状相印证。具体表现为头部酒企增长失速,利润出现下滑;二三线酒企投入增大,但业绩普遍不及预期,企业加速分化;部分问题企业加速下滑,表现堪忧。


“十亿看企业规律,百亿看行业规律,千亿看经济规律,万亿看国家及世界规律。”千里智库创始人欧阳千里分析,按照这一逻辑,多数酒企业绩下滑恰恰是受到企业、行业发展周期的影响。只有茅台、五粮液两家企业的规模均在千亿以上,基本上跳出行业周期的影响,更多的是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新零售专家鲍跃忠认为,2025年上市酒企的半年报不乏亮眼表现者,有一定代表性,但是还不能完整代表整个行业的实际,更不能影响对行业转型的思考和研究。


图片看企业:分化加剧


分化加剧,正在成为行业调整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牛恩坤给出判断:“行业的整体态势为深度调整,结构性分化加剧。”一方面,白酒产量同比再次下降7.2%,延续八年下滑趋势;另一方面,头部集中与区域分化趋势明显,CR4利润占比达86%,区域酒企营收下滑超35%,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


这从专家们对酒企的印象可见一斑。


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作为三甲,表现向来引人关注。田卓鹏、鲍跃忠均认为,行业三甲半年报表现不错,营收、利润均有所增长,体现了龙头的引领作用。


另有不少个股受到专家的共同关注。鲍跃忠介绍,衡水老白干的半年报表现不错,营收增长0.4%,利润更是增长了5.42%;牛恩坤分析,衡水老白干受行业影响相对较小,显示出了企业的承压能力。


牛恩坤、欧阳千里也都提到了金徽酒,其上半年营收增长0.31%、利润率增长1.12%。牛恩坤认为,企业在次高端以上价格带取得了突破性增长;欧阳千里则表示,金徽酒多年来深耕甘肃及西北市场,其体量不大,通过“品牌、品质”双提升,再加上团队“精耕细作”,从而取得增长。


图片看品类:啤、红亦分化


分化是行业的必然,不仅白酒如此,啤酒、葡萄酒亦是如此。


五家啤酒上市公司中,华润啤酒(营收增长0.8%、净利润增长23%)、青岛啤酒(营收增长2.1%、净利增长7.21%)、燕京啤酒(营收增长6.37%、净利增长45.45%)营收、利润均实现正增长,而百威亚太、重庆啤酒营收和净利润均下滑。


图片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啤酒营销专家方刚认为,啤酒行业的上半年业绩相比来说表现不错,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都出现了亮丽增长的势头。尤其是燕京啤酒表现得非常突出。百威亚太、重庆啤酒业绩表现相对不理想。


在他看来,前者可能由于内部组织、战略等方面均有调整而承受压力,因此在业绩表现上有些吃力;后者在高端化方面出现了乏力迹象,同时还面临企业整合的遗留问题,预计这两家企业的调整期还要有一段时间。


“啤酒行业高端化的1.0时期已经接近尾声”,方刚表示,啤酒行业高端化的1.0时期,企业大多通过优化产能、调整产品结构包括涨价动作来实现高端化的发展。因此,当这些红利都释放完毕之后,啤酒行业就要思考高端化的方法或方式是否进行升级。


未来,整个中国啤酒行业的高端化还会继续,但是不会再有疯狂的增长,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温和增长。此时,啤酒企业就需要在产品的品质提升、多元化、个性化和新鲜化方面下一些功夫。


图片


葡萄酒行业的表现则呈现另一种分化态势。


营收前五名企业皆为副增长,其中,张裕(营收-3.4%)、ST通葡(营收-5.73%)、王朝酒业(营收-9.29%)的跌幅均为个位数,威龙股份(营收-15.27%)、莫高股份(营收-25.05%)的跌幅高达两位数。


而6-10名中有4家企业出现了明显增长,其中,怡园酒业(营收增长42.5%)、法塞特(营收增长23.64%)营收增长幅度达到了两位数;中信尼雅(利润增长113.44%)、通天酒业(利润增长100%)利润增长均超过100%


“从葡萄酒行业上半年的产量统计方面看,同比下滑幅度依然不小”,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山东工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兼硕士生导师唐文龙认为,下滑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去库存压力仍然很大,另一方面也在于市场消费依然未被提振。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深圳市智德营销策划总经理王德惠认为,目前,葡萄酒市场消费低迷,传统销售模式的作用下降,大部分企业竞争力不足,市场应对不得力。不过,葡萄酒行业在中国市场有很好的未来空间,也是酒类中增量空间最大的。


图片看趋势:必须变革


总体看来,变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田卓鹏认为,企业必须调整结构。


  • 调整产品结构:在稳住高端盘的基础上,聚焦发力腰部产品与新塔基底盘,包括和酒底盘及高线光瓶酒底盘;


  • 调整市场结构:当前阶段,仅聚焦核心市场难以应对缩量竞争,还需在机会市场展开扩张;


  • 调整商业结构:既要稳住传统渠道,也要积极拥抱新酒商与新渠道;


  • 释放资源动能:开放产品资源、品牌资源,吸纳优质渠道商与新酒商;


  • 迎合新消费趋势:在消费场景上创新,满足年轻化、新商务的新消费需求与新理念,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内外双循环实现市场突围。


鲍跃忠认为,酒企转型刻不容缓,且应该是多维度的转型。首先要明确自身定位,找到目标顾客。其次要改变传统分销模式,建立新的分销渠道,最重要的是建立两个模式:一是自营模式,二是建立B2C分销体系。而要建立新的分销渠道,又要解决四个体系的问题,包括产品体系、零售体系、用户运营体系、全渠道交付体系。


与此同时,其他专家也对上市酒企提出了各自的建设性意见。


“头部名酒下半年可能迎来筑底弱反弹,整个白酒行业发展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围绕酒企如何加速变革,蔡学飞提出四点建议。


  • 加速去库存与价格维稳,积极停货控量,通过配额调整和渠道整顿缓解库存压力,稳定终端价格体系;


  • 加速产品低度化与年轻化转型,开发低度化利口化、健康化新品,适配年轻人口感偏好,拓展宴席、自饮场景;


  • 借助互联网,实现渠道融合与C端深耕,布局即时零售、社区团购及品鉴会,打通消费“最后一公里”,做深酒类消费产业链与价值链;


  • 依靠厂商协同与数字化赋能,构建“厂商命运共同体”,联合经销商去库存,引入数字化系统,以真实动销驱动配额管理,增强精准营销,开展酒庄酒旅融合,增强消费者体验,完成从B端向C端的转型升级。


刘圣松认为,“结合目前白酒市场,企业应加快营销模式调整,通过缓解经销商及终端库存压力,稳定市场价格。”为此他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是采用扁平化渠道方式,固化渠道利润,费用全面C化,在产品消费者培育、动销上做好投入与管理,保证市场通路畅通;二是迎合市场消费,积极创新产品、差异化产品,创新引领新消费方式,寻求增量曲线;三是做好宴席、企业用酒、私域圈层等市场,通过打造市场超级动作,形成社会热点传播;四是打造消费体验平台,打造消费者用户服务体系。


牛恩坤结合半年报、市场信息以及行业观察,给出了四条建议:


  • 调整营销政策。行业持续高库存跟企业的营销政策使用不当有很大关系,比如品鉴赠酒、一物一码等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终端套用,导致价格进一步下滑,不但没有解决动销问题,还制造了乱价的新问题。


  • 重建厂商一体化。厂商共同来运营用户,库存、动销以及乱价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 改变分销模式。很多厂商还在沿用深度分销模式,严重落后于渠道和用户变化,探索适合当今市场的新模式,是厂商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 重建分配机制。企业应该自下而上,通过群众路线,整合各种资源,与用户、终端和经销商重建分配机制,探索一条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路径,共同重塑行业信心。


欧阳千里建议“双管齐下”:渠道方面,酒企应该与经销商共渡难关,或者让经销商缓打款、少打款甚至不打款,或者通过各地云仓的方式,为经销商赋能;产品方面,酒企可以开发价格更低、品质更好的产品以降维打击,或者开发价格更高、品质更好的产品以维系品牌美誉度。


半年报的出炉验证了酒企转型要补的功课还有很多。专家建议,上述问题需要酒企综合考虑,形成完整的转型体系和方案,才有望扭转乾坤、穿越周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