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已于近期悉数披露。
尽管面临“三期叠加”的复杂环境——行业周期调整、政策导向变化与宏观经济挑战,以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为代表的高端酒企,依然展现出强劲的盈利韧性。
它们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渠道精细管控与品牌价值深化等多重策略,努力平衡量与价,守住利润护城河。
高位承压下的韧性考验
根据财报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以“茅五泸”为代表的高端酒企毛利率与净利率虽普遍回落,但幅度较小,整体仍处于高位。
贵州茅台继续展现出极强的盈利稳定性。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达91.29%,较去年同期下降0.26个百分点,但仍牢牢维持在90%以上的高位区间;净利率为52.08%,同比微降0.21个百分点。
在行业整体承压背景下,茅台实现营收1284.54亿元、净利润646.27亿元,双双保持正增长。这一表现凸显出其在调整期中强大的定价权与品牌溢价能力。
五粮液的利润指标波动相对更明显。前三季度毛利率为74.93%,同比下降2.77个百分点;净利率36.45%,较去年同期下降4.58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来首次负增长。
调整期内,头部企业在渠道管理与价格体系维护上均面临压力。不过,从绝对水平看,五粮液依然维持近75%的毛利率,仍属行业高位。
泸州老窖表现相对稳健。前三季度毛利率87.11%,净利率46.67%,同比分别下降1.49和2.27个百分点。尽管增速放缓,但其毛利率继续稳居行业第二,产品结构优化与成本控制的成效正在持续释放价值。
整体来看,“茅五泸”近两年虽出现毛利率与净利率小幅波动,但核心业务底盘稳固,其80%以上的盈利水平在消费品乃至全行业中均属罕见。这种“高基数上的稳态”,恰恰印证了头部白酒企业穿越周期的韧性。
费用收缩,效益导向
在营收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费用管控成为酒企稳住利润的关键抓手。各家酒企正调整市场投入策略,从“规模导向”向“效益优先”加速转型。
财报显示,“茅五泸”三家企业的销售费用增速均降至近三年同期最低。随着行业规模增速放缓、市场趋于饱和,头部企业更加注重效率型投入,以理性控制成本应对环境变化。
具体来看,贵州茅台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为44.79亿元,同比增长5.75%,增速低于营收增长的6.36%。在品牌力支撑下,茅台产品动销依然展现出强劲的自然拉力。与此同时,直营体系的持续提升,也为其费用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粮液在营收下降的同时,大幅收缩市场费用。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4.88%至66.3亿元。通过控货等举措合理控制投入,不仅缓解了渠道压力,也为利润端提供支撑。
泸州老窖同样展现出费用管控的定力。前三季度销售费用24.19亿元,同比下降3.23%。公司在保持必要市场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投放精准性与有效性,以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销售费用下降并非单纯的投入压缩,更反映出营销模式的转型升级,从粗放式广告投放向精细化消费者培育和渠道深耕转变。
调整与优化,筑牢长期利润护城河
除费用管控外,酒企还通过渠道治理、产品结构升级与品牌价值深化等多维手段,夯实利润基础,着眼长期发展。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表示,在调整期,酒企应加速去库存与稳价控量,通过配额调整和渠道整顿缓解库存压力,稳定终端价格体系;同时加快低度化、年轻化转型,开发低度、利口化、健康化新品,拓展宴席与自饮场景;并借助互联网布局即时零售、社区团购及品鉴会,打通消费“最后一公里”,做深产业链与价值链。
从头部酒企动作来看,今年上半年调整步伐持续加快。
渠道方面,控量稳价成为首要任务。贵州茅台通过“i茅台”等数字化平台强化直营占比,前三季度直销收入达555.55亿元,占比提升至43.3%,有效稳定终端价格体系。泸州老窖推动“百城计划”“华东战略2.0”实施,“五码合一”产品全国推广,渠道管理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
产品方面,创新与结构调整并行。茅台推出乙巳蛇年生肖酒与笙乐飞天茅台酒;五粮液布局低度化产品29度“一见倾心”;泸州老窖研发28度国窖1573,完善产品矩阵。头部企业普遍采用“多轮驱动”策略,依托传统大单品稳固基本盘,同时以创新产品应对新消费趋势。
文化营销则成为深化品牌价值的重要抓手。茅台举办“茅友嘉年华”“茅台酒节”“时光新浪潮”等活动,平衡传统工艺传承与年轻潮流创新;五粮液持续携手APEC与博鳌亚洲论坛,推进“和美全球行”IP,并通过“五感微醺局”快闪派对推广低度酒新品;泸州老窖深耕“诗酒文化”,举办第九届文化艺术周与“窖主节”,强化情感链接。
以文化赋能,头部酒企不断加深品牌护城河,降低对促销依赖,实现“品牌即流量”的正循环。
综合而言,守住利润率考验的不仅是品牌溢价能力,更是渠道掌控、产品创新与管理精细化的综合实力。如今,酒业对“发展质量”的重视已融入企业经营日常,这也是支撑长期稳健、穿越周期的核心力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