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国白酒科学文化考察走进芦台春活动正式举办。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专家组成员王贵玉出席活动并发言。

芦台春作为周恒刚进行过试点工作的酒厂,保留了传统酿造工艺的同时,也保留了很多上个世纪的生产原貌。

“今天参观了芦台春酒厂,查看了发展历史。我认为这是一个科学文化传承典范企业,充满了创造力。从管理、体制、工艺技术,企业功底非常深厚,管理非常严厉。”王贵玉说,走进芦台春的生产车间,感觉很亲切,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酿造环境,同时芦台春的周边生态环境非常好。

王贵玉回忆了当年周恒刚在芦台春开展生产试验的行业背景。“当时酿酒原料稀缺,节约粮食与酒的产量矛盾突出,因此要节约粮食,提高出酒率,这是酿酒企业的头等大事。”

随后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酒业工业化提升,生产可以满足市场时期,进入科学发展、品质提升时期,至第四届全国评酒会时,酒业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一点体现在当年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周恒刚提出白酒香型评比规则方法以及标准,指导了行业此后五十多年的发展。

“今天我在这里看到了当年的创新研究成果,至今仍然能够应用于企业发展。这表明酒厂团队守正创新、转型升级,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发展酿酒的重要性和强大的生命力量传承,不忘初心。”

王贵玉谈到,芦台春是北方第一瓶酱酒,已经做出“北酱“品牌,就要区别于南方酱酒,特别是在表述上要区分开,找到合适自己的特点,比如工艺的差异,风味的差异,以及主要原辅料的表达,要区别于赤水河,最后要把生态发酵的优势表达出来。

“这样突出芦台春自身的风格,让‘北酱’名副其实,形成自己的表述体系,包括标准都可以自己建立,不一定要用国标。我想这样对市场影响的提升,会有促进作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