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分布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考古文化之一的仰韶文化,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这一天,汾酒“巨匠”系列新品在山西杏花村汾酒博物馆发布。


此系列分为七款不同的产品,内核各有不同,但器型外观却一致地指向了承载着中国最古老酒脉的文物——小口尖底瓮(也称小口尖底瓶)。


这是汾酒文化活化的又一创举,也是对绵延数千年的仰韶文化的再次“回味”。



在距离山西杏花村500公里之外的河南渑池县,位于仰韶文化发源地的仰韶酒业第一时间作出响应:热烈欢迎山西汾酒共同“致敬”仰韶文化。


可以看出,仰韶文化正滋养着酒业的发展。以仰韶文化为文化底色和精神皈依,仰韶酒业也正持续创造可及的未来。


 穿越七千年酒文化的载体


在酒业,提起仰韶文化,不得不得的就是小口尖底瓶,其历史可追溯到七千年前。


彼时,中华大地正处于新石器时代。当时的先民用火与陶创造出了小口尖底瓶这样的容器,并将谷物放置其中,开始有意识地酿酒。酿造出的酒,先民会用来祭祀天地、神灵,祈求庇佑。


时光倏忽而过,七千年的岁月为新石器时代掩盖了一层又一层的黄土。小口尖底瓶,也伴着黄沙沉睡。


1921年,中国地质调查所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渑池叩开了新石器时代的大门,造型独特的小口尖底瓶重现世间;1982年,晋中考古队在山西杏花村遗址发掘了跨越八个历史阶段“最多、最全”的古酒器,小口尖底瓮(瓶)是最早的发酵酒器。



小口尖底瓶(瓮),外形整体呈流线型,小口尖底,鼓腹,短颈,大者高60cm,小者有20cm……有的有双耳、有的无双耳。


其后,小口尖底瓶(瓮)就成为七千年酒文化的载体。仰韶彩陶坊日月星系列的器型,正是有双耳的小口尖底瓶。


可追溯至仰韶文化时期的山西汾阳与河南渑池,地缘相近、文脉相通,一直保持着交流往来。7月23日,汾酒一行就曾前往仰韶酒业参观座谈。


如今的仰韶酒庄,处处都有仰韶文化的符号。而在仰韶文化的滋养下,仰韶酒业正激扬着强劲的发展动力。


 仰韶的发展“源”动力


文化,是酒业发展的根与魂。


七千年仰韶文化,赋予了仰韶酒业磅礴的气度,也成了其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事实上,自发展之初,仰韶酒业就秉承了“使仰韶文化成为影响人类的伟大智慧”企业愿景,厚植文明根基,匠心铸就品质。


于是,他们选择了“陶”,这一仰韶文化的主要标志。


▎侯建光(中)指导一线生产


在仰韶酒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建光的带领下,企业科研团队基于传统酿酒基础、依托仰韶文化以及陶材料制品的物理、化学特性,通过多微、多香、多工艺融合,自成一格,独创了“九粮四陶”酿造工艺,创新出了中国第十三种香型——陶融香型白酒。


除小口尖底瓶之外,仰韶酒业还采用了鱼纹葫芦瓶作为产品器型。


事实证明,仰韶文化注入的活力,不仅令仰韶酒赢得了市场与消费者的喜爱,还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向上发展。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仰韶酒业也在以完善的文化体系、文化IP活动等,大力弘扬着仰韶文化。


正如侯建光所说,仰韶酒业有责任、有义务讲好仰韶文化故事,把仰韶文化和仰韶酒文化传播向更广阔的世界和未来。


 创造可及的未来


致敬仰韶文化,既要做好传承与弘扬,也要为企业创造一个广阔、可及的未来。


以挖掘与融合七千年仰韶文化为依托,仰韶酒业已经搭建起“一庄五园”综合性产业集群,并凭借精细化的现场管理,创新灵活的营销模式,以及敢为人先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走在了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尤其是步入2024年以来,仰韶酒业的蓝图更加清晰明确。



6月28日、7月19日,仰韶酒业先后在湖北武汉、山东济南举办了财富推介会,为其省外市场的开拓开创了新局面;


7-8月,仰韶彩陶坊日月星系列相继亮相多个高端会议,以“中原名片”的身份款待世界宾朋,有效促进了产品市场销量的稳步增长,同时也深化了品牌内涵,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8月22日,仰韶酒业与河南盛林商贸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将从品牌推广、供应链拓展、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进一步开拓新天地、夯实大本营市场。


林林总总,可以看出,仰韶酒业可及的广阔未来即将抵达。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