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伟



8月28日,雅安这座被青衣江温柔环抱的雨雾之城,迎来与茅台1935的相逢。


茅台1935·寻道中国”(第三季)科学探索活动走进雅安,北纬30度线、胡焕庸线与318国道在此交汇,这片被《尚书》称为“蔡蒙旅平”的土地,成为茅台1935解码中华文明的地理密码本。


这不仅是地理坐标的重合,更是文明脉络的共振。在这里,茅台1935以科学探索为舟,以文化传承为桨,完成一场跨越天地、共赴山河的时空对话。


图片三线交汇,地理奇观与文明之道


雅安,古称“雅州”,因其地势险要,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之称。这里不仅是青藏高原向成都平原的过渡地带,更是汉文化与藏、羌、彝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之地。


活动现场,《中国国家地理》科学探索总监刘洋博士发布科学探索成果,揭示雅安三大地理密码。


图片
刘洋


这里是“雨雾编织的地理结界”。雅安年均降水日数达218天,获“雨城”美名。丰沛降水孕育全球最大的大熊猫栖息地,造就“天府之肺”的生态奇迹。这里的每一滴雨水,都仿佛带着女娲补天的神话余韵,滋润着茶马古道的千年苔痕。


这里是“茶马古道上的后花园”。自唐代以来,雅安就是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背夫们用双肩扛起茶包,踩着陡峭山路,将雅安藏茶运往雪域高原。这条跨越千山万水的商道,运送的不仅是茶叶、盐巴等商品,更是文明的火种与民族的深情。


这里是“大熊猫的故乡”。1869年,法国博物学家戴维在雅安首次科学发现大熊猫,使这个黑白相间的珍兽成为世界生物保护的象征。如今,雅安拥有超过96%的大熊猫栖息地,是名副其实的“熊猫故里”。


图片


更令人惊叹的是,雅安恰处北纬30度线、胡焕庸线与318国道的三线交汇处。


神奇的北纬30度线串联起四大文明古国,穿越珠穆朗玛峰与马里亚纳海沟;胡焕庸线则是中国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与区域发展的综合分界线,其揭示的“东南密、西北疏”格局,为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生态保护与民族融合提供核心框架;“国民公路”318国道则是中国人的自然景观大道,承载着无数人的自由与梦想。


三线交汇,让雅安成为文化地理学上的“天选之地”。茅台1935选择雅安,正是看中这种“过渡与交汇”的地理与文化特质。


图片
▎张德芹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表示,雅安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之道”,蕴藏着历史传承与文化交融的“文化之道”,也描绘着对自由和美好生活深深向往的“生活之道”。


图片古道新韵,从赤水河到青衣江的致敬之旅


1935年,茅台前身烧坊的展品从赤水河畔出发,翻山越岭抵达成都,在“西南各省物资展览会”上荣获特等奖,茅台也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活动当天,摩托车骑手从茅台酒厂出发,跨越500余公里,在雨雾中赶赴雅安。当晚19时35分,在领航车手的护送下,茅台1935新品尊享版抵达活动现场并发布。


图片


这场跨越90年的时空对话,蕴含着茅台1935对历史的深刻敬畏。骑手们穿越乌蒙山麓,沿着青衣江畔驶入雅安时,不仅带来新品美酒,更带来茅台人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创新。


新品的设计堪称传统与现代的美学融合:创新半透材质瓶身,让消费者可隐约窥见酒体的醇厚色泽;中国红与赤水金的色彩搭配,既传递鸿运相伴的美好寓意,又实现“颜值”与“质感”的双重统一。这不仅是包装的革命,更是品饮场景的仪式感升华。


真正的革新藏在酒体之中。茅台恪守“优中选优”原则,显著增加5年以上坛贮基酒比例,提升核心产区基酒使用比例,更引入“勾兑后再坛贮”工艺,最终呈现出层次丰富、口感臻雅细致的匠心之作。这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品质进阶,正是茅台“天人共酿”哲学的时代诠释。


图片


张德芹表示,雅安见证了千年商贸往来与文化交融,蕴藏着传承与交融的文化密码。三季“寻道中国”,茅台1935从故宫的庄重到西湖的灵动,从地理脉络到人文厚重,始终致力于成为文化的载体。


茅台1935新品正是这种文化追求的具象化体现,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工艺中焕发新生。


茅台1935的寻道之旅,从未止步于商业范畴。活动中,“茅台1935·国之大医”公益基金向雅安市中医院捐赠50万元,延续其对中医药公益事业的支持。该基金自2023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募资2300万余元,成为茅台践行“明理厚德”价值内核的重要载体。


这种公益行动,与雅安的文化气质深度契合。雅安不仅是商贸通道,更是民族交融、文化互鉴的圣地。茅台以公益之力支持当地中医药发展,正是对“文明互鉴”理念的当代实践,正如古道上茶叶与盐巴的交换,今日则是美酒与健康、商业与文明的价值交换。


图片寻道无界,一瓶酒里的山河岁月


回望茅台1935的寻道征程:2023年沿着“胡焕庸线”探寻地理格局造就的人文性格;2024年沿着“中国大运河”探寻水运与国运的历史变迁;2025年沿着北纬30度线开启追求自由的心灵之约。


三条路线,三种维度,共同构建起茅台1935的文化地理学。


图片


雅安之后,今年9月,寻道之旅将继续向西,走进林芝,走进青藏高原上的绿色极地。那里将是北纬30度线的又一高潮,也将是茅台1935与中国国家地理共创的“文创酒”发布之地。


但无论行程多远,茅台1935已向人们阐释,真正的“道”,不在终点,而在途中;不在远方,而在酒文化与万里山河共鸣之间。


寻道中国,不只是一场地理巡礼,更是对文明深处的深度叩问。茅台1935的寻道之旅,揭示一个品牌如何从地理探索升华为文明对话。


图片


其一,以地理脉络重构品牌叙事。从胡焕庸线到北纬30度线、318国道线,茅台1935将产品与中国地理文化深度绑定,使每一瓶酒都成为山河文明的缩影。


其二,以时间维度重塑品质哲学。通过基酒年限、工艺创新的双重升级,茅台1935证明,真正的品质革命源于对时间与空间的尊重。


其三,以公益行动重建商业伦理。通过公益基金、生态保护等举措,茅台1935展现出“商业向善”的时代可能性。


图片
▎李栓科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李栓科表示,“再没有一杯酒,如茅台1935,将山河的壮阔与文明的深厚,凝练得如此醇厚;能让我们品出万里山河的辽远、千年历史的回响。”


夜幕降临雅安,自驾大本营的三极塔三线交汇处,仿佛映射着茅台1935的寻道轨迹,地理的广度、时间的长度、人文的深度,最终凝聚成一瓶美酒的文化高度。


图片


这瓶酒里,有赤水河的奔涌,有青衣江的缠绵;有茅台镇的酿酒匠心,有茶马古道的商旅精神;有1935的历史荣光,亦有2025的时代创新。


它既是地理的结晶,又是时间的佳酿,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生活的陪伴。雅雨的轻柔、青衣江的奔涌、318国道的苍茫,皆化作喉间暖流,融入山河岁月,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