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晚,海伦司发布盈利预警,预期2022年收入约15.493亿-15.89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8.36亿元减少约13%-16%;净亏损约13.134亿-16.734亿元。


公告显示,亏损原因有两点:一是2022年疫情反复对业务经营带来影响,为了激励员工,公司授予若干受限制股份,支付约5.032亿元;二是在疫情持续影响下,2022年,海伦司200余家酒馆门店进行调整关停及其他酒馆门店经营业绩下滑等因素导致的处置资产损失、减值损失等合计约6.007亿-9.007亿元。


曾经以“小酒馆第一股”登陆港交所的海伦司,何以面临业绩承压的困境,突围的把握又有多大?



“究竟”亏了多少?


在海伦司发布的公告中已提到净亏损约13.134亿-16.734亿元。


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个问题?答案在于,同2021年情况相同,2021年海伦司公布归母净亏损2.3亿元,而经调整后,净利润为1亿元,同比增长32%。


据行业人士分析:“一般是经调整利润更具关注性,因为一些不影响主营的收入和支出被剔除了,更能客观地反映出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


2022年度,海伦司经调整净亏损(为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约2.095亿-2.695亿元


13亿与2亿相比,看似情况缓和了不少。由此看来,海伦司的亏损情况似乎并不如舆论所指那样“不堪”。


那么,为什么会亏?


在众多原因中,加速扩张成为了“双刃剑”。


在投资助推下实现增长的海伦司,此前一直坚持扩张酒馆网络的策略。其招股书显示,在2018年至2020年,海伦司的酒馆总数分别为162家、252家和351家,并进一步增加至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的372家,且全部为直营。


2022年中报显示,截至2022年8月21日,公司门店数量达到了821家


不可否认的是,其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店铺租金、人力等成本大幅增加,加之疫情影响,优化和关停门店似乎是最有效的办法。


但称海伦司“无序扩张”的观点,终归过于偏激。



据海伦司方面透露,截至2021年底,海伦司门店在一、二、三线城市的经营利润率分别为0.01%、16.92%、23.25%,由此可见,二、三线城市是海伦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也可以发现,至少在2021年的门店扩张战略规划上,是没有问题的。


有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海伦司的拓展部已经签约192家门店,包括第一季度已经开业的80家,全年计划新开300家左右。下沉市场是海伦司的下一步,而一线城市门店也转亏为盈。从城市维度来看,三线及以下城市里90%的门店,都很快实现了首次盈亏平衡。这里运营成本低、净利润丰厚、抗风险能力佳。因此,继续专注下沉市场是没错的。”



巨亏之后,触底反弹?


2022年对餐饮行业并不友好,这是行业共识。


因此,餐饮企业在这种特殊年份的表现,其实并不足以作为客观的样本来加以分析。若因为海伦司去年巨亏或超16亿,就得出结论说“小酒馆不行了”,这显然不够客观。


换个角度来看,在如今线下场景已经放开,2023年包括海伦司在内的大量餐饮企业或许有望“触底反弹”。


对此,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走访了数家海伦司门店,注意到:


首先,客流量的确还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的情况。有海伦司门店服务员表示,门店的主要客群之一是在校大学生,而去年很多学生要么就是被长期关在了学校出不来,要么就是能出来了但只能拖着行李回家提前过寒假。2022年海伦司的门店数量有所减少,业绩出现了下滑。


其次,新型酒馆的出现导致了消费场景的多样化,对海伦司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成都一小酒馆负责人王维寒表示,现在新模式的小酒馆层出不穷,有些场景装修得很适合打卡,有的又是便利店酒馆,无论从场景还是性价比来看,都还是抢走了一部分老牌酒馆的客源,海伦司肯定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而面对场景创新,海伦司其实早已有所动作。



去年5月,海伦司通过公众号宣布,于湖北省利川市开出了首家大排档店型“海伦司·越”。这是一个融合了大排档、小酒馆、烧烤摊等流行的夜间消费业态。对于海伦司来说,这家开在县级市的新门店,在于测试融合酒馆与大排档模式在下沉市场突围的可能。


招商证券调研显示,海伦司目前已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选了20多个类似县城尝试开拓新门店,以求对新模型进行规模化验证,进一步打开下沉市场的开店空间;另一方面,公司计划持续于全国门店分批增加烧烤元素,调整已有的门店模型,试图改善单店盈利。


这种融合了大排档业态的全新场景模式,有望成为海伦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伦司盈利预警公告发布后次日,海伦司股价不降反增,涨幅高达9.3%,并实现连续三天上涨。


那么,在疫情影响逐渐消失、餐饮行业开始复苏的大背景之下,不断探索新场景新模式的海伦司,究竟能否“触底反弹”?


一切还有待市场与时间的双重考验。



从“海伦司现象”

看小酒馆“新常态”


事实上,海伦司可以被看作是小酒馆经济的晴雨表——从它的经营业绩,可以让我们一窥整个小酒馆行业的市场现状。


有业内观点认为,小酒馆作为向消费者供应酒饮小食的夜间娱乐场所,其商业本质为贩卖社交概念的酒饮零售商,与其他夜生活娱乐场所相比,“小而美”是其较为突出的特点。一二线城市井喷、三四线城市消费力反超的趋势,吸引着更多商家入局,精酿啤酒坊、工业啤酒自建啤酒酒馆以及餐饮品牌自建小酒馆等不断涌现。


随之而来的“内卷化”,成为近两年小酒馆赛道又一突出的特征。


事实上,一二线城市消费力较高,但小酒馆逐渐呈现饱和状态;在三四线城市,消费力正逐渐提升,这对于酒吧、小酒馆等业态而言,有望获得新的增长空间


不仅如此,小酒馆想要实现规模化发展,最大的挑战的还有消费习惯的培育。因为相较于普通餐饮行业,与咖啡以及茶饮不同,目前酒吧对于国人大众消费来说,消费习惯及群体不够成熟,消费频次也很有限。


另有小酒馆从业者坦言,酒馆行业存在周转效率低等“先天不足”,由于消费场景的限制,酒馆行业门店的翻台率也比其他餐饮业态要低


总的来说,小酒馆赛道早已不是“赚快钱”的集中地,如“小酒馆第一股”的海伦司一般,尽管拥有固定客群及成熟供应链,若稍不注意,仍会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随着小酒馆业态的不断迭代,相信创新才是各品牌间的第一生产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