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85鉴定”40周年大会在贵州遵义汇川举办。

在“回顾历史”嘉宾对话环节,“85鉴定”委员会委员、茅台集团原董事长季克良,“85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恒刚之女、周恒刚酿酒科学文化研究院理事会主席周心明,“85鉴定”委员会委员沈怡方之子、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酒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沈重武,著名历史文化学者、《周恒刚传》总主笔纪连海与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吴向东共同回顾了这段历史,讲述“85鉴定”台前幕后的故事。

纪连海从历史学者独特视角,对“85鉴定”的历史意义进行了解读。

“中国历史上,酒业发展往往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纪连海通过历史对比,强调了不同时期酒业发展的特点。他指出,中国酒业能够持续发展,得益于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对科技创新的不断追求。

“民以食为天”,纪连海引用古训,指出即使在困难时期,国家和行业仍然想方设法推动技术进步,扩大优质白酒的生产。在他看来,“85鉴定”与全国评酒会的根本区别在于,这是专门为茅台酒的易地生产试验而设立的鉴定会,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而遵义这片土地也与白酒发展有着深厚渊源。”他表示,在这片具有历史意义的土地上进行的“85鉴定”,为中国白酒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他认为,试验项目是对中国传统酿酒技艺的深度探索和技术突破,体现了对品质的不懈追求和开展技术创新的勇气。

项目最终让更多消费者能够喝上优质酱香白酒,这体现了行业发展的初心和使命。

“50年一晃而去,40年转瞬而过。”纪连海表示,“不管时间过去多久,我们都不能忘记行业发展的来路与初心。尊重传统,开拓创新,这就是我们召开纪念会的意义所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