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阅读分析中...
“叠川酒厂刚筹建时,我们就立下了目标——要创造一款充满东方韵味的高品质中国威士忌。”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首席酿酒师杨涛博士说。
于是,如何在叠川实现一瓶威士忌的中国化,成为萦绕在叠川人脑海里的一个长期命题。
人文风土、建筑美学、酿造工艺、文化体验、品牌打造、产品品鉴等,都是叠川人需要考量的维度。
何以“叠川”?
叠川之名,灵感源于峨眉山,“叠”字意为“富于,累加”,取秀丽的峨眉山“灵岩叠翠”之意象;“川”字则取自“四川”,赞颂叠川酒厂本地风土。
叠川二字呼应山水,以大麦芽杆作笔写就,笔触刚柔相济、繁简相依,在意蕴无穷间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磅礴力量。
空中俯瞰,叠川酒厂的三栋偏中式建筑如同一个倒写的“川”字,掩映在峨眉山层峦叠嶂之间。酒厂由如恩设计研究室设计,以中国千年的文化积淀碰撞现代设计美学打造叠川独特的中国式美学理念,酒厂体验围绕叠川麦芽威士忌生命旅程,从原料、发酵、蒸馏、陈酿徐徐展开。
“我希望建筑可以几乎消失,我不认为建筑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中被突出。”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建筑设计师、如恩设计研究室创始合伙人Lyndon Neri郭锡恩说。
叠川的建筑遵循峨眉的山水肌理,就地取材、因势造物、移步异景。在这里,建筑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峨眉秀色山水亦可尽收眼底。
叠川的选址也有一段故事。
曾在苏格兰留学,并在威士忌酿造领域深耕多年的杨涛一直有一个梦想,以其所学打造一款代表中国本土风味兼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威士忌。
2016年,国际烈酒集团保乐力加萌生在华建厂的想法,杨涛也有了一展拳脚的舞台。
与杨涛交谈过的人很容易会产生一种印象,这是一个极致浪漫,充满理想主义的人。在遍访中国名山大川之后,峨眉山的潺潺小溪、俨然农舍,这里雨雾温养的气候,浓厚的佛、道、武术、茶文化,深深吸引了他,这也成为叠川最终落地峨眉的重要因素。
“冥冥之中自有天数,当我们发现我们真正想酿一款中国威士忌的时候,所有的元素都已经在这里集齐了。”
在杨涛的想象里,在此环境中生产出的酒已然自带浪漫诗意,而当品酒人静坐“品川阁”露台之上,手握一杯美酒惬意品酒时,则又可多感受几分峨眉山的鸟鸣禅意。
中西合璧,“风味重于产量”
叠川的中国威士忌体验生态中心里写着两句话,第一句是“汇东西方之精髓”,这是叠川的酿酒哲学。
“我们希望围绕中国风土、中国原料和中国酿酒理念,打造一款独特的中国威士忌。希望能为中国乃至全球烈酒行业开辟一条新的思路。”杨涛说。
叠川的酿酒麦芽同时选用来自西欧的二棱大麦和来自中国的六棱大麦。中国大麦富含蛋白质,口感复杂,可为酒体带来浓郁的坚果风味与麦香;欧洲大麦则可帮助酒体格外稳定与顺滑。二者相辅相成,共同造就了叠川纯麦威士忌风味和口感的巧妙平衡。
叠川的酿酒师全部都是中国人,这是杨涛的另一番思量。他要打造的是一款具有中国特色且符合中国人味蕾的威士忌,一支由中国人组成的本土酿酒师团队至关重要——只有中国人更懂中国舌头。
此外,杨涛也有一点私心,他要为中国威士忌培养一批酿酒师。
杨涛坚信,属于中国威士忌的时代才刚刚开始,而这个时代则需要中国人自己的酿酒师来开启。
“融汇东西”并不容易,威士忌60%-70%的风格来源于桶陈的影响,木桶的运用在威士忌酿酒工艺中举足轻重。在叠川之前,威士忌桶陈一般采用两种木桶,一个是北美的波本桶,一个是西班牙南部的雪莉桶。
如果叠川依然简单复刻这两种桶陈方式,其麦芽威士忌在风味上显然难以与西方威士忌有太大区别,更不会真正实现“中国风味”的初衷。
为了独特的“中国风味”,叠川人开启了漫长的寻找中国橡木桶之旅。
走过我国广袤的大好河山,叠川人经过大量调研、对比,找到了来自长白山地区的蒙古栎,这是一种长白山独有的橡木品种,有着多孔疏松的独特木质,有助于增加酒体与木材的风味融合和演化。
多孔、疏松的木质也使得叠川的威士忌在熟成期挥发高于一般橡木桶,但这似乎并不重要,叠川威士忌体验生态中心的第二句话是“风味重于产量”——这才是他们考量的核心要素。
长白山古称“单单大岭”,浪漫的叠川人为这种橡木桶取名“单岭”以示敬意,为了追求极致品质和对木材的有序开发,单岭橡木桶全部采用树龄在80-100年的橡木。
“单岭橡木本身生长极其缓慢,且每一棵树只能制成一支橡木桶,每一支单岭橡木桶都来之不易。”为此,叠川与中国本地桶匠经过多年钻研打磨,量身打造了叠川威士忌独特的桶形和独特的木材处理方式。
有了中国独有的单岭橡木桶,再融汇北美经典波本桶以及西班牙雪莉桶,三种桶陈方式融合,叠川的麦芽威士忌便有了杨涛所期待的风味、风格和意境。
“东方木质辛香的清冷克制,与峨眉山四季萦绕的焚香,共同营造出叠川的空灵飘逸。”杨涛说,一瓶中国特色的威士忌由此得到了真正的升华。
中国威士忌,不只是叠川
作为国际烈酒集团保乐力加在华建设的首家威士忌酒厂,叠川的成长已然为威士忌的中国化提供了可供研读的案例。
叠川并不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威士忌酒厂,也远不是最后一家。据银河证券研报,国内目前已投产威士忌项目26个,大部分威士忌酒还在橡木桶中存储,预计将于2025-2026年陆续上市。
中国酒业协会威士忌专业委员会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威士忌市场规模55亿元,同比增长10%。相比国内白酒市场7563亿元销售规模,威士忌尚处于起步阶段。
但从全球范围看,据欧睿数据,2023年威士忌全球销售额(销售口径)为14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457.18亿元),是中国以外地区消费力最大的烈酒品类。
而根据海关数据,2024年威士忌进口量2.92万千升,进口金额4.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73亿元)。且对比历年进口量增长趋势,结合近几年多种外部环境对消费市场影响因素研判,威士忌是未来极具成长性的烈酒品类。
目前,国内消费市场中,苏格兰威士忌占据较大份额,主要品牌包括尊尼获加、芝华士、百龄坛、麦卡伦等,来自美国的杰克丹尼、日本的三得利也占据一定份额。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威士忌专业委员会截止2024年3月的统计,中国境内(含中国台湾地区2家)威士忌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共42家,其中投产项目26个。
产能方面,大陆地区总设计蒸馏产能8万吨,同比增加33.3%(以100%vol酒精容量为基准统计),实际蒸馏产能4.5万吨,同比增加50%,已披露未来规划总产能25万吨,同比增加25%。
产量方面,2023年,产品总产量5万吨,折合为40%vol酒精容量,同比增加127%。
存储方面,橡木桶保有量45万个,同比增加50%,桶陈总量6万吨-6.5万吨,其中约5.5万吨桶陈在2年及以下。
由此预判,未来两到三年,随着成品酒批量上市,中国威士忌市场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爆发阶段。
国内目前的威士忌赛道玩家大致可分为国际烈酒集团、国内酒业公司跨界和创业型企业三类,国际烈酒集团包括帝亚吉欧、保乐力加等,国内酒业跨界公司包括洋河股份、青岛啤酒、古井集团、郎酒、燕京集团、怡园酒业等,创业型企业包括百润股份、福建大芹陆宜酒业等。
国内广阔的消费市场、多元化的酒类市场发展趋势、年轻化的消费需求等,都是众多企业选择布局威士忌赛道的重要考量。
前景广阔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既意味着率先入局者的前瞻视野,也意味着漫长探索中的困难重重。
消费氛围的培育、消费场景的搭建、消费渠道的构建、商业模式的建立,无不是中国威士忌道阻且长的重重考验。
但毫无疑问,以叠川为代表,威士忌的中国化征程已然开启——他们所进行的本土化创新尝试,包括本土原料的使用、发酵工艺的创新、本土酿酒师团队的培养、本土橡木桶的研发,以及品鉴体验的创新,无不昭示着,一个“中国威士忌”的崭新未来正在到来。
▎杨涛在AIIC2024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上表示,叠川要做的不是简单“洋酒”的复刻,而是拥有文化自信、本土人文精神、独立酿造理念的中国威士忌。图源/AIIC2024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
▎叠川酒厂体验中心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