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世界工业旅游看欧洲,亚洲工业旅游看日本,中国工业旅游看台湾。 在台湾工业旅游真正的解释是“观光工厂”。据了解,从2003年开始,台湾在全省范围内成功打造了133家“观光工厂”。数据显示,2016年的参观人数达到2210万人次(2015年台湾地区人口不到2400万),平均每个工厂每年接待游客数量16.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6亿新台币(约合10.3亿元人民币)。 于是,几天前,小编跟随着致力于“智慧酒庄”项目研究的创始人孟跃以及来自山东、陕西、河北、安徽等地的十多位“准酒庄”庄主们一起来了一场五天四晚的台湾考察,也为中小酒企谋求突围的企业找寻新的出路。 ❶ 为何要去台湾? 台湾“观光工厂”善于应变,而变化的原则就只有一个——消费者(准确地说是游客)想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也就是说,台湾的每一处工厂其实都是不一样的个体,独辟蹊径、各出心裁,不断地推陈出新,总之就是到每一处观光工厂,你都能看到它“不一样的美”。 台湾的每一家“观光工厂”都不是“标准定制”,每一家都拥有独特的观光主题。不仅呈现设计改良后的适合休闲度假的厂区环境,而且提供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参观、文物展示、体验设施等服务,是集“知性”与“休闲”于一身的新兴旅游景点。 比如,在台湾彰化县鹿港小镇有一家玻璃博物馆,展示的玻璃工艺制品形态各异,这里的玻璃不再是简单的产品而是艺术品。展馆运用多媒体手段、亲近大众的互动展示方式,让游人了解到台湾玻璃的历史,包括建材玻璃、家具玻璃、家饰玻璃、艺术玻璃等在内的各式玻璃类型及其制作工艺。 当然,游人还可以亲自动手体验玻璃的制作。这座玻璃馆在2007年,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并列,被选为象征台湾企业精神、最具商机的展览馆之一。 还有就是这次重点考察的埔里酒厂。在台湾的十大最受欢迎的观光工厂里,埔里酒厂名列榜眼位置,这座酒厂还是台湾酿酒行业卓越代表,距今已有100年的历史,代表了台湾酿酒业辉煌的过去和繁荣的现在。 很有意思的是,埔里酒厂最畅销的酒是绍兴黄酒。 ❷ 不一样的埔里酒厂 数据显示,2016年,接待游客人次前十名的“观光工厂”,依次为台湾玻璃馆、台湾烟酒公司埔里酒厂、台湾优格饼干学院、金车噶玛兰威士忌酒厂、白木屋品牌探索馆、立康中草药产业文化馆、亚典果子工场、台湾烟酒桃园观光酒厂、雅闻魅力博览馆以及台盐通霄观光园区。 10个里面有3个是酒厂,确切地说,它们其实就是一个个小酒庄。 但是,有故事、有体验、有好玩的内容,于是,来这里的人就多了起来。 这不是一家酒厂,其实是一个景区。 先来看看这个酒厂的位置。 酒厂位于南投县埔里镇中山路,埔里是离台南一个小时车程的小镇,更重要的是,这里是游客进出日月潭的必经之路,埔里酒厂到日月潭景区路程大概20公里左右。 埔里酒厂的院子里,几乎每天都停满了旅游大巴车,考察团去的那天恰逢周日,往来游客真的是络绎不绝,所以说,好的位置其实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那剩下的另一半呢? 台湾的观光工厂之所以游客多(很多游客都是去了一次又一次),就是因为每一家从工厂都是在不断吸引你。更重要的是从消费者五感(视听触嗅味)来调动气氛,让消费者在每一个环节获得听见、看见、闻见、摸见、尝见的立体化体验,同时在工厂内设置自己动手制作环节,永远把顾客真实的体验放在第一位。 享受体验的服务、带走体验的产品、回味体验的过程——这其实就是一个闭环的产品营销教育过程。最后,消费者满载而归的时候还不忘记在朋友圈给埔里酒厂再做一次免费的宣传推广。 刚才说了,每家工厂都有自己的主题定位,那么,埔里酒厂还有更深厚、更有意义的亮点吗? 有,就是它的文化和故事。 埔里酒厂建于1917年,当时的地方仕绅组织了埔里第一个民间酒厂(埔里酒厂的前身)。据说,酒厂的创始人姓陈,祖籍在海峡对岸的浙江绍兴。一部分老兵和先前来到台湾大陈岛的陈老先生共同在台湾酿出了海峡对岸的家乡酒(绍兴酒)。 对于台湾人民来说,有两种家乡,一个是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乡;另一个,哪怕家人在海峡另一端,但身边有祖国味道的酒,也算是半个家乡。 尤为特别的是,1996年埔里酒厂又成立了台湾首座 “酒文物馆”——现在的酒厂主要作观光之用,一楼大厅售卖各种当地名酒及米酒冰棒、酒酿蛋等衍生品,而且基本所有酒品都可以试喝。说实话,这里的绍兴黄酒还真的很纯正。 这不仅是一家酒厂,而且是一座博物馆。 埔里酒厂的二层是一座文化博物馆,里面有产品、有历史也有故事和精神。 一进门是“台湾绍兴故事馆”。这个展馆讲述了绍兴酒的起源和演变,记录了埔里酒厂的历史。 二楼设计有引君入瓮、酒瓮隧道等完整酒瓮的造景主题。在文化馆的出口有一座绍兴酒瓮飞瀑,该酒瓮是台湾1999年大地震留下的唯一一个完整的酒瓮。 ❸ 中小企业的“观光酒庄”出路 在体验经济时代,重视的是感性体验,竞争的是创意内涵,追求的是内在感动,这些在台湾的埔里酒厂都能感受到。 那么,这种“埔里模式”可以直接复制到酒企吗? 其实,台湾的这种“观光模式”是被产业瓶颈倒逼出来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凭借着代工模式和出口导向的政策,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还记得曾经风靡一时的“亚洲四小龙”吗?其中就有台湾。 然后,高潮过后,台湾经济进入缓慢之后,就留下了一大批即将被淘汰掉的工厂,显得无所适从——此时,“观光工厂”就成了一根救命稻草。 这也是孟跃带着大家“取经”台湾的初衷,在他看来,“带着大家来看看,其实这就是一些中小企业未来要走的路,不是向大看齐,而是向小学习,做‘小而美’的企业。” 当中国酒业进入成熟期阶段,在“渠道制胜、终端为王”的传统正面战场,名酒崛起,中小酒企渠道下沉,拼广告、拼促销、拼价格、拼团队、拼资本等“向大看齐”的竞争策略已经失效。 当前的众多中小企业,是不是也面临着犹如“高潮”过后的台湾一般的宿命——在整个行业高速风口之后,白酒产业过剩的危机已经异常明显,而如何“做精做小”,去尝试自己的“酒庄经济”才是更多的区域企业要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 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产业经济向“体验经济”的升级已成为显学。 因为人们进行消费,不仅仅是买东西,更希望得到一种美的情感体验。以往,白酒的这种体验是在最后“喝”的时候,那么,在开始“买”的时候,能不能就开始体验呢? ❹ 工业旅游该怎么玩? 调研来看,台湾成熟的工业旅游项目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非传统渠道。 例如,台湾一家凤梨酥品牌“微热山丘”,每年的营收中有75%是来自于游客,只有1/4来自于其他外销渠道;立康中草药产业文化馆一年就带来22万人次的观光人潮。 其实,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个方向或许是一个出路,但真正迈步开始做的时候,又有些犹豫——也许,看起来前方的路很平坦,但未尝不是如履薄冰。 归纳来看,就是每家企业的特色定位,这个是前提和基础,也是迈出第一步的方向。毕竟现在消费基础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创意和创新的产品诉求。 台湾观光工厂盛行的一大前提就是其文创产业水平高度发达,经常可以设计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相比较而言,大陆生产企业的工业旅游项目,依然以普及生产知识、工厂展示为主,趣味性和吸引力不足。 以贵州茅台镇来看,其模式是以公司办公大楼、茅台酒生产车间、酒库车间、包装车间为主要依托,围绕白酒生产过程,开放生产车间、酒库车间、包装车间等生产参观点,让游客了解酒生产工艺及流程。 不过,目前茅台酒厂对外开放参观的主要是包装车间、国酒文化城以及白酒体验馆。显然,这还远远不够,而且,很多时候茅台车间还是不对外开放的。 茅台镇的“旅游模式”也还在摸索之中。毫无疑问,这是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对酒企而言,还是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发展工业旅游的同时,要与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相辅佐,找寻与其他酒企的不同特色所在,例如生产工艺、独特酒体、自然生态环境、厂容厂貌、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等等。增强与游客的亲和度,适当地添加工业旅游的趣味性和游客参与性,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为关键。 放眼未来,是“持续占有渠道”,还是“持续占有消费”? 立足现实,是选择“大而全”的扩张模式,还是选择“小而美”的成长模式? 区域品牌发展酒庄经济,如同当前旅游业的“民宿经济”,同样可以与“星级酒店”错位竞争,共荣共生。 所以,孟跃给出的答案是: 选择“小而美”的成长模式比选择“大而全”的扩张模式更适合区域品牌,与其弱弱的影响10万人,不如深深的打动1万人。 占有消费者比占有渠道更重要,持续“占领消费者”才是90%以上酒厂生存与发展的最终动力,也是终极目标。 区域品牌即便不做传统渠道,可以通过智慧酒庄与消费者直线链接,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构筑“本地化市场”壁垒,对抗外来品牌的竞争。 这或许就是出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