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本来具有诸多的产品价值维度及高度,但90年代后滥用概念和伪造概念及偷换概念行为的泛滥,使得白酒资源被挥霍而价值严重贬损。 今天,白酒借鉴红酒衍生出了酒庄庄龄酒这一新品类资源,笔者认为这是中国白酒的最后一块品类价值高地,也是最稀缺的顶级品类资源,因此,必须像珍惜生命一样精心维护和科学开发利用。 首先,必须建立严格的酒庄价值体系。其核心价值应由三部分组成既: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全链条酿造+庄龄酒年份标准。 关于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必须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的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其作用是将那些区域或商业机构不科学的各类生态认证排除在外,维护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的纯洁性。 关于全链条酿造,必须获得中国酒业协会颁发的全链条酿造企业证书,其作用是防止外采酒曲、基酒及异地灌装生产的产品浑水摸鱼,保护中国白酒的传统酿造技艺的完整性。 关于庄龄酒年份的标准,必须经过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年份检测合格方可确认,其作用是确保庄龄酒的年份真实性,杜绝企业自己检测降低标准或虚构指标的不诚信行为。 其次,建立完善的庄龄酒保护体系。这个体系至少需要包含三大组成部分既:产量控制+法规保护+溯源体系。 关于产量控制的项目及手段,主要是建立窖池年代及产能的审核备案制度,可由中国酒协牵头组织酒庄联盟开展此工作,公布产能与销量统计数字并进行产销监督。 关于法规保护,建立精准标注庄龄酒产地的法律规定,可借鉴法国红酒的VOD法定标注法,由中国酒协协助国家质监局及工商局共同制定标注法,防止异地灌装和假冒法定产区生产产品的行为。 关于溯源体系,应以是否具备物联网溯源体系为庄龄酒品类市场准入门槛,需要中国酒协及酒庄联盟共同倡导建立,并制定溯源标识使用规范,最终利用溯源技术真正把庄龄酒监督权还给消费者。 第三,搭建完整的酒庄产业链。主要由粮食基地+酿造基地+文旅观光构成。目前的状况是除了酿造外前后两个链条太弱,因而亟待加强。 关于粮食基地产业链建设,白酒受酿造工艺及环境制约很难像红酒那样把大面积的粮食种植与酿造集合在一个区域内,但可以通过物联网实现种植与酿造价值链的时空集合,只需搭建传感器+卫星遥感+远程控制的系统,即可实现对种植基地的实时的精细化管理。 关于文旅观光产业链建设,一是要丰富文化体验内容,不能只局限于参观和品鉴,要让消费者体验酿造流程增加感性认识,推出预定窖藏庄龄酒活动,让消费者通过物联网随时关注自己的产品。二是要纳入旅游大产业链,除了酒庄的景区星级建设外,还需要与景区联合开发旅游线路和建立酒文化民宿,充分利用旅游资源链增加酒庄的文旅价值。 第四、澄清几个混淆的概念,其目的是把鱼目混珠者排除在庄龄酒的市场大门之外。 一是年份酒不等于庄龄酒。因为没有酒庄就没有年份酒,酒庄的年龄要一定大于酒的年份,企业外采基酒虽然可以做10年以上的年份酒,但不能证明其产于酒庄。 二是有酿造不一定可以做酒庄。因为酒庄需要生态环境,需要独特的水、土、窖池、小气候,还需要建立循环产业,而这一点很多酿造企业是难以做到的。 三是有藏酒不一定就可以做酒庄。因为藏酒不一定在酒庄,而一但脱离酒庄生态环境藏酒品质无法保证,目前存在一些远离企业的各种山洞藏酒,还有在平原地带投资建立的地下酒库,这些都不能随便包装一下就号称是酒庄。 四是有历史不一定就是酒庄。因为酿造历史断裂后其酒质价值就断了,比如许多出土的酿酒器皿及酿造遗址,尽管历史非常悠久,但早已时过境迁,就算复原还要看生态环境能否达标才行。 如能按上述思路保护开发酒庄庄龄酒资源,中国白酒高端产值继续增长并参与国际高端酒市场竞争就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因为酒庄庄龄酒品类的出现极大的提升了白酒产品结构升级的天花板,实现了与国际高端酒价值标准的对接。 纵观中国白酒企业,具备进军庄龄酒市场资格的企业大概也就是以茅台、汾酒、贵州醇、迎驾等为代表的极少数具有生态环境和酿造历史的品牌。希望国家、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保护好最后一块祖宗留下的稀缺的高端酒资源。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