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国人还在争论奔富假酒有多少,上海千万红酒假酒案被央视点名报道之际,被誉为“葡萄酒王冠”的法国波尔多产区假酒案爆发,波尔多神话摇摇欲坠。 12月7日,法国纪龙德省葡萄农联盟主席米歇尔·托尔梅(Michel Tolmer)向波尔多两大协会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CIVB)和波尔多佳酿协会(FGVB)隔空喊话,表示“如果我们对这样一个情节极其恶劣的冒充销售行为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话,波尔多葡萄酒的整个形象将会被毁于一旦”。 米歇尔·托尔梅提到的是一起涉案50万瓶的波尔多葡萄酒假酒大案。假酒案爆发背后原因何在,2017年是否成为其“最差年份”,由此将会对国内葡萄酒市场造成何种影响?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进行了调查。 ❶ 造假者牟取10倍暴利,大酒商翻车 2017年11月24日,有法国葡萄酒媒体报道:2012—2014年,波尔多某酒商竟然连续两年用廉价的朗格多克IGP葡萄酒灌装成玛歌村(Margaux)和波美侯村(Pomerol)销售。其中70千升朗格多克葡萄酒贴上波美侯产区标签,60千升贴上玛歌产区,35千升为波亚克产区,还有10千升被贴上圣朱利安产区标签,然后以高于普通朗格多克葡萄酒10倍的价格出售给全球各地大经销商,其中包括卡思黛乐酒业集团(Castel Group)、Grands Chais de France和波尔多大酒商Grands Vins de Gironde。 通过以次充好,造假者获取了暴利。据悉,朗格多克IGP级别的红葡萄酒收购价大约是82到90欧元/百升。而玛歌村、波美侯、波亚克以及圣朱利安村的葡萄酒采购价基本上是890欧到1000欧元/百升,两者之间的价格相差了十倍多。目前,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CIVB)拒绝对此作出评论。 国外酒商将进口葡萄酒以次充好并非首例。2017年6月,法国最大的原酒灌装商Raphaël Michel公司的主席Guillaume Ryckwaert因诈骗罪被捕,其涉嫌将3万千升(300多万箱)VDF级别(最低等级的日常餐酒)葡萄酒灌装后,冒充罗讷河谷(Côtes du Rhône)、 教皇新堡(Châteauneuf-du-Pape)和其它产区AOC级别酒出售。 2017年7月,美国投资公司DoubleLine Capital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effrey Gundlach向洛杉矶高级法院起诉纳帕葡萄酒商Soutirage公司。他声称酒商卖给他67瓶假酒,总金额超过100万美元。 而此次波尔多50万瓶假酒案发,再次证明进口葡萄酒假冒伪劣、以次充好并非个案,应该引起业界关注。 ▲波尔多产区图 ❷ 醒醒吧,“波尔多”也是门生意 假酒案爆发原因何在?在谈到波尔多50万瓶假酒案成因及相关方面保持缄默时,多位受访者表示造假成因复杂,也暴露出目前进口葡萄酒存在诸多问题。 葡萄酒专业人士王德惠表示,国外酒商造假并非孤案,此次50万瓶假酒事发,不排除受市场需求引发或恰好被监管查处,因此国内酒商应该树立“波尔多葡萄酒也是一门生意”观念。明白国外也不乏“山寨”产品,只是程度不一而已。 而葡萄酒行业人士席康则表示,尽管法国对葡萄酒早已立法,但也有很多边界不清、执行含混之处,近年随着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法国葡萄酒出口也出现一些混乱现象。尽管总体比例不大,但也值得引起重视。 酒标上标注了“法国葡萄酒”(Vin de France, 简称VDF)的葡萄酒囊括了所有原产自法国的葡萄酒。VDF级别的葡萄酒允许可以采用本国不同产区的葡萄酒进行调配,也允许像新世界产酒国那样标注葡萄品种和年份,而不必标注产区,只要标注Vin de France(法国葡萄酒)即可。价格较便宜的标注了“欧盟葡萄酒”(Vin de la Communauté Européenne,简称VCE)甚至允许采用任何欧盟国家的葡萄酒进行调配,只要标注Vin de la Communauté Européenne(欧盟葡萄酒)即可。由于大部分中国消费者难以分辨外文也不熟悉相关葡萄酒法规,其中就可能存在“猫腻”。 酒标上标注有“法定产区葡萄酒”【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ôlée(简称AOC)】的葡萄酒,是法国葡萄酒最高级别,其每一种法定产区原产地命名都有细致而严格的规定,包括种植的葡萄品种、修剪方式、最高产量、采摘季开始时间、最低葡萄成熟度和或酒精度,甚至葡萄酒酿制方式等。AOC级别葡萄酒只能用该法定产区种植的葡萄酿制,不能和其它地区的葡萄汁调配。法定产区AOC可分为大产区级AOC、子产区级AOC、村庄级AOC以及葡萄园AOC,来自产区更小的AOC同时也必须符合包含这一产区的更大产区的种植酿造标准,比如,波亚克村(Pauillac)处于梅多克(Médoc)地区之中,梅多克地区又处于更大产区的波尔多地区之中,对波亚克产区葡萄酒的要求至少也会满足对梅多克法定产区葡萄酒的要求,以此类推。标注了越细小的法定产区,其葡萄酒法规越严格。“法定产区葡萄酒”的酒标标注方式为Appellation+产区名+ Contrôlée,比如Appellation Pauillac Contrôlée(波亚克村AOC法定产区葡萄酒】。由于消费不了解相关的AOC法规也难以分辨外文,这中间也有以次充好的空间,比如以非AOC法定产区的葡萄酒充当AOC法定产区的葡萄酒灌装(比如文中提到的朗格多克IGP案例),或以更大法定产区的葡萄酒充当更细小法定产区的葡萄酒,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标注了AOC法定产区的葡萄酒比标注了IGP的价格更高,标注了更细小法定产区AOC的葡萄酒的价格通常也比更大法定产区AOC的葡萄酒的价格更贵,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王德惠表示,在上述50万瓶假酒案中,造假者已经不是打“擦边球”,而是公然用低等级的产品冒充小产区酒,目的是牟取超级暴利,性质非常严重,这也暴露出造假有升级的趋势。 席康则表示,对国外酒庄及酒商要区别对待。如果是自己拥有葡萄园的庄园主,为了自身品牌比较看重信誉度。而很多贸易商或者工厂酒生产者,他们可能更加看重成本,打“擦边球”的机率更大一些。 对于法国海关和相关协会对假酒案保持缄默,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要么就是涉及面广,尚无定论;也不排除存在利益链条可能。希望通过此事,让国内酒商对进口葡萄酒市场有客观全面了解。 ❸ 2017,波尔多遭遇“最差年份”? 2017年由于受灾害和霜冻天气影响,法国葡萄酒遭遇最大欠收年。作为葡萄酒产区中的“皇冠”,波尔多葡萄酒本应该抓住机会提升品牌和价格,但是假酒案频发,可能让其信誉“跌至冰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波尔多可能遭遇“最差年份”。 在媒体报道以后,随着法国纪龙德省葡萄农联盟主席米歇尔·托尔梅的喊话,假酒案已持续发酵。而海关和相关协会的缄默,让“剧情”更具有神秘色彩。多位酒业人士表示,已经知悉这一信息,并将持续关注。 有广州进口酒商表示,波尔多假酒案已经在圈内造成一定影响,毕竟假酒事关声誉,如果有性价比高的澳大利亚、智利酒,或考虑替代采购。 席康表示,波尔多假酒案频发,且金额巨大性质恶劣,这和波尔多酒庄众多,不同等级价差巨大有关。澳洲和智利名庄较少,也没有这么复杂的分级,市场相对比较干净。如果法国政府相关组织、海关、葡萄酒协会等不及时采取措施,波尔多品牌公信力受损,其市场份额被其他国家蚕食可能性增加。2017则有可能成为其品牌“最差年份”。 王德惠则认为,此次波尔多假酒事件更多局限在专业圈内,但是假货对品牌的伤害是巨大的。法国相关各方应该高度重视,不仅要妥善处理还要善用媒体重塑形象,一旦以次充好频发,波尔多被假酒贴上标签,拉菲和奔富市场受损都是前车之鉴。 对波尔多而言,更需要注意的是避免重蹈奥地利的覆辙。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奥地利葡萄酒产量很大一部分是按照与德国大公司签订的供货合同组织生产。这些葡萄酒大都是些价格低廉的甜白葡萄酒。当时,德国的葡萄酒市场需求超过了德国的葡萄产量,这些大公司便来到奥地利采购廉价的奥地利甜白葡萄酒。奥地利布尔根兰地区的某些葡萄酒庄为了改善他们的葡萄酒,添加了乙二醇(俗称抗冻剂)。这种化学物质可以增强葡萄酒的甜味和酒体感,虽然对人体不构成威胁,但却是非法行为。这些葡萄酒大多被用于勾兑标称“100%德国产品”的葡萄酒。 1985年,造假行为最终被揭露。丑闻发生后,奥地利葡萄酒的声誉在一夜之间被毁,葡萄酒出口几乎陷入停滞。到第二年,奥地利葡萄酒销售猛跌80%。根据丑闻之后的1986年成立的奥地利葡萄酒市场销售委员会的统计,几乎所有参与造假的公司都陷入破产,无数无辜的公司也因此而倒闭。奥地利酒在德国被纷纷下架,有人甚至认为,此事件给奥地利带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此后,奥地利花了20多年时间才逐步完成了蜕变,重树形象。 由此看来,2017是否波尔多的品牌“最差年份”,将取决于波尔多自己。 关于2017年波尔多的风雨波折,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