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付双祺

刚刚过去的三月,贵州珍酒可谓门庭若市。特别是在最近一周内,“珍酒热”更是持续飙升。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调研珍酒庄园建设,要求推广“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经验。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率队到访,肯定珍酒生产工艺与酒旅融合创新,称双方为“兄弟企业”,强调共同提升贵州白酒消费体验。

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地强点赞珍酒酒旅融合差异化发展路径,希望双方加强交流,推动实现各美其美、串珠成链的良好格局。

在云酒头条看来,上述政府及企业领导密集到访,既是珍酒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官方认证”,亦折射出贵州酱酒产业从规模竞争向生态共建的转变。

█ 高规格调研考察,凸显珍酒行业地位

在李炳军调研珍酒之前,3月10日和3月6日,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卢雍政,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李睿也分别到珍酒进行调研指导。

一个月内,多位省级政府领导接连调研,这在白酒行业实属罕见。

结合调研内容与行业背景,“高规格调研潮”不仅折射出珍酒在贵州白酒产业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更传递出酱酒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层信号。

李炳军调研时,重点关注珍酒庄园建设,并对项目表示肯定,指出珍酒庄园项目融合了白酒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规划设计思路很好,并要求推广经验做法。

珍酒的发展得到了充分肯定,这也体现在茅台、习酒的调研交流中,彰显行业竞合的新范式。

张德芹和汪地强均实地参观了解珍酒的生产工艺、品牌建设和珍酒庄园酒旅项目等,都给出了很高评价。

张德芹高度评价珍酒酒曲“质量很好”,称茅台与珍酒是兄弟企业,同为贵州白酒产区建设者,茅台愿与珍酒共同推进“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提升贵州白酒消费体验,把贵州白酒名片擦得更亮,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汪地强称珍酒在酒旅融合方面已经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值得学习借鉴。希望双方在项目建设、体验营销方面加强交流,共同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

在云酒头条看来,茅台与习酒两大行业龙头到访珍酒,不仅是企业间的友好互动,更折射出珍酒在贵州白酒产业,乃至全国酱酒格局中地位的实质性跃升。

其背后,既是珍酒自身综合实力的体现,也反映了贵州酱酒生态的深层变革——打破传统竞争思维,转向全新的竞合生态,推动产区协同发展,未来竞争将更多体现为产区品牌价值的整体提升。

█ 从“传奇”到“顶流”,50岁珍酒成就高质发展样本

珍酒成为“打卡地”,并非始于今年。

2024年,短短几个月时间,包括五粮液、洋河、汾酒、古井贡酒、舍得、红星等多家知名酒企相继到访珍酒,围绕酿造工艺、品牌塑造、市场运营、酒旅融合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

头部企业的主动互动,表明珍酒在上述领域的实践已被视为行业典范。

客观来看,珍酒近年来的高速成长,已成为中国酱酒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珍酒50年历史,是一部创业史、发展史、奋进史。”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吴向东在50周年庆典上如此总结,并表示未来50年,珍酒要向世界一流酿酒企业迈进。

上述宣言的底气,来自珍酒近年来货真价实的成绩。

以2009年为时间节点,珍酒累计投入超120亿元增产扩能,厂区面积由285亩扩大至3100余亩,酿酒产能由2000吨上升至4.4万吨,销售收入增长了300倍,上缴税金增长340倍,利税增长430倍……

2023年,以珍酒为核心企业和旗舰品牌的珍酒李渡集团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为港股白酒第一股、中国酱香白酒第二股。2024年,珍酒以贵州民营酒企纳税第一、ESG评级行业第一的成绩,站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

至去年,珍酒在产能、营收、利润三个核心指标上均实现了地位跃升,贵州酱酒前三地位稳固。

就在日前,珍酒李渡发布2024年财报,集团全年收入70.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6.8亿元,核心指标连续四年稳健增长。

步履不止,在50周年庆典上,珍酒通过珍酒庄园酒旅项目、百场慈善助学活动启动及“珍五十”新品发布,进一步展现了企业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沉淀的进一步升维。

█ 意义远超日常互动,从到访看产区生态共建

再次回到这次走访互动。

在云酒头条看来,茅台与习酒主动到访珍酒的举动,本质上是头部酒企在行业调整期对“产区竞合”逻辑的深度践行,其意义远超企业层面的日常互动。

这是因为,产区兴则企业强,企业强则产区立。未来市场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更是产区的竞争。在消费分级与理性化趋势下,消费者对产区背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而当前酱酒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与品质分化双重压力,部分中小酒企无序竞争导致产区形象受损。茅台、习酒、珍酒作为行业头部企业,他们之间的对话,有助于重塑消费者对产区品质的信任。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透过这次到访,我们看到,在贵州这个酱酒主产区,竞合大于竞争已成为主流共识,头部企业正从“单打独斗”转向“共同做大产区价值”。无论是张德芹提出的“兄弟企业”定位,还是汪地强呼吁“项目建设经验共享”,均指向贵州酱酒产业的协同升级。

这种变化,将促使贵州酱酒从“地理概念”升级为“产业生态”,将产区内的企业竞争转化为整体优势,最终实现产区兴则企业强,企业强则产区立的良性循环。

特别是在酱酒市场份额向头部品牌和名酒产区集中的大趋势下,上述协同发展无疑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信在未来,通过更多头部酱酒企业间的互动,能够带动酱酒产区和产业,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