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习酒集团秋收论坛暨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仪式在习酒集团总部举办。


去年,习酒集团召开首届科技创新大会和科技创新论坛,全面总结科技创新成果、部署科技创新,并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研讨习酒创新发展。


随后近一年时间里,习酒深化创新的价值不断显现,迎来阶段性成果。


如今,习酒已成为具有6万余吨优质基酒年生产能力、5万余吨年包装能力和30万余吨基酒贮存能力的200亿级酒企,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


面向未来,习酒将如何构建战略支撑?


成立习酒集团创新研究院,凝聚发展智慧、厚植创新力,全力构建具有习酒特色的创新生态体系……习酒扎实推进基础平台建设,作答时代之问。



全力构建具有习酒特色的

创新生态体系


纵观习酒近年发展,基础平台搭建贯穿企业发展。


三年来,习酒相继成立习酒学堂和君品文化研究院,不断完善人才体系和君品文化体系。今年,习酒成立了习酒营销顾问团,着手构建创新的营销体系,助力习酒市场高水平建设。


如今,随着习酒创新发展研究院的成立,习酒形成了涵盖人才、文化、市场营销、科技创新四大基础市场平台,进一步强化了习酒发展的战略系统力,提升了习酒的发展要素结构。


习酒的生态系统,渐趋完善。



会议上,习酒也公布了技术创新方向的雄厚家底。今年,新引进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大学本科2500余人。目前,习酒拥有中国酒业科技领军人才、中国白酒工艺大师、黔酒大师、贵州酿酒大师、国家级评酒委员(21人)、贵州省评酒委员、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2000余人。


70年来,习酒守正创新,先后成立了生产技术组、科研所,创建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CNAS实验室,新建了科技中心大楼,不遗余力搭建优质平台,为科技创新事业蓬勃发展赋能。


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杜小威表示,习酒集团构建了“1+1+8”的创新管理模式,形成了“2+3+N”的开放式创新实施体系。习酒在品质创新与提升、工艺优化和改进、酿造机械化和智能化、生产节能和降耗等方面积极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天又成立了习酒创新发展研究院,守正储备发展动能,创新助力习酒长青,让科技的力量助力习酒腾飞。


“紧跟科技进步,提升创新能力,向‘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标准迈进。”习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汪地强表示,习酒集团党委即将出台《关于推进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力构建具有习酒特色的创新生态体系。


汪地强表示,习酒将继续对创新工作给予人才、政策和资金三个通道支持,用多元化、多样化、多维度的保障体系为创新者保驾护航。以成立创新发展研究院为契机,集聚一批创新人才、打造一批创新平台、开展一批创新项目,转化一批创新成果。


此外,习酒还将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创新者提供探索条件,让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创新。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打造互助共赢的习酒创新平台。优化产品创新机制,在坚守传统酿造工艺的同时,顺应年轻化、个性化、时尚化消费新趋势,构建“白酒+”产业布局。



研究方向“划重点”


2022年以来,酒类行业已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今年1-7月,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总产量236.7万千升,同比下降13.3%,下半年若延续这一降幅,国内白酒年产量将降至约580万千升,比2016年的产量峰值,减少了57.2%。


数据变化反映出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也是本轮行业调整的实质与核心——由过去追求规模、速度,向“高质量”为本,协调、健康发展转变


面对变局,习酒成立创新发展研究院,正是深刻意识到酒业高质量发展的特点,并进一步着手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布局,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发挥创新与科学的力量,“供给制造”连接“消费需求”,实现价值充分转化



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科学化生产、基础研究也成为习酒的主要研究方向。


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在会场了解到,汪地强将兼任习酒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院副院长由习酒股份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胡峰兼任。


仔细分析习酒创新研究院的领导机构,不难发现习酒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全面创新的决心,这种配置将有力保障习酒科技创新的执行。


现场,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岩,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劲,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晓龙,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许志远,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北忠,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国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白逢彦,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翠英,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击水等11人被聘任为习酒创新发展研究院专家。


从专家构成来看,这份名单涵盖了基础研究、微生物、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智能装备、生态等多个领域,可有效满足习酒的科技创新需求。


习酒方面表示,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后,势必围绕战略导向,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围绕市场导向,探索满足消费者的产品体系;围绕问题导向,构建传统的酿造理论体系;围绕效益导向,健全高效的企业管理体系。


活动现场,汪地强还发布了习酒创新发展研究院2023年技术需求。习酒集团本次以“揭榜挂帅”的方式,面向社会诚邀智能酿造、品质表达和高值化利用三大技术方向的优秀科研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研发攻关


汪地强表示,习酒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主动融入创新体系,以更加务实的态度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为行业发展注入动力,为提升中国白酒的辨识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贡献力量,共同开创白酒行业新局面。



解析鰼部酒谷生态密码


白酒酿造,本质上是对酿造微生物生长与代谢活动进行有效地调控。传承千年的白酒酿造工艺,造就世界上最复杂的酿造微生物体系,也造就白酒丰富的滋味。


对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科学解码分析,既是解读传统酿造技艺密码、把握传统酿造精华的核心,也是精准调控复杂酿造过程、引领传统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国微生物学先驱陈騊声曾说:“如果有谁能把白酒的微生物研究透了,他能拿诺贝尔奖”。


会上,习酒首次公布了其在微生物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71年积累的科研成果显示,鰼部酒谷富含微生物1631种,其中细菌988种,真菌643种,在微生物培养技术下,分离保藏微生物菌种137种近4200余株,形成了鰼部酒谷独特、复杂、多样的酿造环境微生态结构,足以酿造不同风格的酒体。


胡峰从酿造环境生态结构研究、酿造微生物结构研究和酒体风味结构研究三方面,阐述了鰼部酒谷酿造环境生态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大曲微生物和酒醅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酒体风味结构特征差异和酒体风味感官特性差异等,解析了鰼部酒谷具有得天独厚的产区资源以及不可复制的“微生态圈”,产品风格独具特色。


习酒通过微生物持续研究,佐证了习酒无法复制的科学性,为“离开习酒镇,酿不出习酒”提供理论基础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酿酒师傅们尽管天天与酿酒微生物为伴,对它们的面目却知之甚少。酱酒酿造过程中生产综合判断标准不完善,工匠经验的科学性解析及运用也不透彻,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痛点。


习酒通过研究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摸清了工艺操作背后的科学机理。


解析其原理,而明晰其工艺,又通过酿造工艺来调控微生物的生长,习酒研究微生物,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生产,通过对微生物研究的深入,也使得操作更加可控。从经验传承到精准控制,也让发酵过程控制有了经验判断之外的技术保障


胡峰表示,习酒将持续推动酱香型白酒“品质清晰化”,从科学层面探析微生物的“酿酒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消费者讲清美酒的文化内涵和技术内涵,以“环境、品质、品牌、人才、文化”五大核心竞争力,传承传承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的品质之美、品味之美,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