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6月22日,在甘肃敦煌的佛教胜地莫高窟中,发现了一个近三米见方的密室,内藏了近六万卷写本文献以及彩色绢画、金铜法器等宝物,还有一篇《茶酒论》。 ▲《茶酒论》,唐代乡贡进士王敷所作 任谁翻开这篇《茶酒论》,都很难不叹一句“妙”。作者王敷,系唐代乡贡进士,其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茶、酒坐而争锋,道短论长的场面。 茶先出言,极证尊贵:“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茶。贡五侯宅,奉帝王家,时新献入,一世荣华。” 酒不甘示弱,“自古至今,茶贱酒贵。单醪投河,三军告醉。君王饮之,叫呼万岁。群臣饮之,赐卿无畏。和死定生,神明气清。” 茶与酒唇枪舌箭,难分伯仲。最终,一旁的水出面,打个圆场,道茶与酒各有用场,相辅相成,“长为兄弟,须得始终”。 虽是趣味寓言,却也充分印证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历程中,茶与酒的尊崇地位。 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获知此消息,酒业人群情振奋,这一份属于“兄弟”的荣誉,也让中国白酒的非遗之路看到了曙光。 ❶ “千年兄弟” 华人常常自称“炎黄子孙”。其中,“炎”指炎帝,“黄”指黄帝。 《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的炎黄广场上,高达106米的炎黄二帝雕像巍然耸立 自此,“炎黄合体”,华夏族生,炎、黄二帝被奉为中华始祖。 而茶和酒,正是来自祖先的馈赠。 关于酿酒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如猿猴酿酒说、仪狄酿酒说、杜康酿酒说,以及黄帝造酒说等。 其中“黄帝造酒”一说,论据源于《黄帝内经》。其中《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记载了黄帝与歧伯讨论如何酿酒: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 歧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 帝曰:何以然? 歧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黄帝与歧伯讨论的酿酒法:用稻米作原料,以稻杆作燃料,因为稻米之气完备,稻杆又很坚劲。 汤液为五谷加水煎煮而成的汤汁,醪醴则为渣汁混合的稠浊而甘甜的酒类。在《黄帝内经》中,从“上古”之时,“醪醴”便是治病良药,“服之万全”。 无独有偶,茶最初的功能,也是治病解毒。 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写:“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虽尚存争议,但普遍认为,神农氏即炎帝。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制耒耜,种五谷;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尝百草,开医药先河......在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都有开创性的发明创造。 ▲湖北随州是炎帝故里,这里矗立着一座炎帝的巨大雕像 秦汉时人托名“神农”作《神农本草经》,书中记述了炎帝发现茶的过程:“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古代之 “荼”便为茶,“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说的正是以茶为药。 “黄帝造酒”“神农尝茶”,如此说来,不仅茶和酒是一对携手跨越了几十个世纪的“兄弟”,更可以解释,于国人而言,饮酒、品茶缘何就如同沁骨入髓一般?只因炎、黄之后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便是蘸了酒液、氲着茶香写就。 ❷ 酒城?茶城! 一如大大小小的酒厂星罗棋布、风味各异,数千年里,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上,也造就了“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茶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显示,本次入选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堪称我国历次人类非遗申报项目中的“体量之最”。 项目共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花茶及再加工茶等多种传统制茶技艺。此外,还包含了径山茶宴、赶茶场等相关习俗。 ▲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举行主题活动庆祝申遗成功,舞台演绎径山茶宴 项目点评中写道:“该遗产项目世代传承,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成熟发达的传统技艺、种类丰富的手工制品,体现了中国人所秉持的谦、和、礼、敬的价值观,对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通过丝绸之路促进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中国茶”的高度评价,洋溢在字里行间。 但对于不熟悉的人,如上评述或许还是稍显晦涩,需要搬出更加生动的“证据”。 “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自古以来,泸州便是闻名天下的“酒城”,如今更是中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名酒的地区。 ▲“酒城”泸州风貌 但就是在这样的“酒城”泸州,茶文化也开出了绚烂的花朵。 陆羽《茶经》中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其中,巴山峡川指川南至川东,长江以南的永宁河、赤水河、乌江、涪江等沿岸山谷地区,说明泸州自古以来便有茶树生长的历史。 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在《煎茶赋》中,对川茶如数家珍,“味江之罗山,严道之蒙顶,黔阳之都濡高株,泸川之纳溪梅岭,夷陵之压砖,临邛之火井”,皆是他的“心头好”。 此前热播剧、以北宋年间为故事背景的《梦华录》中也有“纳溪梅岭茶”的展示画面。 ▲纳溪梅岭茶园俯瞰图 到明时期,钱椿年更是在《茶谱》中盛赞,“茶之产于天下多矣,泸州之纳溪梅岭之数者,其名皆著。” 如今的纳溪依然茶香四溢,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2011年,“纳溪特早茶”地理标志通过农业农村部审批;2014年,“纳溪特早茶”成为首批中国-欧盟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 ▲纳溪茶业发达,茶园风景绮丽 酒城茶香,很难不让人产生瞬间的恍惚,但这却只是茶与酒千年以来相互缠绕的命运的冰山一角。 ❸ 东坡梦圆 自古茶酒是一家。 如今回过头去看,这或许并非单指茶与酒的“来处”,而是将千年以来,茶与酒所沉淀的文化已融入民族血脉、不可分割的事实,化于简单的口语之中。 《诗经》时期,酒文化便已发展成熟。其305首诗中,提到酒的有54首,涵盖酒之礼、器、品饮、酿造、功用等非常广泛的内容。 相较之下,茶文化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方兴起,汉王褒作《僮约》中记,“脍鱼炮鳖,烹茶尽具”“牵犬贩鹅,武阳买茶”,是最早的关于饮茶、买茶和种茶的记载,武阳是今四川彭山地区,也因此,四川地区被认为是全世界最早种茶与饮茶的地区。 ▲四川省雅安市一处茶园,高铁驶过茶山。茶业的繁荣也促进了四川经济的发展 而到此时,酒已发展出“精神属性”,成为文人志士寻求寄托、表达情感的必需品,曹操《短歌行》、陶渊明《饮酒》至今仍被传诵。 茶逐渐开始成为一种艺术,流行于文人雅士之间,要归功于“茶圣”陆羽。 陆羽所著的《茶经》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其中对品茶与饮酒的不同文化也有着清晰的表达:“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以李白为代表,唐朝诗人爱酒家喻户晓。白居易也爱酒,一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成为多少友谊的温暖慰藉,但却少有人知,乐天居士更爱茶,唐诗中共有茶诗684首,涉及作者97人,白居易一人就占了65首。 ▲河南省洛阳市白园白居易雕像 “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白居易终生、终日与茶相伴,早饮茶、午饮茶、夜饮茶、酒后索茶,有时睡下还要索茶。他不仅爱饮茶,而且善别茶之好坏,朋友们称他“别茶人”,他也很自得,“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比白居易更著名的,茶酒“两栖”人士,还有苏轼。苏轼一生“身行万里半天下”,品尝各地名酒,还亲身酿酒待客,撰有《酒经》,晚年曾亲手酿造过东坡蜜酒、真一酒、桂花酒、万家春、罗浮春等。同时,他又知茶、爱茶,会种茶,精茶艺,诗咏“从来佳茗似佳人”。 出于对茶和酒的热爱,苏轼甚至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茶酒采茗酿之,自然发酵蒸馏,其浆无色,茶香自溢。” 后世之人不断据此做出尝试,均以失败告终,直到茗酿诞生。 茗酿以现代高科技生物萃取技术提取茶叶中精华因子,融入泸州老窖优质基酒,同时保留云南滇红核心产区纯天然高山茶叶芬芳,具有“入口柔、吞咽顺、茶味香、醉酒慢、醒酒快”的典型特点,实现茶与酒的完美融合。 东坡梦,从此圆。 2021年,泸州老窖推出高端绿色生态健康养生酒——“茗酿·萃绿”,从深山秘境生态古树中萃取茶芽精华,以创新科技与泸州老窖优质酒体调配融合,受到以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为代表的专家鉴评团高度评价: “清亮透明,老窖陈香、茶香幽雅复合,蜜香、果香、烘焙香馥郁,入口绵甜,醇柔细腻,落喉舒爽,酒体丰满,回味绵长,酒蕴茶香,风格独特。” ❹ “中国酒的非遗之路” 中国茶入选世界非遗,也让中国酒的世界非遗之路看到了曙光。 和茶一样,中国传统酿酒技艺是集物质、精神、制度于一体的活态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能申遗成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酒参与世界酒类市场的竞争。 一直以来,中国酒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领上,也是不遗余力。 2014年,中国酒业协会成立文化委员会,旨在集合行业的智慧和力量,让厚重的中国酒文化重新绽放光彩,以文化引领酒业的未来发展,山西汾酒、泸州老窖等龙头企业倾力支持。 2017年,白酒文化国际推广委员会成立,向世界传播白酒的文化底蕴和消费方式,探索国际化的表达方式,为白酒申遗开路。 2018年,中国酒业协会联合部分白酒界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白酒酿造技艺列入国家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案》。此后数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案提及加强白酒酿造技艺申遗相关工作。 成为世界遗产要经历三个步骤:被本国列入预备名单、之后被国际组织审核、然后确认入选。 而早在2006年12 月,泸州老窖大曲老窖池群、刘伶醉烧锅遗址、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水井街酒坊遗址、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等酿酒行业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便以“中国白酒酿造古遗址”的项目,被国家文物局捆绑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35项文化遗产),泸州老窖被其余四家推选为组长单位。 2012年11月,泸州老窖16处酿酒作坊群,纯阳洞、醉翁洞、龙泉洞等三处藏酒洞库连同1619口百年以上历史的老窖池群一并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到2019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更新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山西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及四川泸州老窖作坊群、成都水井街酒坊、剑南春酒坊及遗址、宜宾五粮液老作坊、射洪县泰安作坊、红楼梦糟房头老作坊、古蔺县郎酒老作坊入选该预备名单。 2021年6月17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领导下,泸州老窖与贵州茅台、宜宾五粮液、山西杏花村汾酒、江苏洋河、安徽古井贡、江西李渡7家单位建立联合“申遗”项目组,并共同签署了《中国白酒联合申遗共识》。 酿酒技艺及文化,入选世界非遗并不稀奇。 2013年,格鲁吉亚古老的葡萄酒酿造方式——陶罐酿酒技术便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德国葡萄酒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塞尔维亚传统李子白兰地“史立瓦维兹”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传统酿酒技艺也将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熠熠生辉,让历史可以品味。 茶与酒,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已经融入国人的生活、刻入国人的基因。尤其是在《茶经》《酒经》等优秀传统文化著作熏陶下,茶和酒,背后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民族精神价值的代表,一个人对于茶与酒的饮用习惯,在很大程度反映出他的价值排序。 21世纪,以茗酿为代表的茶酒融合成功案例,也预示着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即将迎来新的篇章。 为此,茶界专家张士康、酒界专家沈才洪、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三位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专家的倾力合作,精心编撰出《中国茶酒文化》一书,讲述新世纪的中国茶酒文化故事,庚续5000年茶酒文脉,彰显中国文化自信,得到中国工程院茶学院士刘仲华、江南大学食品文化研究资深教授徐兴海的赞誉和作序推荐。 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对“茶酒文化”的理解, 我们将从留言中选出3位, 分别送出《中国茶酒文化》一本。 茶酒中国千年越,历史可以品味,未来等你续写。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