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酒,是白酒产业的旗帜与价值符号。


其源头是1952年到1989年的5届国家名优白酒的评比,上榜者就此奠定了在行业乃至地方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回首来时路可以发现,1979年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是一道分水岭。彼时,中国酿酒工业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标准化体系,可以作为判定白酒质量的标准。这届评酒会科学而较为全面地反映产品质量的真实性,被称作是中国白酒评比历史上的里程碑。


洋河,就是在这一届拿下了“中国名酒”称号,并在此后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蝉联中国名酒“三连冠”。



1979那一年


1979年,那是一个夏已秋未的时节。


以周恒刚、耿兆林为首的22名参评专家在辽宁大连的一个部队军营,开启了在系统评酒理论标准下的首次评比。据了解,为了保证评酒的正常进行,纪律相当严明,即使当时天气炎热,仍规定所有参评专家都不得去游泳。


笼统来说,评判标准有三:一是按香型、生产工艺和糖化剂分别进行评比;二是按酒的色泽10分、香气25分、口味50分、风格15分进行综合考核打分;三是产品密码编号。


经过层层严格筛选,洋河大曲取得了总分第一的成绩


当时的评委(连任第三、四、五三届评委)、中国第一位女评酒师金凤兰回忆道,“当时有一种酒给我的印象特别深,那种柔柔的、淡淡的醇香,绵醇的口味,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这个酒就是当时的洋河大曲。”


其后,洋河大曲在第四、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蝉联“中国名酒”称号


连任第四、第五届评酒会评委的白酒专家栗永清曾在50余年的从业历程中,8次到访洋河,见证了其质量的提升与企业的发展。他回忆当初时提到,“清楚地记得第四届、第五届评酒会上,我都给了洋河最高分,优雅的香气、绵甜的口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洋河酒厂厂长、白酒泰斗梁邦昌表示,洋河在第三届评酒会上跻身“八大名酒”,后来开创绵柔型白酒,也多次获得过品质、品牌第一的荣誉,以后还会继续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行。


那么,如今的洋河又是怎么做的呢?



沿着中国名酒之路


基于当下市场上“名酒热”“名酒时代”的普遍认知,洋河以中国名酒为维度,深入体验与观察,洞见中国名酒强大的基因所在,为名酒建设了新的价值表达话语体系


自2021年,洋河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双沟酒业董事长张联东就发布了名酒战略,提出要打造中国名酒大厦,包括“一顶、双梁、六支柱”:“一顶”是指高举绵柔大旗;“双梁”是打造中国名酒·洋河、中国名酒·双沟;“六支柱”是聚焦百亿双沟、百亿名酒、百亿单品工程,做优塔尖产品、做大塔腰产品、做牢塔基产品。


对此,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表示,中国名酒是最确定的机会,而名企+名商是确定性的所有酒企未来发展的最大可能路径


这一点,洋河已然在行动。


在张联东看来,名企、名商打造名酒。名企与名商是“鱼水”关系,休戚相关,良好的厂商关系是酒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同时,酒商走向品牌化、联盟化的趋势,也在推动行业加速进入厂商共赢时代。


因此,洋河积极携手大商、名商,以期做大、做强名酒。


张联东曾表示,要让洋河的经销商成为这个行业最令人羡慕的经销商,“洋河对经销商,怎么尊重都不为过。”


为此,洋河积极推出了“1320”规划,落实一个商学院平台,落地三大精细化工程,即强商工程让经销商持续向上、富商工程让经销商持续向好、帮商工程让经销商持续向新,同时细化二十条惠商性措施,实现厂商共创、厂商共建、厂商共赢、厂商共生。


作为行业头部企业,洋河携手大商,重走名酒路,对行业而言又意味着怎样的变量?


4月8日,洋河将在成都盛美利亚酒店举办“洋河名酒价值论坛暨新品发布会”。届时,我们或将从中窥得答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