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22〕14号)》(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提出,到2025年,贵州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力争完成14.5%的激励目标;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开展白酒、食品加工等行业清洁生产和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改造;深入开展赤水河流域白酒行业污染专项治理,大力实施白酒企业“三个一批”园区化改造,推进白酒行业“四改两建设”污染整治工程,完成600家以上白酒企业污染整治。
该文件释放了未来贵州酒业发展信号:一是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府将在环境治理方面管理酱酒产业;二是迎合产业整合趋势,推进中小酒企兼并重组。
显然,上述消息都意味着,酱酒优质产能未来更加稀缺。
➊
治理赤水河污染
保护酱酒产区生态优势
作为酱酒核心产区的核心,赤水河治理与保护的力度正不断加大。2021年7月,云南、贵州和四川三省以“共同决定+条例”的方式,开启共同立法保护赤水河之路。这也是国内首次由地方流域共同立法。
近年来,贵州对赤水河流域实施了多项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2011年,贵州省颁布施行了《贵州省赤水河环境保护条例》;今年3月,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发布《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草案)》,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出多项措施;9月,《贵州省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发布,指出赤水河流域酱酒企业多项违法建设、破坏生态等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加强赤水河治理与保护源自对环境的保护,也凸显了赤水河在酒业的重要地位。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途经贵州省的毕节、大方、金沙、仁怀、习水、赤水,最后在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
尽管赤水河在长度、面积、水流量上在中国的水流中排名并不靠前,但对于贵州酱酒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有统计数据显示,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占全国酱酒产能的85%,营收占全国酱酒市场90%以上。
酱香酒品质和产区息息相关,酱酒行业已经形成了“赤水河流域产好酱酒”的共识。业内观点认为,随着白酒市场从价格向价值转变,产区概念的打造,可以给市场更强的信心,对产区内产品的信任度、美誉度都有所提升。
伴随着贵州省乃至赤水河流域各省市密集的治理与保护动作出台,赤水河流域优秀的产区形象和产品品质将得到保护和提升,更有助于产区白酒整体价值的提升,形成规模化效应,“反哺”产区内的酒企。
➋
整治600+酒企
贵州酱酒兼并重组新浪潮
“600家以上”,这是贵州省关于整治白酒企业污染的最新数据。
截至2022年6月底,贵州共有2275家白酒企业,这意味着将有超过26.40%的企业涉及整改,其推动白酒行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和决心可见一斑。
“小散弱”企业的无序发展,不仅破坏了产区品牌形象,也对产区的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优化产区资源,便是将土地、水资源等白酒生产要素重新进行合理分配,实现更高效的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价值,形成健康的品牌梯队。
早在2020年,贵州省即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坚持抓大、扶中、推小,加快打造以茅台集团为引领的品牌梯队,形成各梯度品牌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对酱酒产区转型升级、资源再分配的要求更加清晰。
此次印发的《通知》,正是推动贵州酱酒产业从源头规范发展,通过兼并、重组、整合、拆除等手段,对白酒企业就地改造提升一批、兼并重组做大一批、清理整治退出一批,在2025年实现构建起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发展新格局。
➌
到哪里抢先把握酱酒新红利?
相关政策从上游生产环节严格把控企业环保水平,也从另一维度提升了酱酒行业的准入门槛。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权图酱酒工作室总经理权图分析,“在产业整合的趋势推动下,赤水河产区中小企业将进入整合期,由1000家集中到100家。”
在酱酒行业不断回归理性的过程中,来自政策规划、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一系列要求,都意味着新一轮行业洗牌。
这不仅需要生产企业积极谋求转型升级,向名优酒企看齐,也为广大经销商和酱酒爱好者提供了新的机会。进一步规范的贵州酱酒产业,蕴含着新的增长红利。
看酱酒、选酱酒、读懂酱酒,就在酱酒之心!2022酱酒之心主题展,将于11月5日-9日在成都世外桃源酒店举行。作为酒业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酱酒品类专题展,酱酒之心将为行业提供包括展示、交流、商贸、学习等的一站式平台。
2022酱酒之心主题展期间,“万物衍化 大道至简”2022酒业趋势发布大会、“洞见趋势 发现价值”中国酱酒品牌影响力TOP100榜单发布暨高峰论坛、“致远凝心 领军前行”第二届中国酱酒新领袖大会等十余场重磅活动,更将在增加企业品牌和产的曝光度,为行业厘清未来发展趋势。
了解2022酱酒之心主题展更多信息,敬请扫码报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