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前,王阳明被贬至贵州修文龙场,官场失意的他可能不会想到,这里将成为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段困挫的日子里,王阳明经常待在东栖霞山一个山洞中,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夜里,王阳明洞达本心,忽然顿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也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阳明心学也由此发端。 王阳明认为,心才是感受万物的根本,并提出心即理的命题。后来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王阳明首次提出“知行合一”等学说。 后来的历史表明,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在居于正统地位的朱子学之外,开启了声势颇为浩大的阳明学潮流。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也影响了世世代代的有志之士,尤其是在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阳明心学”应用也是十分广泛、影响十分深远。 贵州酱酒集团扎根贵阳,在阳明文化滋养浸润下,寻根问道——对照自身、匹配市场、定位产品、契合受众,提炼出“知有度·行从容”品牌内核,从精神层面抒发文化感召,从心灵角度传递人生哲学。 同时,知有度·行从容与贵阳城市精神“知行合一·协力争先”同根同源,彰显国企在传播城市文化方面的情怀与担当。在这一品牌文化定位下,贵州酱酒集团于5月24日正式扬帆起航。(点击链接阅读全文《战略与新品齐发,贵州酱酒集团如何启航即领航?》) ➊ 知有度,行从容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 王阳明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不去实践跟不知道没什么分别。 离开贵州后,王阳明还进一步提出“致良知”学说,阳明心学思想体系开始初步形成。 贵州酱酒集团充分挖掘阳明文化和宣扬“知行合一”等学说思想,并进一步提炼为企业品牌文化,为企业发展厚植了文化土壤。 在市场营销的应用当中,阳明文化的品牌定位,对应了当下高品质白酒消费群体、成功人士的处事心态和日常饮酒应用场景:行事中,知真我、守本心、泰然处之;饮酒时,知边界,行节制,少喝酒、喝好酒。 “知有度·行从容”,是消费者日益追求高品质生活,践行健康饮酒文化的最真实和最精准的体现。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一念起处即是行的开始,一念不断即是奉行长期主义,知与行合一,才有大成;行与度兼备,方可久远。”在“知有度·行从容”的文化灌溉下,集团“盛世酱香”品鉴中心已在全国多个城市落地,系列品宣推广强势发声。2022年集团计划用于品牌推广方面的预算不低于一亿元,并结合市场需求逐年递增,形成消费者从认识到熟悉、再到推崇的良性品牌口碑和磁场。 贵州酱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涛表示,酱酒品质是“骨血”,酱酒文化是“灵魂”。文化是天时地利的世代沿袭,是心灵交流的情感共鸣。塑造贵州酱酒品牌文化,必须寻根文化之源,让其成为企业的精神动力,成为品牌的独特标识,成为消费者的选购磁力。 ▲张涛 ➋ 酱酒文化的统一 作为省市共建的国有企业,贵州酱酒集团从一开始就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自2020年成立,贵州酱酒集团并未急于抢占市场红利,而是先做“文化”,再做市场,先建立起文化势能,进而依靠这种势能推动公司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表示,在酱酒风头最盛时,贵州酱酒集团并未急于推出产品,去抢占品类红利,而是夯实发展基础,开启顶层设计,细心打磨产品,这些都充分彰显了国有企业的定力和稳健。 此外,从贵州酱酒集团的身上,我们还看到了贵州酱酒产业在“文化输出”上的变化。 长期以来,贵州酱酒企业在对外宣传酱酒文化时,多停留在“12987”“三高两长”“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等“物理、物质”层面。鲜有将酱酒或产品作为一个文化载体、窗口,去宣传贵州的本土文化、精神内核,亟待从“物理文化”层面迈向更高的“精神文化”层面。 就在贵州酱酒集团启航仪式前几日,贵州白酒企业商会换届大会举行。会上,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对标国外酒业发展状况,阐释了贵州白酒的努力方向与“高级形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黔酒要对标法国的发展思路,比如成为全球酱酒的规则制定者、度假休闲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从卖产品,到卖文化,最终要到‘卖生活’。”王志纲表示。 其中,“文化建设”是酱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之一。在酱酒文化向外输出中,如何将其“物理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统一?就显得尤为关键,贵州酱酒集团无疑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而随着更多这样的企业开始思考并践行这一“逻辑”时,贵州酱酒文化形态便会发生一些根本性的转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