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唐洪涛
今年春糖前夕,有消息称,山东省副省长带队在四川各产区进行了深入调研,坦诚的交流,受到川酒人士的称赞。
在企业端,2025年以来,孔府家酒换帅,国井推出战略新品“国7”“国10”,古贝春召开核心经销商联谊会,云门在高调亮相春糖之后又推出云门陈酿·风筝缘2025新品……鲁酒动作频频,换帅重启发展战略,焕新剑指白酒高端,聚焦核心市场、核心产品、核心渠道,以实现突破拓展。
这些变化,似乎正在释放一个显著信号:鲁酒要打翻身仗了!
1986年,香港影史最佳电影《英雄本色》横空出世,“我不做大哥很久了”“失去的,一定要拿回来”等经典台词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彼时,正站在行业之巅的鲁酒企业可能想不到,这些金句会成为其四十年的真实写照:从1986-2006年,鲁酒产量稳居全国第一长达20年;2007年,鲁酒告别“头把交椅”,从此渐行渐远,至今已近20年。
而今,动作频频的鲁酒,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 鲁酒由兴到衰,“秦池风波”为关键转折
鲁酒也曾站在行业之巅。
1986-2006年,是鲁酒的鼎盛时期,在这期间,山东白酒产量始终稳居全国第一。
仅以2006年的数据为例,山东白酒为80万吨,川酒产量约65万吨,排行第三的豫酒产量仅有川酒的一半;鲁酒企业也风光无限,在1996年的全国白酒销量前十名中,鲁酒就占了四席,分别是秦池、兰陵、孔府家酒、景芝。
这一时期,山东白酒给人们留下的最明显记忆是“广告酒”,孔府家酒、孔府宴酒、秦池均因此扬名。
然而,1997年爆发的“秦池风波”不仅影响了秦池本身,更波及了整个鲁酒行业。鲁酒多个品牌逐渐退出市场,整体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大幅缩水。
鲁酒也曾试图通过品牌振兴和产品创新来恢复市场地位。早在1998年,山东省政府即提出“鲁酒振兴”,起到了一定效果:在2004年全国白酒百强企业中,鲁酒共有十七家上榜(四川16家,安徽10家,河南7家),成为上榜名单最多的省份。同时,全国白酒企业销售500强中,山东也有10多家企业榜上有名。
2006年,山东省政府又推出了“齐鲁六酱”(云门陈酿、古贝元、秦池酒、金贵酱酒、景阳冈赖茆、红太阳祥酒)“鲁酒八大金刚”(景芝、泰山酒、孔府家、扳倒井、趵突泉、琅琊台、古贝春、兰陵酒)。
但时移势易,整体而言,鲁酒的辉煌已成过去。其他地区的白酒品牌如贵州茅台、泸州老窖等则在这一时期崛起,进一步巩固了在全国市场的地位。
2007-2023年,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同时,鲁酒在产业周期轮转中遇到了新的增长瓶颈。
2007年,山东白酒为83.4万吨,川酒产量为86万吨,四川就此取代了山东,成为全国最大白酒生产地。
2023年,四川白酒产量174.1万吨,居各省之首;山东白酒产量仅有23.1万吨,屈居第八,已难望四川之项背。
特别是白酒在2002-2011年“黄金十年”狂飙猛进的时候,川酒、黔酒、苏酒、徽酒、晋酒等纷纷崛起,并涌入山东市场。鲁酒却偏安一隅,不思进取,逐渐被逼至墙角。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鲁酒所占山东市场的份额已不足20%。“鲁酒八大金刚”加在一起的总营收也抵不过洋河、古井贡酒,更遑论茅台、五粮液了。
“秦池风波”是鲁酒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严重影响了鲁酒的整体形象和市场份额,加上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鲁酒企业自身战略的不足,最终导致了鲁酒的衰落。
山东省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副主席陈光长期关注鲁酒产业。在他看来,山东省白酒市场向来是名酒品牌实现全国化的第一省外阵地,在与省外一线名酒竞争中,文化优势明显的鲁酒却远远落在了后面。
█ 逐渐拉开差距
如今的鲁酒已经不复往日风光,与川酒、黔酒、苏酒、徽酒等对比,均有不少差距。
川酒是全国白酒的领头羊,全国每两瓶白酒中,即有一瓶来自四川。川酒的销售收入、利润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利润足有鲁酒的六倍。川酒拥有“六朵金花”等知名品牌,形成了强大的品牌矩阵。川酒产区建设卓有成效,形成了两大千亿产区:宜宾、泸州,以及多个特色产区,比如成都(邛崃)产区、德阳(绵竹)产区、川东北产区等。
近年来,川酒持续开展“川酒全国行”“川酒全球行”等活动,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联动的方式,系统性整合资源,创新营销,不仅巩固了川酒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显著提升了川酒的整体影响力,更推动了其从“区域名品”向“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跨越。
以茅台、习酒等酒企引领,贵州作为重要的白酒产区,同样在白酒行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贵州按照酱香白酒“四区多点”保护区布局,壮大以优强企业领航的贵州白酒企业舰队,打造世界一流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并提出力争到2027年集群规模突破3000亿元的目标。
江苏拥有洋河、今世缘两大龙头企业,其中洋河营收已超300亿元,今世缘营收也已突破百亿。二者不仅在江苏本地占据主导地位,还实现了全国化布局,并分别在绵柔型白酒和中高端酱香型白酒领域深耕多年,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近年来,苏酒企业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推出高端、次高端产品,打造现象级大单品。
徽酒依托“四朵金花”(古井贡酒、迎驾贡酒、口子窖、金种子)以及众多梯队企业,形成了较为集中的品牌格局。特别在300-500元的高端市场中,徽酒品牌已占据一定份额,不仅在省内市场表现强劲,还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较高的品牌认知度。
与之相比,鲁酒在市场竞争中不仅处于劣势,且缺乏创新,表现在以下方面:
品牌建设和全国化布局
山东省糖酒副食品商业协会会长薛剑锐直言鲁酒有两大短板,一是品牌知名度不高,没有国家名酒;二是鲁酒企业普遍经济实力不强,缺少较大规模的白酒领军企业。
如其所言,鲁酒缺乏全国性的知名品牌,未能形成具有国家名酒价值的背书。孔府家酒在1988年全国第五届评酒会获得“国家优质酒”荣誉称号,这已经是迄今为止鲁酒获得的最高荣誉。鲁酒亦缺乏龙头引领,头部企业营收在20-30亿元之间,整体竞争力较弱,未能实现全国化布局。
产品结构和高端市场竞争力
鲁酒长期以来以低度酒、低价酒为主,占总产量的80%以上,主流价格带仅在100元左右,千元以上市场被省外品牌垄断,也未形成类似洋河海之蓝的全国化大单品。
市场渠道和营销策略
鲁酒的渠道建设较为薄弱,经销商体系和深度分销能力亟待加强。鲁酒的营销模式较为单一,过于依赖传统营销手段,缺乏创新和灵活性,未能有效吸引消费者。
文化与产品创新
齐鲁文化底蕴深厚(如儒家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等),但是多数鲁酒企业仅停留在简单背书或历史典故堆砌,未能提炼出与现代消费者共鸣的文化杀伤力,也未能像川、苏名酒把传统文化转化为时尚符号(如五粮液“和美”IP)。
对此,古贝春集团总经理张洪昌直言不讳:“鲁酒不缺故事,重点在如何讲好故事”。
与此同时,鲁酒企业在产品创新上态度保守,缺乏足够的变革精神和创新意识。特别是在中高端产品的推广上,许多企业不敢冒险尝试新的营销模式或产品设计。这种保守态度限制了鲁酒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 鲁酒振兴,路在何方?
鲁酒现象也引起了行业专家的高度重视。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卓鹏战略创始人田卓鹏认为,鲁酒现存五大不足:品牌价值不足、首位度建设不足、C端化运营思维不够、多区域联动不足、组织发育不足。
他同时建议,鲁酒应尽快奏响“四部曲”:
价值向上,势能引领:挖掘品牌独有的竞争价值,提升文化的高度、厚度和深度,构建消费者的经营价值、培育价值、表达价值。在势能引领方面要有所创新,鲁酒可以向武陵、李渡学习——武陵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公关;李渡通过宋宴、麦田音乐会等,在体验营销方面独树一帜。
二是加强省会首位度建设:省级品牌要实现省会首位度系统化,包括构建品牌首位度、营销首位度,提高省会攻坚能力。地产酒也要加强城市营销攻坚,构建城市的新团购体系、新营销体系、新表达体系。
打造品牌、渠道双C化:很多鲁酒仍是围绕大B——经销商做文章,以渠道驱动。而在消费主权时代,品牌应该围绕核心终端背后消费者做文章,以消费驱动为导向,尽量下沉到核心终端。
实行多区域联动:除了大本营市场、省会市场之外,鲁酒企业还应该在多个区域布局,形成联动效应。
“鲁酒振兴,关键在人。”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千里智库创始人欧阳千里认为,鲁酒振兴,首先要看鲁酒掌舵者是否真有动力去做,是否真有决心去做,是否真有能力去做。事实上,在酒业存量之争中,有能力去做的鲁酒掌舵者没有决心去做,也没有动力去做,部分鲁酒企业的副业远远超过主业。
此言非虚,“掌舵者”亦有共鸣。
山东黄河龙集团董事长白勇向云酒头条介绍,酒业只是集团版图的一部分,食品包装才是其主业。最近几年,公司管理层着酱酒走势、春节市场行情等方面的判断不够准确。
泰山酒业曾一度被认为是“唯一能够走出山东,布局全国市场的鲁酒企业”,但如今省外市场日渐萎缩,这与其掌舵者决策的几番变化有很大关系。
1996年,泰山酒业实施“南下战略”,在江苏、浙江、广东、海南及港澳等地建立了战略基地。2005年,泰山酒业将营销重心转回省内,“省内市场重点抓,省外市场抓重点”;2010年,泰山酒业又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巩固核心市场、提升省内市场、拓展全国市场”,重新开始在全国布局……经营方向往复变化,令企业失去了先机。
显然,如果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不能从掌舵者层面解决问题,鲁酒振兴仍缺乏更有力的支撑。
█ 政、协、企合力,鲁酒再出发
2024年,“鲁酒振兴”被再次提上日程。
《关于聚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的意见》《山东省酒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文件陆续出炉。其中提出力争到2025年,培育1家营业收入超400亿元的领航企业,2家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2家营业收入超30亿元的骨干企业,10家左右具有较强增长潜力的成长型企业。
此外,省级层面也推出了“鲁酒品牌提升工程”“鲁酒全国行”、鲁酒名品推介等活动,提振鲁酒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24年年底,山东省副省长周立伟出席“2024鲁酒创新发展大会”;2025年4月,山东省副省长王桂英调研国井集团,均以实际行动表明政府对鲁酒振兴的高度重视。
4月19日,第90届山东省糖酒会将在淄博举行。在山东省糖酒副食品商业协会的组织下,这一行业盛会从未间断,不仅是鲁酒行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与推动者,更成为全国糖酒行业的标志性活动。
在政府与协会的带动下,景芝、古贝春、云门、国井等鲁酒品牌主动出击,布局高端产品,突破省外市场,走出山东、走向全国。
景芝白酒曾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聚焦“高端化、品类化、全国化”战略导向,通过品牌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实现全国市场的突破。在华润集团的加持下,景芝通过啤酒与白酒的双向赋能,加速全国化布局,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景芝白酒的市场竞争力,还通过渠道共享和成本降低,为全国化提供了新的路径。
古贝春注重传承运河文明与酿酒智慧,以文化赋能增强品牌影响力,推出“双白版”系列产品(包括浓香白版和酱香白版)推动全国化发展,其中,浓香白版在山东市场表现突出,酱香白版更是受到了北方市场的认可。
云门以“东西一条线、南北一条链”为框架,立足山东,辐射全国。目前,云门酒业在北京、深圳、海南、内蒙、香港等省外市场建设酒道馆、品鉴中心等交流场所,并在马来西亚、韩国、日本进行了品牌活动营销。未来,云酒将通过构建“本地基因—全国渗透—全球试探”的立体化市场模型,力求打破区域品牌“省内内卷化”困局。
国井作为2025高端鲁酒联盟轮值主席单位,持续深化品牌高端化布局。本月,山东省副省长王桂英调研国井集团期间,也提出“担当作为,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淄博贡献”的殷切希望。
4月1日,国井正式推出战略新品国7、国10。国井集团总裁助理张忠强表示,国7、国10旨在满足高端市场需求,通过终端形象升级、数字化营销等举措,助力山东高端白酒生态圈建设。未来,国井将继续以“万里黄河成就一瓶好酒”的生态理念,持续擦亮“好品山东”鲁酒名片。
……
鲁酒,曾经站上巅峰,也曾经跌落谷底,40年里尝尽酸甜苦辣。鲁酒振兴,从1998年初提,到2025年再提,至今已近30载。期间,白酒几经跌宕起伏,鲁酒也尝尽得意与失落。
然而,放之于历史长河中,无论是40年,还是30年,都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鲁酒虽然曾经失去,但是只要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未来前景同样值得期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