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芙蓉



粮为酒之肉。


近期,多家酒企在原粮方面动作不断。从汾酒将大麦基地延伸至新疆奇台,到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发布,再到天佑德青稞产业学术研讨、华润啤酒“国麦行”……


可见,随着行业从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头部酒企不约而同地将战略重心下沉至产业链最前端——原粮建设。


图片“原粮”动作频频

从农田开始的品质革命


随着行业调整期持续深入,酒业竞争焦点正悄然转向。原粮建设,这场始于田间地头的品质革命,已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战略。


近期,汾酒“第一车间”延伸至新疆奇台,清香龙头汾酒的原粮版图至此扩张至140万亩。


图片


自2009年起,汾酒以“测天下吉壤为我所种,汇天下好粮为我所用”为初心,在北纬36度至45度的“黄金种植地理带”上,建设了覆盖高粱、大麦、豌豆的庞大原粮基地网络。新疆奇台县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再被汾酒选中。


图片


在酱酒核心产区,茅台对原粮的控制更为深入。2022年,茅台控股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种子研发纳入核心产业链。8月,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正式亮相,相较于前代品种,“519”在品质、产量等方面进一步突破。


图片


8月9日,“2025青藏高原·青稞与健康”学术大会举行。会上,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冯声宝表示,青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天佑德青稞酒作为青稞酒龙头企业的具体抓手。多年来,天佑德守护青稞精神,探索青稞价值,深化青稞产业,不断在新的竞争方面寻找更多突破。


据悉,截至目前天佑德已建成德令哈等25万亩青稞种植基地,其中10万亩通过国家有机认证,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把控,在厂区建有26个3000吨左右的大粮仓,储存青稞原粮7.4万吨。


图片


8月11日,华润啤酒“ESG中国·国麦(华润啤酒)行”活动在呼伦贝尔举办。自2021年华润启动“国麦振兴”项目,从田间到车间,从技术创新到产品研发,一步步让优质国产大麦在呼伦贝尔的沃土上扎根、结果,既带动了当地种植户增收,更夯实了啤酒产业链。


截至目前,华润啤酒已完成内蒙、西北和江苏三大产区共计24000亩国产大麦标准化种植工作。


在此之外,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等一众酒企,均在加紧原粮布局,一场覆盖酿酒产业链的“原粮运动”正在酒业全面铺开。


图片是原粮布局,更是科技竞赛


如今,酒企对酿酒专用粮的选育已从单纯追求产量转向质量的精准适配。


一方面,是种子的科研突破。


此次汾酒专用制曲大麦汾酒大麦1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培育,经过汾酒集团测试认定,联合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在新疆奇台开展示范推广的专用新品种,不仅亩产高、抗逆性强,其核心指标更精准契合优质白酒酿造需求,为后续制曲糖化及发酵过程奠定了卓越的原料基础。


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郭刚刚表示,农业生产中,种子是“芯片”,良种能保障粮食生产效率,让单位面积产量更高、品质更好。“汾酒大麦1号”在今年引进奇台试种后,田间表现非常好,产量和感官品质都过关。


茅台的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则将生育期缩短至118天,株高降低至210厘米,更矮壮抗倒伏,能适配机械化收割。在优化结构的同时,亩产逆势提升至367.55公斤,支链淀粉含量达到99.00%,单宁含量降至1.37%。


对酿酒专用粮而言,支链淀粉和单宁含量的平衡至关重要。支链淀粉的网状结构经加水加热后能锁住水分子,使淀粉变为糊状溶胶且不易老化,这对微生物发酵、产酒、生香具有重要意义;单宁物质则需控制在合适比例内,过高会抑制发酵,过低则导致酚类风味物质生成过少。茅台不断优化原粮品种,以提升产量与酒质。


图片


洋河与江苏省农科院共建“洋河酿酒原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酿酒原粮品种培育等研发与技术支持工作,以高品质种源夯实绵柔品质基石,培育出“洋绵9号”糯高粱等品种。


泸州老窖经多年培育的国窖红1号不仅产量高,而且胚乳糯质,出酒率高。


图片


华润啤酒方面,则依托原粮建设进一步克服啤酒酿造所需的大麦严重依赖进口的现实问题,在产量与质量上均实现突破。通过标准化种植,国产啤麦的浸出率、浊度、夹杂物、脆度等多项指标实现优化,国麦品质持续提升,与进口麦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其苏北、内蒙产区大麦的浸出率接近国际水平,苏北产区大麦β-葡聚糖含量显著降低,已优于国际水平。


另一方面,便是种植环节的智能化、标准化把控。


图片


五粮液近年来依托专用粮基地建设,建成标准化酿酒专用粮基地超115万亩,将智慧农业种植管理体系贯穿原粮“种、收、储、运、交”全过程,实现了原粮100%可预检、可追溯、可管控。


今年5月,古井贡酒发布古井原粮种植基地智慧管理平台,进而实现从田地到餐桌的品质溯源全链条管控,开启原粮种植智慧管理的新篇章。


图片


为坚守“粮心”,古井贡酒更是独创“12563”粮策体系,即1大原粮研究平台,2个古井专用小麦品种,5个统一育粮原则,6化原粮管理标准,3种大曲运用成果。通过“全员-全流程-全方位”的闭环品控,为好粮奠基、为品质奠基。


原粮种植作为第一产业,以及酒产业链的开端,如今正在酒企的技术赋能下持续焕新。


图片品质与责任并重

原粮建设的经济社会双价值


当白酒行业进入“长期不缺酒 长期缺好酒”的发展阶段,头部酒企对原粮的全链条把控正成为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向云酒头条分析,原粮的质量对于酒类产品质量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当前行业深度调整期,酒企强化原粮布局的本质,是对品质竞争核心逻辑的重新锚定,以及对于产业优质资产的提前占位。


他认为,行业企业对原粮的加大布局,背后大致有三大方向。


其一,品质保障。以汾酒为代表的企业将“第一车间”延伸至新疆等地,并培育专用粮种,这是通过气候优势与种源创新把控风味基因,从源头实现优质资源的价值挖掘。


同时,行业处在转型中,原粮已成为品质表达的“新语言”,企业通过种源科技、基地溯源等硬实力,重构消费者对品质的信任体系,从而为企业的品质升级做基础工作。


其二,进一步降本增效。以茅台红缨子“519”第七代高粱种为代表,以生育期缩短、抗倒伏强化适配机械化收割,同时单宁微调优化酒体柔和度,以实现农业效率与酿造品质的双升,提升整个产业链效率,降本增效,从原粮层面构建护城河。


其三,社会价值凸显。产区品类代表的酒企纷纷发力原粮领域,这也折射出产业更纵深发展的战略意图。原粮基地不仅保障供应链安全,更成为企业整合产区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纽带,这亦是头部酒企社会价值的体现。


无疑,原粮建设热潮背后,是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转型。随着消费升级和理性化趋势加强,品质已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首要因素,头部酒企的原粮战略布局,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前瞻性响应。


“原粮运动”的本质,是企业在行业调整期重构竞争力,通过把控从种子到酒杯的全过程,为行业的长周期发展筑牢根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