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产区政府主导、平台力量推动的“小微”出海浪潮,正在遵义悄然成势。


今年1至10月,遵义白酒通过综保区实现出口额约6100万元,同比增长超300%——在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一批从未有过出口经验的中小企业实现了“破冰”首单。


近日,云酒头条在与遵义综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外综服负责人艾应涛的对话中了解到,今年共有11家本土酒企首次通过综保区平台成功出海。从汇川的恒天酒业到习水的龟仙洞,这些以往深耕国内市场的“小船”,正依托综保区的全链条服务,勇敢地驶向国际市场的“大洋”。


图片

从“巨头独秀”到“百花齐放”

遵义白酒出海新格局


“去年全年我们白酒出口额是2400多万,而今年仅前10个月就达到了6100万左右,增长率预计在300%以上。”艾应涛透露的这一数据,标志着遵义白酒出海进入了加速期。


云酒头条了解到,今年已有不少企业通过遵义综保区,实现首次出口。“大小并行”的出海格局,在仁怀酱酒集团、盘古跨境电商集团、遵义酒业集团等企业的成功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图片


仁怀酱酒集团:在遵义综保区全流程“保姆式”服务支持下,成功完成首批“仁怀酱香酒”的出口业务,并在短短20余天内成交了第二单出口业务;


盘古跨境电商集团:今年4月,1000件酱香白酒从遵义综保区顺利运往深圳港口,装船运往泰国。这是该集团第二批酱酒出口,去年5月他们已完成了2000件酱酒出口新加坡的试单业务;


遵义酒业集团:2025年9月3日,500件精心酿造的酱香型白酒成功运抵广州南沙港装船发往印度尼西亚,标志着集团正式“跨出国门”。


市场格局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东盟、日韩、港澳、北美和澳大利亚成为主力市场,打破了以往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美国市场有几百万的出口额,但欧洲整体还比较少。”艾应涛分析道,“这与全国白酒出口的整体格局一致。”


最值得关注的是出海主体的变化。除了个别大企业外,一批中小酒企正在成为出海新生力量。“我们甚至帮助汇川一家只有几个人的小企业,把酒卖到了澳门。”艾应涛表示,“只要企业有客户,我们就尽力帮他们落地。”


这种“大小并行”的出海格局,展现了遵义产区国际化的深度与广度。


图片


据了解,遵义产区还成立了白酒出口工作专班,由综保区牵头制定《白酒出口技术指南》和《遵义市白酒出口贸易工作方案》,为企业提供系统化支持。这些政策文件在海外获牌、开店、发展经销商等方面给予企业隐性支持,构建起“市级统筹、综保主力、地方协同”的三级联动服务机制。


图片

“陪跑式”服务破局

从“不懂不敢”到“首单落地”


对于大多数本土酒企来说,出海面临的是“不懂、不敢、不会”的现实困境。遵义综保区创新推出的“陪跑式”服务,正是破局的关键。


艾应涛向云酒头条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案例。今年上半年,汇川区的恒天酒业接触到一个澳大利亚华人客户,但企业完全不懂出口流程。


“我们把团队派到企业,与海外客户一起开对接会,系统梳理从谈判、合同签订到物流、退税的全流程节点。”艾应涛回忆道。综保区团队为企业测算出从遵义到澳大利亚港口的全程成本,指导合同条款设计,并在生产阶段定制落地方案。


“最终这批500件酒在国庆前启运,中秋节前抵达澳大利亚,实现了企业首单出口的顺利落地。”这个案例印证了综保区“陪跑式服务”的价值——让“小白”企业也能勇敢迈出出海第一步。


在产品形态上,遵义白酒也在积极创新。就在日前,国台数智酒业集团生产的一批价值68.03万元的鸡尾酒调制基酒,经遵义综保区通关服务加持,顺利启程发往美国洛杉矶。


这是贵州酱香白酒以鸡尾酒基酒形态实现的首次出口,标志着遵义酱酒在国际化征程中迈出了“跨界创新”的关键一步。


“把酱香白酒作为鸡尾酒的基酒对外出口,是中国白酒在出海方面最新的创新实践。”国台销售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出口的酱香白酒,针对国际鸡尾酒市场的调酒需求进行了优化,为东西方酒文化融合提供了新载体。


除了基酒出口,为适应东南亚、非洲等炎热地区的消费习惯,低度酒、小包装酒、果酒和药酒等创新产品也在不断尝试。“我们正在推动企业根据目的地市场特点,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艾应涛补充道。


图片

从“送出去”到“走进去”的深层挑战


尽管成绩显著,白酒出海仍面临深层挑战。艾应涛直言:“最难的环节是找客户。”由于白酒在海外多数国家属于管制商品,进口方需具备酒牌资质,这成为第一道门槛。


其次,各国在清关、税收、标签等方面的标准不一,企业普遍缺乏对终端成本的认知。“这些技术性难题,正是我们专业服务的价值所在。”艾应涛表示。


图片


为了化解政策落地“困难点”,遵义综保区创新推出“政策宣讲+实地走访”的联动宣讲模式,组建外贸综合服务团队先后前往习水、仁怀、汇川等白酒主产区的40余家重点酒企,面对面打通企业在经营情况、海外订单获取、出口流程等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


这一服务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帮助5家酒企与东南亚经销商建立初步联系,89家酒企完成出口资质备案,新增出口意向酒企35家。


在能力建设方面,综保区今年培训升级为“长培模式”,每期2-3周,主要聚焦实操。艾应涛强调。据悉,多家参训企业已在培训后实现首单出口。


据他介绍,遵义酒业集团去年随综保区参加香港展会结识客户,送样后启动合作。“我们为他们团队做了系统培训,覆盖财务、业务、执行各环节,上个月首批产品已成功送达香港。”这种“参展+培训+落地支持”的模式,正成为综保区帮助企业从“想出口”到“能出口”的有效路径。


展望未来,遵义综保区计划打造省级酱香白酒出口基地,推动文化输出与品牌国际化。“我们既要做好服务,也要走出去参展、对接使馆,真正把遵义白酒推向更广的市场。”艾应涛说。


从恒天酒业的澳大利亚首单,到文化酒业的香港破冰;从基酒出口的创新,到中小企业的集体“破冰”,遵义白酒出海正在书写新的叙事。在这个叙事中,主角不再只是几个行业巨头,而是更多敢于尝试的本土企业,推动力量也不仅仅是市场自发行为,更是产区平台的专业赋能。


正如艾应涛所言:“只要企业有客户,我们就帮他们落地。”在酱香白酒全球化的浪潮中,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平台护航”的遵义模式,正为中国白酒国际化提供着新的思路与样本。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