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州酿造到中国名品,赤水河谷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品牌进化。
11月18日,这一进程将迎来重要时刻——中国消费名品全国行(贵州站)暨“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区域品牌推广活动将在茅台国际大酒店举行。
本次活动将以“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为主题,通过品牌发布、产业展示与多场专题对话,全方位探讨白酒的传承与创新、区域品牌的构建路径、文化传播与全球触达等核心议题。届时,政府、企业、专家与渠道代表将共聚一堂,共同探索品牌年轻化、国际化、数字化的新路径。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
有业内观点认为,这远不止于一场品牌盛会,更是贵州白酒在跻身“历史经典产业”的重要节点上,推动“黔酒出山”走向“全球飘香”的战略性举措,标志着从“产区优势”向“品牌高地”跃升的关键转折。
▎赤水河流经茅台镇(图源:贵阳网)
今年4月,“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作为遵义市与毕节市联合申报的区域品牌,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成为全国唯一上榜的酒类区域品牌。
这一国家级认可,不仅是对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品质与文化的高度认可,更是贵州白酒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巩固其作为全国重要白酒生产基地的领先地位。
“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作为区域公共品牌,承载的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是一种工艺标准、文化符号与品质承诺。
它立足于赤水河独特的生态基底——河水随季节清浊交替,契合“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的酿造节律;流域内特有的微生物群落与本地红缨子糯高粱,共同构成了酱香酒不可复制的风味根基。
从历史深处走来,赤水河的酿酒记忆可溯至商周,兴于汉唐,盛于当代,史上记载的“枸酱酒”便是这片土地酿酒文明的早期印记。千百年来,这里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苛的酿造体系:端午踩曲、重阳下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30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凝结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赤水河畔的习酒厂区(图源:云酒头条)
如今,赤水河流域作为中国酱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汇聚了贵州80%以上的酱酒产能。在“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这一区域品牌的引领下,贵州白酒正加速从“产品输出”转向“品牌输出”,从“地理名品”升级为“中国名品”。
政策的赋能进一步放大了品牌势能。贵州省近期推动的“白酒+”融合战略,提出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推动酒旅融合、酒餐联动、跨界出圈。同时,通过制定白酒出口三年行动计划、创新“黔酒全球行”等举措,系统推进贵州白酒的国际化进程。
业内观点认为,此次活动的举办,将进一步提升贵州白酒的整体品牌影响力,推动“贵州酿造”向“贵州名品”“中国名品”跨越,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历史经典产业高地注入新动能。
“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不仅是一瓶酒的故事,更是一种生态的表达、一类工艺的坚守、一场文化的输出。在历史经典产业的定位下,贵州白酒正以区域品牌为旗帜,以文化为内核,以全球为舞台,开启从“赤水河”走向“全世界”的新征程。
11月18日,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发于河谷、指向世界的酱香盛宴,如何为白酒书写新的时代注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