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我们与珍酒李渡集团总工程师、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国军,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第三代传承人、国家白酒评委吴长贵进行了深度对话。 以下为对话实录。 朱国军: 产能快速扩大背景下 我们依然能够稳住品质越做越好 ● 您如何看待全国评酒会对于行业、对于珍酒的意义? 朱国军: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珍酒获得国家名酒优质奖,贵州大曲酱香白酒中,仅茅台、习酒、珍酒三家企业获奖。 评选非常严格。珍酒从1975年开始试验,到1989年才去参评,实际上我们去参评的时候,酒体大约在1982年就已经产出了,一个企业生产几年时间就能评上国家名酒优质奖是很不容易的,正因为品质好才能上市销售。 现在发展好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在全国评酒会上获奖的企业,证明质量、管理的根基是比较牢实的。人才队伍、酿造技艺、工艺传承,包括珍酒长期形成的一套独特的质量管理体系,都是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对品牌力也是很强的背书。 ● 与其他名优酒相比,珍酒有哪些独特的亮点? 朱国军:通过多年来不断研究、工艺优化改进,珍酒现在已经形成自身的品质特色。 从香气来讲,珍酒有6种香气,这6种香气的搭配很舒适地融合在一起,让人感到很愉悦。从口感来讲,珍酒入口有细腻感、圆润,回甘做得特别好,饮后体感舒适,是我们最大的特色。现在市场上,大家对珍酒品质的认可度很高。 从品牌建设来讲,珍酒不断加大投入,无论从宣传,还是品牌塑造等方面,在全国市场已有一席之地,形成了品牌特色。 我们董事长(编者注: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吴向东)从事酒行业多年,他不断提出高要求,为我们指明方向,整个团队也在不断提升,我们对生产现场和品质的管理,以及原料、水源等的管理越做越精细。 另外,我们还有集团强大的资金支撑,这几年珍酒高速扩产,从2009年收购到现在累计投入120多亿元,如果资金投入不足,珍酒的品质就会受影响。 现在珍酒产能已突破4.1万吨,优质基酒储存达到9万吨,可不断精选,优中选优,并做好酒体分级工作。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很多因素,品牌、品质、人才队伍、团队凝聚力,都是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 ● 您加入珍酒以来,最感到振奋的成就是什么? 朱国军:2009年,珍酒酿酒产能只有2000多吨。15年间,从2000吨逐步扩产到4.1万吨,在酱酒行业没有这种先例。这么大体量的扩产,如何保证品质稳定,是一个很深的课题。从我的工作经历来看,在产能如此快速扩大的背景下,我们依然能够稳定品质并越做越好,这是一个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我们光培训费一年都要花五六千万,让员工到现场去培训、去操作,才能确保设计的理念、工艺参数能够落得下去,不走形、不变样。 珍酒高速扩产带来的是什么?从长远来看,充足的产能一定能支撑企业品质的长期稳定提升。 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所有环节都更要做到精益求精。以水源的把控为例,规模小的时候生产可以抽地下水,但如何在满足大规模生产的同时,还要坚持使用优质水源,珍酒现在都是用娄山关山顶上水库的水源,没有任何污染。 珍酒在贵州省内种了40万亩的高粱地,给当地农村一年带来的收益就有6个多亿,而且珍酒高粱要先存一年才能投入酿造,这也是对品质的严苛要求。从生产过程的管理、员工的培训、员工福利待遇,以及酿酒、制曲、储存、勾调等一系列的过程提升,都是规模效应带动的,要求企业把各方面做好。 大家愿意跟做好酒的企业打交道。品质做好了,市场也会形成良性循环,投资人也能看到企业的未来,从而有利于市场的拓展和品牌的发展。 浓香已经洗过一次牌了,酱酒现在正在洗牌,此后有规模的核心酱酒企业估计不会超过20家。酱酒上一轮扩产的时候,也有声音在说酱酒会不会有一天产能过剩,但是现在看来,在洗牌中很多小企业会倒闭,资源会集中在优势企业、优质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这是必然趋势。 ● 珍酒是如何进行科研创新的? 朱国军:未来的长远发展还是要重视科技创新,一方面是解释现在的品质为什么足够好,另一方面则是为未来的品质提升提供支撑。 珍酒现有300多位研究人员,在设备、设施、仪器上,共投入了六千多万元,并与江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贵州大学以及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等高校和机构合作,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形成强大的科研团队,提升自身研发能力。 我们真正在做对企业长远发展和品质提升有益的研究工作。坚持传统,但传统不代表落后,把好的、精华的东西传承下来,把落后的改进,尽可能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让他们在这里工作更开心一点,环境更好一点。 从操作层面和工艺参数设计上,我们根据遵义的气候特点不断探索,很多研究可能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到现在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 数字化、机械化在酒业的应用,未来应该是一个长远的趋势和方向,我觉得酱酒可能相对会走得慢一点,因为酱酒生产具有特殊性,在机械化和不锈钢设备大量使用的过程中,会导致酱酒在风味上还是有一些不同。 我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行业还会向这个方向发展。但是现阶段从就业层面来讲,如果酿造环节自动化程度很高,就业就成了新的矛盾和问题。某种程度上,企业还是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从后端体系来讲,包装、物流体系现在自动化程度已经很高了,但在酿造环节,酱香型白酒还是慢一点。像清香、浓香型白酒,现在前端智能化程度也很高,酱香型白酒我相信未来在这个方向的趋势也会加快。 在珍酒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能够被更多人看到,员工和社会相关方对珍酒的认同感也越来越高。 现在所有来到珍酒的人,都会讲珍酒的品质好,服务体系越做越细致,这就是对品牌长远发展的支撑。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要求也会不一样。从管理角度,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依然还有很多。 ● 除了非常独特的“四双鞋”制度,珍酒在生产管理方面还有哪些特色? 朱国军:做好质量管控是系统工程,从水源、原料,从田间地头开始,到最后产品出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很重要。 企业要有标准,对于员工的管理才能更为科学。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标准化体系以及员工培训、考核机制等,确保企业经营理念能够深入一线,保证良好的结果产出。 珍酒主张人与人之间“简单坦诚”,企业发展最终还是要靠人来支撑。我们在现场推行的精细化和可视化管理,要重点抓现场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这是日常工作必须要重视的。也有管理人员每天到现场巡查走动,我们定的指标是每日8000步以上,发现多少问题、解决多少问题都有考核。从高层到基层员工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在发现问题时迅速反馈和解决。 ● 珍酒在ESG领域有许多工作成果,未来还会做哪些方面的尝试? 朱国军:近年来在董事长的倡导之下,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从环保的角度看,珍酒污水处理排放严格遵循高标准要求,基本不存在废气排放,固体废弃物全部做到循环利用;从产品的角度看,包装能够循环回收再利用;从能源消耗的角度,也是尽可能减少消耗,我们会用这一体系来加强对班组的考核和管控,进行节能减排管理,预计未来5年70%以上的用电将使用绿电。 员工的幸福感、满意度,也是ESG的一个重要要求。员工在这个平台是和谐的,每年给员工很多福利,有困难的话我们有很多通道帮助度过难关。珍酒还有家访制度,了解员工家庭状况和困难问题,并建立了总经理信箱等沟通渠道,对外部人员也提供周到的服务,确保他们在珍酒能够有良好的体验。现在社会对珍酒的正面评价比较多,大家都很认可这个企业。 吴长贵: 做一款极致品质的酒 是我们一辈子的追求 ▎吴长贵 ● 这些年珍酒在工艺上有哪些创新和改进?对珍酒的品质和风味产生了什么影响? 吴长贵:创新往往是系统性的创新,“牵一发而动全身”,酿酒也是一样的,光是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其它的因素也会跟着改变。 现在珍酒主要有三大方面创新:一是让酒体变得更加纯净。珍酒原料、辅料入厂会进行严格检验,糠壳使用量是整个行业里最低的,其实辅料添加的量变少,杂味也会变得更低一些,这保证了整个酒体的干净度。 二是如何让珍酒的香和味更加丰富。整个生产过程中,大曲的添加量非常大,很多香味物质都来源于大曲。现在我们提升制曲温度,特别在高温阶段增加持续时间,就是为了让大曲风味变得更加丰富。 三是将信息化、科技化融入酿酒过程中。比如车间温度计,传统都是煤油温度计,出结果很慢;珍酒则是实时采集数据,从而能快速了解整个发酵状况,精准控制发酵过程。 ● 与其他的酱香品牌相比,珍酒的品质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吴长贵:珍酒所在的遵义市汇川区,生态环境、气候温度、森林覆盖率,和其他产区明显不同。这里湿度相对会高一些,地表的挥发量比较大,但温度与赤水产区、茅台产区相比更低。这就让酒的焦糊味和酒糟味减轻很多,在六轮次和七轮次酒中体现得特别明显。 ▎吴长贵获聘“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特邀鉴评委员 ● 在提升品质,坚守传统工艺并做创新的时候,曾遇到过什么挑战? 吴长贵:改进、创新也好,做产品提升也好,最大的挑战还是思维的解放。 酱酒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很多生产经验、方式都是从老一辈酿酒人手上传承过来的,如何解放思想,接受新的事物和市场需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我们更多的是先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了解整个行业的变化,再反过来做我们自己的产品。 珍酒整个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都比较年轻,思想还是比较开放,敢于尝试新鲜事物,适应现在整个行业的调整。 我们的研发、调酒师团队平均年龄应该是在30岁出头,会让他们去喝一些洋酒,或者去喝一些现在年轻人比较喜欢喝的酒,体会不同的饮酒感受。虽然说只是一个简单的小动作,但他们可能会了解到行业的一些变化趋势,对日常工作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启发。 这是因为年轻人的消费变化一直存在,需要不断去适应。从另一个维度来讲,现在的人在饮食上变化也挺大。现在很多年轻人喝的酒可能是酒精度比较低的,对香味成分可能要求没有那么丰富,更讲究口感清爽、甘冽等,现在来讲只是一个起步阶段,未来趋势会更加明显。 ● 珍酒未来会不会在品质和工艺上有一些新的探索? 吴长贵:满足未来消费者的需求,首先肯定要做好调研,去做好技术的储备。当然我觉得对于珍酒来讲,未来还会在数字化、信息化这方面再做一些努力。珍酒对于整个工艺,或者说对品质的研究,一直在不间断地提升。 酱酒虽然是传统行业,但只要数据积累得足够多,也会利于未来持续做精细化的管理。对发酵等过程做好监控,做好管理,这是我们未来追求的方向,可能也是我们整个行业追求的方向。对未来产量和品质的稳定,可以做到风险提前管控。 以低度化趋势为例,未来低度化可能是在北方多一点。从技术的层面来讲,做低度酒其实没有太多的技术屏障。但我觉得未来的消费者,可能也不仅是为了低度而低度,在低度的同时,对口味的要求还会更高。当然现在珍酒也在做一些技术上的储备,来应对消费者未来的口感变化。 ● 作为珍酒的第三代传承人,您是如何与珍酒结缘? 吴长贵:从小家里老一辈都比较喜欢喝酒,这可能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上学后也是无意间选择了这个专业,我学的是生物工程,我以为更多是去研究发酵的原理,后来发现其实还是适合于酿酒。 真正酿酒之后,还是比较有意思,虽说酿酒是一个传统行业,但其背后有多年的中国文化作为底层背书。酒文化跟中国文化比较贴近,让我们觉得做酒很有意义。 从我现在的角度来看,酒行业有很大的创新,并且创新的频率非常高。原来可能十年出现明显的阶段变化,但现在可能五年就会出现一些变化,未来可能缩短到两三年。 很多消费者认为白酒就是个传统行业,是一成不变的,但其实从风格上来讲,或多或少是有变化的。消费者从十年角度来观察肯定都能够感知到,传统的行业其实也伴随技术的更新、创新。 从做产品这方面来讲,要努力地去做出符合消费者喜好的产品,至少是有一款爆品能够达到“极致口感”的感觉,这可能是最终的追求。现在我们会分阶段性目标,在公司层面来说,可能更多的还是去培养年轻人,行业里专业品评、勾调的人才,其实还是比较紧缺。 ● 吴向东董事长曾表示,珍酒要做“极致品质的酒”,您如何理解珍酒的极致品质? 吴长贵:极致品质,我觉得是做酒人一生的最终追求。对一款酒的评价,无非是从颜色、香气、口味来看。但从未来的角度来讲,一瓶酒可能跟人的六感相关——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和直觉。 就像吴董事长的解释,对酒的极致体验就是“极致的酒”,你感觉它有什么,它就有什么。我觉得这样的酒它就是好酒,这种叫“有极致口感的酒”,是高于我们人体感觉之外的一种升华。对于我们要做酒体设计和技术的人来讲,做一款极致的酒,就是我们一辈子的追求。 █ 手记 对品质的坚守,对工艺的传承,对品牌的厚植,对科技创新的追求,以及对社会责任的重视,都让珍酒有了不一样的发展底色。 从“中国白酒一号工程”,到今天成为酱酒领军企业之一,珍酒用高质量的发展完成了一次次精彩转身。 2024年上半年,珍酒实现营收27.02亿元,同比增长17.2%。以如此增长速度,珍酒接下来的增长曲线,让行业充满期待。 从传奇中走来的珍酒,未来发展也将不断超越自我,用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挑战,演绎酱酒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典范,为行业带来更多引领力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