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酒地理局


八月末尾的天气像首渐弱的夏日恋歌——副热带高压减弱,带着暑热缓缓东退。高温天气范围逐步缩小,只在长江中下游的部分地区留着“桑拿天”的余温。


华西地区秋雨染出几分凉意,四川盆地外的大部地区已见秋凉。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北部的秋意更浓,青藏高原的早晚更是裹着寒意在风里打转。


未来三天不同的气候舞台上,总有一瓶啤酒在等你,用泡沫和酒香接住夏日的尾巴,拥抱初秋的凉爽。



桑拿余温里,冰啤用清凉“守护”


虽然副热带高压开始东退,但长江中下游的部分地区还没彻底告别暑热。杭州、上海等地白天35℃的气温混着挥之不去的湿气,依旧被“桑拿模式”包裹。


但夏末的暑热,反而让街头的烟火气更显鲜活。



上海的弄堂里,傍晚的路灯刚亮起,大排档的塑料桌椅就占满了街角。一口冰啤下肚,麦芽的清甜混着冰凉的爽,从喉咙凉到胃里,连弄堂口梧桐树的叶子都像是被这口清凉吹得晃了晃。


杭州的西湖边,夜市摊的烤串香气在湿热的空气里飘得很远。


湖边的游船缓缓划过,灯光在水面上撒下碎金,冰啤在手里晃出细碎的泡沫,这大概是夏末最舍不得错过的清凉


苏州的平江路,青石板路被晒得发烫,傍晚的风带着平江河的水汽吹过,才算有了点凉意。


小酒馆里,空气中咸香的肉味混着啤酒的清爽。窗外的灯笼亮着暖黄的光,冰啤的开瓶声、食客的笑声,成了夏末动听的调子。



华西秋雨渐起时,啤酒藏着温润


华西大部的秋雨已经悄悄蔓延开来,除了四川盆地还留着一点暑热的尾巴,其余地区都已染上秋凉。


雨丝斜斜,把空气洗得清透,偶尔放晴时,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带着淡淡的暖意。这样的天气里,啤酒不用太冰,常温的温润刚好配得上这份秋意



成都的串串香摊里、重庆磁器口的火锅店中,食客的啤酒瓶上大多没有凝结的水珠,而带着室温的暖。雨停时,风从巷口钻进来,吹得人浑身舒畅。


啤酒的温润顺着喉咙滑下去,暖融融的,刚好驱散了秋雨带来的微凉。



秋意正浓处,啤酒是松弛的暖


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北部的秋意已经很浓了,白天不燥,夜晚微凉,连空气都变得清透起来。


这样的天气里,啤酒不用追求冰爽,常温的松弛感刚好配得上这份秋日的惬意,一口下去,暖融融的,能接住所有关于秋天的期待。



呼伦贝尔草原的蒙古包承载了最有温度的人间烟火。铜锅里煮着手把肉,香气飘得很远,旁边摆着几瓶常温啤酒。


或许,这几瓶啤酒里的麦芽就生长在这片草原上,有着独特的“中国味道”。


风吹草浪,碰杯声在草原上荡开,大概是秋日草原最松弛的时光。


坐在兴安岭下,烧烤摊的灯亮着暖黄的光,穿长袖的食客围着小桌,烤串在炭火上滋滋作响。


远处的山林已经染上了秋色,红的、黄的、绿的,像一幅油画。啤酒的麦香混着烤串的焦香,在空气里飘着,这杯酒里,盛着北国初秋的宁静。



寒意渐生时,啤酒是温暖的伴


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的早晚,寒意已经十分明显,即使白天阳光明媚,风里也带着凉丝丝的气息。


这样的气候里,冰镇啤酒早已不合时宜,常温的、带着本地风味的啤酒成了最好的选择,一口下去,暖融融的,能抵御山间的寒凉。


青藏高原白天的阳光还算温暖,可一到傍晚,风就带着刺骨的凉。烧起炭火,铜壶里煮着奶茶,旁边摆着几瓶常温啤酒。啤酒的麦香混着奶茶的香气,从胃里一直暖到四肢。


高原的星星格外繁多,格外明亮,风呼啸着,室内却满是温暖,这杯啤酒,成了高原寒夜里最贴心的陪伴。


夏末初秋的气候总带着点“舍不得”——舍不得夏日的热烈,又盼着秋日的清爽,而啤酒恰好成了这份复杂情绪的“和解剂”


图源@AI生成


其实喝酒的乐趣,从来不止于酒本身,而是酒与天气、与场景、与心情的契合。


是冰啤碰杯时的清脆,是常温酒入口时的温润,是风吹过草原时的碰杯,是帐篷里暖酒时的安心。


这个周末,不妨循着天气的线索,找到那杯最合时宜的啤酒,让夏末的温柔与初秋的期待,都融进这一口酒香里。


这个夏天,#中国天气 ×#好酒地理局已与大家一起度过六周的时光。


如今,炎炎烈日退场,属于冰啤的最好时节将告一段落,“#全国啤酒气象指数地图 ”也接近尾声。但夏天的回忆将藏进每一个铝罐拉环、玻璃瓶盖中。


饮酒的快乐不会就此消散,而会在即将到来的秋、冬、春日时节常伴左右,书写不一样的天气心情。


当然别忘了,微醺才是最好的状态,适量饮酒,才能把季节限定的惬意,好好留在记忆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