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50年代里,作为山东省唯一列为省政府生产计划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拨销售的粮食酒,景芝酒的知名度可是声名鹊起。


景芝,因盛产灵芝而得名,以酿造美酒而闻名。明代大思想家顾炎武所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山东三大古镇之一。”


1957年,山东省文物考古队在景芝挖掘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薄胎黑陶高柄酒杯,佐证了景芝距今已有5000年的酿酒文明。也同样是这一年,景芝人开始发现“景芝酒的芝麻香风味”。


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从景芝的芝麻香说起。



1957,探索芝麻香


2017年,是芝麻香问世的第60年。


60年前的1957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份?


这一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结束。1953-1957年,新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工业项目,使中国以能源、机械、原材料为主要内容的重工业在近现代化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尽管没有白酒项目,但这却是很多刚刚组建的白酒厂卧薪尝胆、披荆斩棘的一段光辉岁月。有个细节是,随着“一五”计划接近尾声,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全国的粮食危机得到缓解,与此同时,新国家的建设蒸蒸日上,而白酒行业也在摸索中前行着。


这一年,从景芝镇72家酿酒作坊于一体创立的国营山东景芝酒厂已经走到了第9个年头,而千年古镇上酿制的景芝酒早已名声远扬。


这年春夏之交,山东省轻工业厅主管白酒的工程师于树民到景芝酒厂进行技术指导,彼时分管技术的厂长马凤鸣和他交流了“景芝酒中有一股淡淡的芝麻香味”的消费者反馈问题,实践出真知,于是两人开始反复品尝,认为景芝酒里确实有这种“芝麻香味”——也是时有时无、若隐若现。


于树民


转而到了1965年,轻工部在山东临沂进行试点(主要是研究串香白酒),提出以景芝酒为赶超目标, 主持试点的熊子书工程师对景芝酒进行了香味成份分析,认为检出的丙酸乙酯可能与芝麻香有直接关系,这也是对芝麻香最早的探索。


所以,准确来说,景芝酒有芝麻香的提法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不过,可惜的是,随后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将萌芽而出的“芝麻香课题”带进了冷若冰霜的寒冬里。直到1975年,华东大曲酒协作会在景芝召开,芝麻香的研究再度提升日程。



1995,行业标准问世


“边研究、边生产”的景芝酒逐渐具备了稳定的芝麻香风味。


突破性的进展是在1979年,这一年,景芝酒厂的南车间(南校场烧锅西邻)改造为芝麻香型白酒。紧接着第二年,随着芝麻香型白酒的研究在山东省科委立项后,也是在这个车间开始了试验生产,每日投料量在600公斤。


为了总结前段工作, 确定今后的方向,山东省第一轻工业厅于1985年在景芝酒厂召开了“ 白酒芝麻香风味(型) 科研学术讨论会”。国内著名酿酒专家周恒刚、沈怡方、金佩璋、季克良、于树民等参加了讨论会。会上,景芝酒厂做了工作总结、芝麻香型酒工艺试验技术报告、微生物方面的试验报告及香味成份分析方面的情况报告。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这次会议上,与会的多位酒业专家一致肯定了景芝在芝麻香领域研究的成就。


现存的资料显示,当时的专家意见认为,“景芝酒厂在挖掘传统工艺操作基础上总结出的以高梁为原料,干皮中温曲为糖化发酵剂、热桨泼料、中温低水份入池、砖池发酵、储存勾兑的工艺特点与产生芝麻香的条件是基本吻合的,为建立芝麻香型的典型工艺打下了基础。”


作为先行者的景芝终于迎来了灿烂的曙光。


1995年12月,QB/T2187-1995《芝麻香型白酒》获批并由中国轻工总会发布,于1996年7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发布意味着芝麻香白酒有了正式的“身份证明”。




2007,发布国家标准


自2003年开始,在景芝酒业进一步开展芝麻香型白酒研究之际,更多的白酒企业也跟进芝麻香研究。一时间,芝麻香型白酒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5年,北京召开了“白酒产品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会”,与会代表重点就“芝麻香型”白酒标准讨论稿进行了讨论,重要的是,会议还安排了有关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


此后,景芝酒业与国家标准化中心一起对芝麻香白酒样品进行常规化验和色谱分析,以及数据汇总和整理工作。


一年后,景芝酒业再次领命芝麻香白酒“国标”的起草工作,由“行业标准”升格为“国家标准”,意味着芝麻香白酒的研究列入国家技术标准高度。


2007年1月19日,GB/T20824-2007《芝麻香型白酒》获得批准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同年7月1日,该标准正式实施。


自此芝麻香的课题研究就如同白酒行业海潮澎湃中的一朵浪花,出于行业而融于行业并最终开始了美丽的绽放。


而一切也才刚刚开始。



1957-2017,发现芝麻香60年,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