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立冬,黄酒开酿。


在这个大日子里,自然环境、鉴湖之水和酿酒技艺的交织,又步入新的轮回,2024中国国际黄酒产业博览会暨黄酒嘉年华如约而至。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表示,古老黄酒,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宋书玉


迎来360周年的沈永和,便是如此。


当天下午,“2024年中国黄酒产业发展振兴大会暨古越龙山沈永和360周年大会”召开,为黄酒振兴掀开新的篇章。


 “一个亟待开发的金矿”


“黄酒,是绍兴的金字名片。”


绍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鲁霞光在会上表示,政府大力推进黄酒产业发展与黄酒文化的传承,致力于将黄酒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


▎鲁霞光


事实上,黄酒不仅是绍兴的名片,更是整个酒类产业的“金矿”。


作为三大古老酒种之一,黄酒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厚重的人文积淀、丰富的营养成分以及愉悦的品饮体验。


而黄酒这座“金矿”的开发,就是要传承匠心、创新发展,将其优势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


▎何勇


对此,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表示,振兴黄酒产业,需要弘扬黄酒文化,创新文化表达方式以增加黄酒的文化内涵,并动态、活态地进行传承,提高黄酒的市场价值和消费者的认同感。同时,还要大力推动黄酒产业链和城市经济链的深度融合。


周和平


原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周和平针对“活态传承”提出建议,即加强酿酒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抓好人才培养,注重文创产品的开发。


身为黄酒产业的龙头,绍兴黄酒集团在振兴黄酒上一直勇于担当。


孙爱保


站在沈永和成立360周年的节点上,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爱保着重提出“一山(古越龙山)一水(鉴湖)一儿(状元红)一女(女儿红)永相和(沈永和),一招一式一心一意永相传”的感悟与愿景。


 30年、360年的承上启下


拥有360年历史的“沈永和”,是黄酒近代以来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创始人沈良衡于1664年创办“沈永和”酿坊,第五代传人沈酉山酿出新品种“善酿酒”,第六代传人沈墨臣在多地设置销售网络并将绍兴酒远销海外。1910年,沈永和善酿酒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夺得金牌;1929年,在杭州举办的“西湖博览会”上再获金奖。


1994年,沈永和酒厂与绍兴市酿酒总公司组建成立中国绍兴黄酒集团。


吕旦霖


而今,绍兴黄酒集团已成立30周年。在这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古越龙山副总经理吕旦霖、柏宏分别发布《越酒行天下——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成立30年、沈永和创立360年掠影》与古越龙山·沈永和360周年纪念酒。


柏宏


影像集内记录绍兴黄酒集团的发展历程和沈永和的辉煌历史,回顾一代代黄酒人在传承与创新中的不懈努力,展现出黄酒集团守正创新、积极探索黄酒复兴之路的画卷。


纪念酒则以古越文化的源头——良渚文化中的玉琮造型为底座,瓶身是象征“江山永固”的长城纹样,顶部饰以良渚玉龙和良渚兽面纹,包装大气磅礴,契合了古越龙山的品牌文化,表达出“家国永和”的祝愿。


此外,会上还举办“国科黄酒酵母中心”授牌仪式。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杨怀义、国科长三角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响亮为古越龙山副总经理徐岳正授牌。


这意味着绍兴黄酒集团站上了科研攻关的新起点,并为黄酒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下一个风口,来了


在黄酒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微醺”或许是一个重要抓手。


中国著名营销专家华红兵认为,微醺是成年人最体面的放肆,未来的20年,世界将进入“微醺时代”


华红兵


在悦己化消费诉求的蔓延,以及追求简单与品质、审美与健康的消费理念的流行下,微醺正在成为年轻人的主要诉求


有专家表示,微醺这种感知体验,可以让年轻人在探索自我和世界时,更好地探索自身情绪和思维的边界,满足内心的好奇心以及对新体验的追求。而且,微醺时心情通常会变好,压力得以释放,焦虑等负面情绪减轻。


王建平


君澜酒店董事长兼总裁、浙江省饭店业协会会长王建平就围绕微醺这种生活方式进行分享。


对于黄酒的振兴来说,消费场景、消费习惯的创造与培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当黄酒融于生活,成为人们体验微醺的首选,其市场价值必然能够得到提升。


而且,相较于同属于微醺赛道的新兴低度酒饮,黄酒在物质与精神两大属性上都更具特色


毛健


一如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毛健所分享的传承匠心与科技赋能,让“老”黄酒焕发“新”活力;又如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澳门现代重彩画院院长金阳所提到的黄酒与自然的美妙融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可以想见,黄酒产业将在新的风口上,实现复兴、振兴、长兴,重现黄酒的繁荣景象。


就像宋书玉所说的那样,“让中华国粹散发出新的时代光芒,让更多人品味黄酒、爱上黄酒。”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