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俊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4月19日,谷雨前夜,在第十七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期间,“汉酱·非遗探中华(茶叶季)启动仪式暨中国茶海音乐会”品牌推广活动,在遵义湄潭举行。

在中国文化的浩瀚星空中,茶与酒如同双子星,一静一动,一柔一烈,承载着千年的精神密码。汉酱的酱香醇厚与湄潭的万亩茶海相遇,一场跨越时空的“非遗探中华”之旅就此展开。

酒与茶的双向奔赴,匠心与非遗的深度融合,汉酱正以传承的姿态诠释着“天人共酿”的东方智慧,为现代生活注入诗意与温度。

█ 黔酒与黔茶偕美相逢

《诗经》有云:“采茶薪樗,食我农夫。”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茶已开始作为一种饮料,秦汉之后,饮茶之风日盛,逐渐融入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

民间将“柴米油盐酱醋茶”称作开门七件事,文人又将“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列为八大雅事,从物质到精神生活都离不开茶。

在中国茶版图上,贵州湄潭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里60万亩茶园如碧波翻涌,茶香浸润着乡村振兴的诗意与远方,一垄垄茶树随山势起伏铺展,景象蔚为壮观。

湄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清《贵州通志》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

抗战期间,国立浙江大学迁入湄潭办学,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国茶叶公司在湄潭筹建实验茶场,开展茶树栽培、育种、制茶、防病等研究,现代茶业研究的火种在此点燃。

自唐代起,茶香远播,茶马古道驼铃回响,湄潭茶以清雅醇厚书写传奇。赤水河畔汉酱酒承袭茅台酿造技艺,展现“酱香优雅、回味悠长”的东方神韵。两者作为黔北明珠,一盏茶沉淀山水灵秀,一杯酒激荡赤水豪情,共同诠释“天人共酿”的智慧。

▎刘世仲

茅台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世仲表示,湄潭翠芽是非遗茶文化的重要体现,与首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茅台酒酿制技艺首次美好相逢,预示着茅台在传承和弘扬中华非遗文化的道路上,注定是一场相互吸引、同“贵”同心的融合之旅。

云酒头条在现场了解到,接下来,茅台将在全国各地,与红、绿、青、黄、白等不同品类的茶,以及春、夏、秋、冬等不同时节的茶,开启一场场知音之约。

█ 从“瓷”到“茶”,持续舒展传承画卷

自诞生以来,汉酱酒就以探寻传统文化为己任,并将其作为战略使命。在致敬匠心、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汉酱不断提升品牌张力与文化内涵。

2023年,汉酱传承匠心上市后,汉酱酒文化营销开始创新、变化、加速、爆发,整体文化质感迈上新台阶,作为“文化传承者”实现了更高层次的文化营销。

对非遗的探寻和致敬,也为汉酱酒的文化营销写下最鲜活的注脚。

在历史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璀璨明珠,承载着民族的记忆、智慧与精神。为探寻中华非遗文化独特魅力,2024年,茅台酱香酒公司开创“汉酱·非遗探中华”文化品牌IP,以“瓷器”为媒,走进中国著名瓷器之乡——江西景德镇、河南汝州、福建泉州等地,开启一段段“酒与瓷”的奇缘佳话。

2025年3月11日,由腾讯新闻倾力打造、非遗传承官“汉酱·匠心传承”独家献映的《非遗探中华》第一季播出。这部纪录片带领观众深入徽墨、篆刻、汉绣、汝瓷四大国家级非遗项目,看传承者对非遗的守正创新。

余光中曾表示:“中文里有三个字进入英文,比如说‘茶’是我们送去的tea,我们的衣料就是那个‘丝’,英文叫silk,再下来就是china,就是‘瓷’。已经规划成西方语言的一部分。”

丝绸、茶叶和瓷器,不仅是中国对外畅销的三大商品,也是中国三种重要的文化象征,在中国和世界贸易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茶和瓷,早已超越单纯的饮品和器物,犹如沧海遗珠散落在广袤的中国大地,时时散发着文化魅力,书写着对文明的传承和匠心的坚守。

从景德镇的青花瓷到湄潭的翠芽茶,汉酱以“非遗探中华”为IP,将酒瓶上的凤鸟图腾化作文化信使,串联起散落大地的文明碎片,持续舒展匠心传承的画卷。

█ 从“朋饮”向“友饮”,以茶结缘、以酒会友

茶是人与人之间彼此辨别气味、自我陈说的有效媒介,是东方人的一种社交饮料。

林语堂在《茶和交友》一文中提出:“人类历史中的杰出新发明,其能直接有力地有助于我们的享受空闲、友谊、社交和谈天者,莫过于吸烟、饮酒、饮茶的发明。”

在他看来,三者对文化影响极大,所以餐车之外另有吸烟车,饭店之外另有酒店和茶餐,至少在中国和英国,饮茶已是社交上一种不可少的制度。

刘世仲表示,茅台与湄潭以茶结缘、以酒会友,开启一段段“酒罢去烹茶,酒渴也思茶,酒去茶又来”的美好生活诗意,品味阴平阳秘、动静结合的哲学意味。

·

相较于酒,茶的“友饮”特征更突出。近年来,茅台酱香酒公司持续培育消费群体、塑造消费场景,并重视家庭消费培育,深度践行从“朋饮”向“友饮”转变。同时,其打造个性鲜明的品牌文化调性,“茅台1935·寻道中国”“汉酱·非遗探中华”“贵州大曲杯·记忆里的味道”等品牌活动IP,不断提升产品情绪价值。

行业人士认为,“酒旅融合”“非遗IP”“茶海音乐会”……汉酱创新形式背后,是茅台酱香酒深入践行从“朋饮”向“友饮”转变最经典的尝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