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一号文件”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对于以高粱、小麦等为酿造原料的酒业来说,种子品质决定着最后的酒品质。


2022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期间,将专门围绕“种子创新与酒业”进行一场深度分享和讨论。对话嘉宾中除两院院士外,还包括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教授刘春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北忠等来自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每一位专家均在农业科研领域有着深入研究,这将是一场具备极高权威性、专业性的论坛。


同时,农业“芯片”等话题,或许可以让我们提前看到未来种业的发展方向,其将深刻影响酒业发展,因此值得关注。




为什么要关注种子?


好酒靠酿,更靠“种”。这一观念在今天的行业里已经成为共识,在广大消费者层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普及。


实际上,科学界对于酿酒原料的关注已经更加广泛。


比如,韩北忠教授曾提出,“粮为酒之肉”,生态原粮是生态酿酒的第一道关口,不同小麦品种对白酒发酵甚至品质将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专用型小麦品种的选育,已成为酒用小麦育种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因此,只有经过科学的研究判断,测天下吉壤为我所种,汇天下好粮为我所用,从“粮”心出发,才能不断酿造出好酒。


在企业层面,近年来大家也都更加关注粮食与种子。


茅台连续多年在茅酒之源举办祭麦大典,汾酒持续带着全国媒体走进种植基地,国台近年来也连续在河南举行“致敬麦农”……不仅形成了企业独具特色的IP,也在行业内起到了引领和示范


这些都体现了企业对原粮、种子的敬畏。他们在合理优化原粮基地建设产业布局的同时,还从原粮品种的选育方面紧抓每一环节绿色科学



今年8月,走进汾酒第一车间——全国主流媒体原粮(大麦)基地行活动在张掖山丹军马场举办。从一粒种子到一缕清香的旅程,便自这个“第一车间”开始。


在这次活动上,汾酒发布了“两粒种子”——“汾麦30”和“汾粮30”,通过比较实验,它们的制曲率和出酒率以及原酒酒样感官评分均优于现在所用原粮品种。


而这“两粒种子”,可以说把汾酒对清香品质的追求,从原粮基地又推进到更前端,让汾酒品控到源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类似的企业案例还有很多。


韩北忠教授还曾提及,酿好酒首先要加上白酒原料学的研究和应用,要探讨原料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定要建立酿酒原料的标准化体系,最终通过共同努力,提升白酒的品质,乃至推动整个农业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酒业关注种子十分必要,且意义非凡。




农业“芯片”的创新意义深远


在此次交流中,有一个重要的话题或将被谈论到,即农业“芯片”的创新与研究


农业“芯片”是什么?是种业,更直接的理解,其实就是种子。“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1年10月7日《人民日报》曾刊发文章《为现代农业研制“芯片”》,其中提出,利用种质资源研发出的作物新品种,在现代农业领域发挥着“芯片”的作用,体现着国家农业发展和农业企业经营的核心竞争力。


去年,高层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表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也是在去年,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正式揭牌,瞄准国家粮食安全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攻关种子创新中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


而每年的冬春季节,全国大批农业科研工作者进入海南开展科研育种工作,南繁基地一片火热。当前,南海之滨耕耘正当时,三亚也迎来了忙碌的南繁育种季。


在此背景下,这次围绕种子、围绕农业“芯片”的讨论,无论是时间、地点还是嘉宾,都可谓恰逢其时、相得益彰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专家提出,生物育种是种业创新的核心。因此,我国必须加大生物育种与产业化力度。


种业科技创新是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生物种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在哪里?其在酒业的应运前景如何?酒业企业应该怎么抓住产业链升级机会?


这些问题的答案,这场大会或将提供最有效的参考。


深度聚焦创新的2022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将于2023年2月20-23日在海南海口举办,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