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秋,且看古人饮酒的快意与“魔性”

今日,中秋节。


在全球华人心中,中秋节是一个至为浪漫的日子。农历八月十五,一轮圆月当空,代表着团圆和美好。而我们维系这份团圆,以及制造美好的体验,总是离不开“味道”。


过中秋节,会有熟悉的味道漫上心头、走上舌尖:月饼、芋头、莲糕、大闸蟹、栗子、石榴、柚子……当然也不会缺少酒的存在。



在以中华为核心的“汉字文化圈”里,中秋节是围绕着餐桌转的,节日习俗大多与味道形成了绑定。


这是华夏文明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起自唐,盛行宋,明清与春节齐名,那时起就流行着赏月、吃月饼、聚餐饮酒等习俗,今天这些传统内容仍被我们潜移默化接受并认可。


这个中秋,请跟随“好酒地理局”的脚步,以好酒为引子,来一场时空跨越,看看这三个时期,隐藏在古人中秋盛宴背后的饮酒快意和“魔性”色彩。


制图/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在唐朝,喝泛绿的酒

假如你一下穿越到了唐朝,震撼你的,不仅是大唐鼎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还有唐朝人的“豪饮”。



酒,是大唐的华彩之一。唐朝社会弥漫着重消费之风,酒成为豪放唐人的首选饮品,由此形成了聚众欢宴的盛事图景。


唐朝酒肆业因此风靡天下,不仅遍布在京都,乡间远邑也处处旗亭。在街市繁荣的长安城内,酒肆数目之多,高居饮食各行业之首,可谓何人不沽酒。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曲江酒肆外景 图源/《长安三万里》剧照


鼎盛的酒肆业,也造就了中国酿酒史上的一段“唐酒往事”。


年代久远,今人已很难知晓唐人中秋节饮酒的全景,但从历史的线索中能窥见一二。


终唐一朝,皇家贵族饮用的酒,都来自光禄寺“良酝署”。这是一种专供上层阶级喝的“御酒”,还在《旧唐书》上留下了名字:春暴、秋清、酴醾、桑落。


|《宴饮图》描绘了唐代盛行的享宴之风,长方形低案上放置着杯、碟、盘等餐具、酒具,两侧有端盘上酒的侍童,饮酒者或举杯畅饮,或细细品味。图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桑落酒,原产自河中府蒲州(今山西永济),“色比琼浆尤嫩,香同甘露仍春”,由于品质高,不仅专供皇家宴会,也被皇帝用来赏赐大臣。


官宦及大户人家喝的是自家酒。名臣魏征就是一名酿酒高手,他从西胡人那里学得酿酒方式,酿出了醁、翠涛,以大金罂内贮盛,“十年味不败”。


制图/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而普罗大众购买、饮用的主要酒品是“市店酒”。唐朝有活跃的民营酿酒作坊,时人称“酒户”或“酒店”,长安近郊新丰镇产出的“新丰酒”尤为知名。


唐朝社会对美酒的集体追捧,推动大唐酒类产品走向丰盛。


中唐学士李肇在《唐国史补》记录当时有14种名酒:郢州富水酒,乌程若下酒,宜春九酝酒,荥阳土窟春,富平石冻春,剑南烧春,山西乾和酒,岭南的灵溪酒、博罗酒(桂花酒),浔阳湓水酒,长安西市腔酒,虾蟆陵郎官清、阿婆清,以及学自波斯的三勒浆


可见,唐朝人不仅酿造传承下来的名酒,还开发出了新产品。


上文所说的三勒,指的是菴摩勒、毗梨勒、诃梨勒,是源自印度的三种植物果实,有一定药用价值,制成的三勒浆可视为一种药酒。


|波斯三勒浆引入唐朝后在长安城风行。不过,若想品尝此佳酿,只有到西域女子开设的胡姬酒肆。图源/中国丝绸博物馆


唐朝酿酒业尽管繁荣,但受限于时代,酿的无外乎是谷物发酵酒、果酒和配制酒。谷物发酵酒占比最多,还不能等同于现代黄酒,更多是一种“米酒”。


这种“米酒”多采用黍和糯米酿造,酒体颜色呈绿色,当时酿造模式又分清浊两类。清酒发酵时间较长,得酒度数较高、甜度较低、酒液相对清澈,产酒量低。


唐朝人酿造最多、喝的最多的,都是浊酒。这种米酒的汁液浑浊粘稠,米滓也漂在酒面上,泛泛然如同浮蚁,所以白居易诗中说是“绿蚁新醅酒”


|绿颜色的浊酒是唐酒的重要缩影,灯红酒绿一词由此而来,主要是发酵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群落导致。图源/网络


这种米酒甜度过高、酒度偏低,发酵和滤酒工艺也不成熟,但相比前人已有明显进步,比如,唐人会对酒醅进行加热处理,以及使用石灰降低酸度。


唐朝人还饮用一些配制酒。他们以米酒为酒基,串入动植物药材或香料,得到了生姜酒、乌蛇酒、地黄酒、艾酒、菖蒲酒、菊花酒、屠苏酒和松醪酒。


|唐代酿酒技术比起前人已有明显提升,人们开始将药材与酒结合,形成了具有药效的酒。


大唐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接纳外域,也让有别于中原的胡酒技艺传入了进来。唐之前少见葡萄酒,自唐太宗之后开始在内地试制,社会饮用量逐渐增多,并在军旅中风行。


需要注意的是,唐朝葡萄酒不同于现代自然发酵葡萄酒,它是以葡萄为原料、添加酒曲发酵的一种果酒。


|唐代鎏金蔓草花鸟纹高足银杯,与今天葡萄酒杯的造型颇为相似,这种形制是受到当时拜占庭风格影响。图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遥想一下唐朝人过中秋节。除了少数贵族喝点清酒,更多的爱酒人只能喝绿色的浊酒,或者带着动植物味道的米酒,再或者饮加曲发酵的葡萄酒,不能不叹一句“魔性”。


不过,唐朝人的饮酒快乐不会低于今人。丰盛的酒类产品、诸多的饮酒宴席,催生多种多样的饮酒风俗,他们发明出了佐觞的酒令、骰盘、筹箸、酒胡子、香球、动作令、对字令等,一些娱乐模式也演化到了今天。

熬夜喝酒的宋朝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繁荣的时代,也是科技、人文兴盛的阶段。


这一时代,酿酒业始终处在膨胀状态。


宋廷把酒当作专卖物品,大力扶植官营酒业,还设置酒务监管造曲、酿酒、售卖,“酒出官库”极大刺激了酿酒业的发展,各地酒类产品涌现。


北宋张能臣在《酒名记》中记载,北宋各地的名酒有237种。


|在张能臣《酒名记》中罗列的各地名酒中,个别酒楼具有代表性的酒,甚至多达3种。图源/中国黄酒博物馆


宋朝如唐朝一样,贵族饮用的“御酒”由光禄寺掌管,名为“光禄酒”。酒坛会用黄稠封盖,也称“黄封酒”。


相比这种仅供少部分人饮用的精品酒,更多的宋朝人喝的是官营酒业酿造的“官酒”,也称“官酝”。在宋朝的市面上,售卖的几乎全是这种酒。


|宋代,泸州凭酒业跃升为全国商税最高的26个城市之一。图源/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


前文已谈到,宋廷施行酒类专酿专营制度,禁止了民间的酿酒权,所以这个时代没了活跃的民间酒坊,但官宦、大户人家会在自家开瓮酿酒,用于饮用和馈赠。


宋朝士大夫酿酒,注重发酵工序、曲料比例,以及保持酿造容器的清洁,也能得到品质上乘的酒。


北宋苏东坡以米麦水三一酿出了真一酒,还用药材天门冬入酒,造出天门冬药酒。


|仇英代表作赤壁图,描述苏东坡友泛舟赤壁举杯属酒的场景。宋朝士大夫饮酒极为常见,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诗词57首,29篇写到了酒。图源/视觉中国


南宋杨万里是一名顶级酿酒师。他酿出的桂子香、清无底、金盘露、椒花雨,不仅有好听的名字,也因为酒精度较高、酒质清澈、酒色泛黄、香气芳烈,蜚声一时。


宋人在中国酿酒科技史上写下了重要一页。因为他们抛弃原来随意的酿造步骤,逐步改良工艺,酿出的优质酒因而达到了一个更好的境界。


宋朝能够产出了大量的“清酒”,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宋人在酿造过程中,增加了曲的用量。


不仅如此,宋朝酿酒师选取谷物原料更广,还会在糟床上重压收取酒液,并采用细编竹器过滤,也首次发明了了用瓶装酒。


|宋时东京各大酒楼,以羊羔酒为酒类招牌,售价八十一文一角。 图源/电视剧《清平乐》


相比唐人,宋人对酒的感受力更为炽烈。在宴饮中,他们爱喝桂酒、菊花酒、竹叶酒(浅绿的清酒),还新开发出羊羔酒、蜜酒、柑酒、荔枝酒、梨酒


宋朝的酒肆业也因此迎来了更大的繁荣。《东京梦华录》记载,在京都开封,从官方取得酒肆经营资格证的“正店”就有72户,参与分销的“脚店”不能遍数。


|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中非常显眼的正店,门口人头攒动,拥挤的宾客正在排队,里面则是觥筹交错的热闹场景。文物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当时发达的市井文化和商业娱乐,让宋朝人把夜熬出了新高度,这些酒肆就采取了“彻夜经营”模式。


所以,当你从唐穿越到宋,喝到的酒无疑是更好了,浊酒的颜色没那么绿了,另外还有黄色、红色、黑色、赤黑色的酒,酒味也从甘甜变成了劲辣。


|中秋前后,汴京城的酒楼都要经过一番靓丽装饰,以此吸引顾客品尝新酒。图源/电视剧《梦华录》

但大概率还是会感受到“魔性”。


当你经历了连续几天“欢饮达旦”“大醉”之后。中秋节到了,都城的酒肆举办大型的庆祝活动——“卖新”,官库带头以歌舞迎酒穿市,全城官员和居民都会参与到这场盛大狂欢。


结束之后,势必要喝上几个通宵。

明清,烧酒、黄酒烫着喝

明、清,也许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但却是古代酿酒史最为辉煌的阶段。

我们现在喝到的大多数酒,在明清时期迎来正式定型。有数千年历史的发酵酒摆脱了浊酒水平,正式升格到了黄酒。

元朝外来蒸馏技术传入,让谷物烧酒问世,呼声最高的高粱烧,就是今日蔚为大观的白酒。

|明代,古书中开始出现高粱被用于酿酒的记录。烧酒发轫距今至今不过600余年。

晚清时期,西方的葡萄酒和啤酒技术进入中国,让华夏酒界增添了新的体系。

由于时代不远,再加上资料详备,我们得以较为清晰窥见明清酿酒和饮酒的图景。

先看少数人喝的“御酒”。明朝光禄寺酿造的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内法酒”,而清朝贵族喝的是万寿酒、玉泉酒。

|乾隆款金胎錾胎珐琅嵌画珐琅执壶,制作运用了錾胎珐琅和画珐琅两种工艺,是一件中西合璧的金属珐琅盛酒器。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珍宝馆

在大众层面,有明一代,地不分南北,饮用最多的当属带甜味的低度黄酒,其次是米酒,还有一点烧酒。

明朝时期,黄酒已有南北之分。

北派黄酒酿造使用大黄米,而南派黄酒以江浙二省为核心,采用糯米为原料。尤其绍兴府山阴、会稽二县的黄酒,元朝已经闻名全国,明朝逐渐跃升为中国酒翘楚,进入全盛时期。

|绍兴黄酒以糯米为主要原料,汲取鉴湖水酿造,经过复杂的发酵和陈酿过程,其色泽金黄清亮,口感醇厚甘甜。

明朝时期,承接了元朝工艺的烧酒,开始流行用高粱酿酒,因其烈性,也叫“烧刀子”。有清之后,高粱烧在北方渐成风靡之势。

从清朝中期开始,北方各省的烧锅快速增多,北方阵营烧酒产量开始超越黄酒,喝高度蒸馏酒的兴致被调动了起来。

继明朝饮用黄酒之后,自清代中叶开始,饮酒风俗向烧酒倾斜,就此出现了南方黄酒、北方烧酒并行的局面。

《大清会典》记载,康熙二十六年之后,大小宴席“俱烧酒、黄酒并用”。这也与酿酒界的“北烧南黄”分布一致。

北酒以京晋冀豫鲁为代表,生产烧酒、黄酒和露酒。北京烧酒以辣烈著称,如今传世的北京二锅头,正是遗存。而山西知名的汾酒推出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领衔华夏烧酒界。

南酒体系也出现了一些烧酒,但仍以黄酒为主。尤其绍兴城北的东浦、柯桥、阮社一待,由于近鉴湖取水方便,再加上是糯米生产中心,吸引了大量酒坊聚集。绍兴府城内资金雄厚,外加生产技术人才齐备,也吸引不下百家酒坊创立。

由此可知,当人们在清代过中秋节,肯定会出现黄酒、烧酒一起喝的场景。

因为当时很多人还是偏爱黄酒。但黄酒价格贵、酒度低,一场宴席下来饮用成本较大,也要置办点口感强、成本低、高度数的烧酒。

让现代人看起来“魔幻”的是,明清时期的人们深信“酒不宜冷饮”,大概是受黄酒热饮的影响,所以也把烧酒烫热了喝。

《红楼梦》里写到,贾宝玉要喝冷酒,但薛姨妈坚持让他“热吃下去”,不然“伤及五脏”。

|《红楼梦》第八回写贾宝玉在梨香院吃冷酒,被薛姨妈等人劝阻,理由是“酒性最热,若热的吃下去散得就快,冷的吃下去便凝结在内”。图源/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

行文至此,一场热闹的饮酒穿越剧,也就进入了尾声。

唐宋明清藏于历史纵深处,是一场旧梦。

今天的人去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喝什么吃什么,触动更多的是昔日的风华、古老的气度和鲜活的遗存。这些至今仍保留在我们的文化里,随时会出来成为我们“觉醒的血脉”。

就像到了中秋一样,人们会不自觉参照和对齐古代的习俗,本就是文化的致敬和精神的寻根。

中秋到了,喝杯好酒。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视觉中国)


参考文献:

[1]王赛时.中国酒史[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定楹.中秋起源与习俗[J].八桂侨刊,2004.

[3]洪光住.中国酿酒科技发展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关注好酒地理局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

原文转载请在公号回复【转载】联系授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