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速读

AI阅读分析中...

探险、徒步、越野、Citywalk……无论是勇敢者的探索欲,还是好奇心的驱使,又或者只想寄情山水,在慢生活中享受一段闲暇,你都无法拒绝广西。


作为大陆南端的斑斓一角、面向北部湾的中国门户,广西不仅集中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创造出令人销魂的鲜活滋味。


走进田园、果林,丰饶的物产,吐露自然的芬芳;穿梭于烟火街巷,寻常饮食也有鲜亮滋味。


广西人熟谙野味、山珍,善于激发食物的风味,且善发酵,再加上多民族饮食习惯的碰撞融合,形成了酸、辣、鲜、香的饮食精髓。会吃的地方,也一定懂酒。图源@视觉中国


在那里,水土、气候造就的酒香,又在独特的地貌条件下获得延伸——洞藏,是属于喀斯特地貌的得天独厚。


而广西,刚巧得其精髓。


大陆南端的喀斯特秘境


喀斯特地貌在广西绵延9.87万平方公里,占全域总面积的41.57%。其中,桂西、桂北和桂中地区,是喀斯特地貌的主要集中地带。


在上述区域,这一古老的地貌类型,除了表现为抬眼可见的青翠峰丛,还有溶洞、天坑和神秘的暗河。


▎大名鼎鼎的桂林山水,就是喀斯特地貌的神奇造化。图源@千图网


如果以南宁为中心,开始一次喀斯特地貌探索之旅,行车18公里就可抵达伊岭岩风景区。那是一座典型的喀斯特岩溶洞,素有“地下宫殿”之美称。


隐藏在南宁市北马山县的金伦洞,则是广西最大、最深、最长的原始石漠溶洞之一,洞内“天河倒影”等地下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与南宁市西南部接壤的崇左市,拥有一座冰雪溶洞——龙宫仙境。近3万立方米的冰洞,是获得大世界基尼斯认证的全国最大的冰雪溶洞。冰梯田、冰乳石,如梦似幻,很难想象这里竟是南国一隅。


在广西巴马的群山之间,"长寿之乡"的标签与百魔洞的"神奇疗效"相互交织,编织出一个现代版的养生神话。图源@视觉中国


如果从南宁向北至河池市,抵达长寿之乡巴马县的百魔洞,这里有“天然磁场疗养圣地”的美誉。由于靠近盘阳河出水口,百魔洞口泉水潺潺,洞内清幽神秘,高达39米的巨型石笋宏伟耸立,需要十几个人才能合抱。


坐落于河池市东缘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拥有棉花天坑、长生洞和天门山等自然景观。棉花天坑,深约326米,宽约305米,形状像一个巨大的漏斗。那里是刺激的代名词,住悬崖酒店、荡悬崖秋千、爬天坑天梯,或者干脆挑战攀岩(飞拉达)……


如果从河池向西抵达百色市,还能去乐业县探索庞大的天坑群。其中的大石围天坑地下,原始森林面积达9.6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这座垂直深度为613米,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20米,其容积约0.8亿立方米,单级天坑是另一项世界第一。


大石围天坑群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具有稀少、奇特、险峻、恢弘、壮丽、秀美、生态环境独特的观赏价值。图源@视觉中国


前文所述,不过广西喀斯特奇观的一小部分。真实的广西难以言喻,唯有用脚步细细丈量。


喀斯特地貌不光带来了旅游资源,还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的生产活动。于是,酿酒业因地制宜,让洞藏成为桂酒的特色之一。


洞藏,米香的延伸


即便仅从现代产业来看,广西的洞藏酒史也颇有年头。


1958年,河池市东南部,宜山县德胜红兰酒厂在观音山脚下建厂。政府特批,允许酒企将近旁的大风光岩洞,用于贮藏酒品。


2008年,企业在并购后并更名为广西德胜红兰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洞藏的习惯延续下来,并积累了多个年份的米香老酒。如今的金德胜系列产品,便由不同年份的洞藏基酒搭配调制而成。


而传统的红兰酒,为宜州市德胜镇当地壮族传统特色佳酿,也是宜州市“市酒”。德胜红兰酒传统酿造技艺还入选了广西“非遗”。


同为河池市下辖的南丹县,今丹泉集团洞天酒海所在地,也在多年前就开始了小规模洞藏。


丹泉酒业老酒储藏区中最早的一批基酒,来自1956-1959年。图源@好酒地理局


而在河池市东缘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劲牌注资的广西天龙泉酒业,打造出了棉花天坑长生洞洞藏酒库。


背靠劲牌的科研投入,天龙泉酒业成为广西白酒行业内率先实现制曲、酿造、勾调、包装全过程的“四化”生产,并配套安捷伦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德国罗威邦浊度仪等一整套先进的白酒分析仪器。


2024年5月,天龙泉酒业扩大了棉花天坑长生洞洞藏酒库库存至近500吨,并追加固定投资1亿元,新建了一座可容纳10000吨陶缸的酒库。


放眼广西酒市,绝大一部分区域都是米香型白酒的天下。而大多数人眼中,米香的地标在桂林——那里也是洞藏酒的活跃地带。


图源@视觉中国


一城山水所孕育的三花酒,代表着米香型白酒的某种高度。


始建于1952年的桂林三花,曾是桂林市首家食品工业国营工厂。桂林下辖全州县,也在两年后组建了全州县酒厂(今湘山酒)。


在1963年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桂林三花与湘山酒(曾以“全州三花”为名)共同入选“全国优质酒”。


后来,人们将五届全国评酒会选出的仅次于“国家名酒”之外的53种“优质酒”,统称为“53优”。这是桂林三花和湘山酒的历史荣誉。


今天的桂林三花拥有一个产品系列——象山洞藏。没错,其洞藏基地就建在漓江之畔、象鼻山的腹内空间。


象鼻山也称漓山,位于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图源@视觉中国


沿着漓江往上游走,还能邂逅另一处洞藏基地——集藏酒、餐饮、体验于一身的穿山岩酒窖。


经营者对天然溶洞加以改造,将靠近洞口的区域,建成餐饮店;深入山体内的广阔空间,则被建成洞藏基地,容纳无数陶坛在洞中呼吸。


除了用于基酒和成品酒的洞藏,还有一些缓慢的发酵在洞内悄然进行。这家酒企在米香的基础上,研发出一款由新鲜桂花发酵而来的桂花酒。酿造时需将新鲜桂花放进陶缸,置于溶洞中发酵三年,然后再跟稻米混合发酵一段时间,最后蒸馏得到。高度版有42度,入口柔和、芳香四溢。


图片

穿山岩溶洞的山体,名为穿山,自古以来,久负盛名,是桂林十大名山之一,国家级AAAA级风景名胜区。图源@穿山岩酒窖


在漓江上游的桂江流域,五通镇上的义宁洞藏酒业,同样依托于天然溶洞开展洞藏。突出的花香味,是其产品特色之一。


透过洞藏,「好酒地理局」看到的是桂酒企业因地制宜的创新探索。借由洞藏,一些米香型白酒企业获得了品质和消费体验上的延伸。


好逛的酱香“现场”


论规模和建设的完备性,在河池市南丹县,由丹泉集团打造的洞天酒海,称得上全球独一份。


22年前,经过多次考察,改制后的丹泉集团开工动土,准备将紧邻厂区的天然溶洞建成可以观光体验的洞藏基地。


蔚为壮观的洞天酒海,是丹泉酒业选定的坐标,也代表着南丹最显性的风土特色。图源@好酒地理局


自2004年动工,耗费10年、投入3.5亿元,今天的洞天酒海基本成型,并于2013年开放参观、2015年被认证为AAAA景区。


至今已有近400万人次造访此地,领略自然与酒相互作用,亲身体验洞藏的魅力。


制图@好酒地理局


不同于其他酒企的洞藏基地,洞天酒海内部空间广阔,游客可乘坐观光车进行游览。


下车观光,走在潮湿的地面上,时有水滴在耳畔“叮咚”,或者干脆滴落在头顶。仰头观望,就遇上了彩光打在钟乳石上的奇幻。


从地下涌出的清泉,顺着岩缝中喷涌而出,跌落数米,如烟似雾,声势像浪潮一般。时而又潜入岩层,化作暗河继续流淌。丹泉酒业的酿造用水,就取自这条经过木化石层层过滤的“地下酒河”。


很难想象,一栋8层的楼宇,竟在洞中拔地而起。数以千计的陶坛,排满每一个楼层。这就是洞天酒海中的著名打卡点“金屋藏酒”,6300吨酱酒存贮存在此。


像这种充分利用洞穴环境的设计,藏酒洞中还有许多,促成了丹泉巨大的藏酒量。图源@好酒地理局


再往深处,容纳1900吨酒的“天下第一坛”顶天立地,带来了关于“宏伟”的另一重震撼。


走过依自然之势精心设置的“打卡点”,还有广阔、沉静的老酒储藏区等待来客观摩。


这片分区贮藏、整齐排列的区域,用一坛坛酒,呈现了丹泉酒业的发展来路。最早一批基酒,来自1956-1959年,按照酿造时间,一路排列至今。每一个年代分区,不光标记着时任厂长的名字,还追溯到了当时的酿酒师傅。


从规模来看,洞天酒海以13.3万㎡的面积,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最大的藏酒洞”称号。目前,已有8万多吨酒贮藏在此。


摄影@好酒地理局


无论四季,洞中温度稳定在16-17摄氏度,湿度为80%-95%RH。前后两个洞口,确保了洞中的通风条件。洞天酒海里,于是形成了恒温、恒湿、恒氧、恒风的贮存环境。


除了丹泉集团这样扎根本土的酒企,也有外界酱酒企业看上广西的洞藏禀赋。华茅酒就曾在巴马县百魔洞打造洞藏基地,为客户提供私人洞藏服务,以期洞中强大的磁场和充足的负氧离子,为酒体带来更好的变化。


桂酒在生长


在酿酒业的众多争论热点中,洞藏酒可以算作其一。


实际上,不少发力洞藏的企业已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对酒体变化的跟踪和监测,还是开展消费体验的实操。从整个酿酒业来看,关于洞藏酒的科学研究,也已持续多年,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早在2016年,《食品工业》杂志就曾刊发由姚婷、游京晶完成的《贮存条件对白酒原酒品质的影响综述》。


文中提出,地下酒窖、山洞等能提供恒温、恒湿的环境条件,原酒受季节气温影响小,各种反应得以自然平缓进行,给酒的老熟创造了良好环境,酒的风格稳定,且损失较少。


摄影@好酒地理局


简而言之,白酒的风味成分,除了因白酒生产工艺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贮存过程中,不同物质相互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


一般而言,贮存过程中,白酒的风味物质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陈香物质增加、辛辣味减少;酒中醇、酸、醛、酯类成分不断进行新的调整,有的成分消失或增减,也有一些新成分产生。


最近十余年,各地洞藏酒企纷纷探究洞藏对酒体老熟的影响,以及洞藏过程中酸、醇、酯等微量元素的变化。


不同酒企的研究和实验,得出的结论几乎都指向,采用洞藏工艺贮酒,不光可以降低贮存过程中的损耗;洞中恒温、恒湿的条件下,酒体将经历缓慢而匀速的自然老熟,有利于提高酒质。


▎环境因素中,湿度、温度、光照对酒老熟的影响最大,洞中这些指标都趋于稳定,可以达到更好的陈化效果。摄影@好酒地理局


关于洞藏对酒质的影响,丹泉集团也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跟踪和大量实验。


“我们将洞藏跟非洞藏的酒体拿来对比,发现经过洞藏的酒,口感特别优雅、特别细腻,闻香也特别柔和。”丹泉酒业总经理潘正富说。


丹泉集团总工程师覃建良将洞藏比作“慢火炖猪蹄”。因为洞天酒海温度较低,且恒温恒湿,酒体老熟是缓慢而匀速的,乙醇和水可以实现更加充分的缔合,酸类、酯类、醇类等不同物质的含量,在长期贮存中变化,从而带来更加舒适、优雅的酒体。


对桂酒企业而言,洞藏所带来的,不光是品质方面的个性化,不少企业借由洞藏实现了与消费者的直接对话。洞藏作为白酒消费体验,也与当下火热的广西旅游相辅相成。


摄影@好酒地理局


以洞藏为切口,可以看到桂酒企业关于创新的共识。


不难发现,今天的广西酒市,已在米香的根基上,生长出各种不同的风味特色和消费体验。乃至跳出米香,也已经在丹泉等酒企身上实现。


但无论如何,品牌或大或小,桂酒企业无不带有鲜明的地方印记。开展洞藏,或者探索其他创新方向,不同的分岔各自成长,桂酒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