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游金沙 天生醇柔”——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科学价值论坛活动成功举办。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海受邀出席,并在论坛上发表分享。
杜海从地理气候、微生物塑造、实验成果等维度,对金沙酱酒的品质密码进行了科学解读,为白酒行业探索产区特色与科学酿造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
首先,杜海团队在制曲与微生物塑造方面的三大关键发现,推动着金沙县产区的品质优势表达。
一、曲房改造显著提升“微生态上限”,改造后曲房内细菌总量提升23.6倍,关键产香菌Bacillus丰度达未改造仓的4.2倍,风味物质表达更突出。
二、功能菌剂有效稳定“产香位点”,加菌仓内细菌量提升200-1158倍、真菌量提升2.1-3.2倍,能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都维持稳定产香能力。
其三,理化节律精准驱动“关键风味”形成,研究发现二次翻曲至出仓阶段,酸度回落、还原糖降至最低(水分约10%)的理化窗口,正是吡嗪等关键风味物质的形成高峰,为工艺精准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于系列研究,杜海最终提炼出解码金沙品质的“三大科学发现”,构建起上游酱酒品质新表达体系。
一是“缓温效应”,缓慢温变节奏维持了酿造菌群平衡,使风味物质释放更持久、酒体更细腻。
二是“微生物多样性保护层”,通过功能菌剂强化与工艺优化,有益菌群比例提升,让金沙酒体风味更稳定可控。
三是“风味前体物质富集”,赤水河上游独特的生态与工艺条件,使金沙大曲成为吡嗪、酚类等风味前体的富集载体,赋予金沙酱酒更突出的酱香、更丰富的花果香与层次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