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于2020年2月正式成为葡萄酒大师(MW),成为首位中国籍女性MW。 葡萄酒大师都各有所长。刘琳MW的品鉴能力得到酒评界的许多大拿背书。法国最有影响力的酒评人之一Michel Bettane,曾如此描述她: “刘琳MW的天赋异禀经常让我惊奇并欣慰。她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当下酒评人中稀缺的。她知道如何解读葡萄园,酿酒车间的构造和陈酿环节的设置,及其对于葡萄酒意味着什么。她也很有主见,从来不受旁人或者继成的观点左右。她一定能为葡萄酒世界作出非常重要的贡献。” 著名葡萄酒作家、旗舰品鉴组织“欧洲大评审团”(Grand Jury Européen)创始人之一Joel Payne表示: “我是在准备葡萄酒大师的考试中碰到刘琳MW的。这个级别的考试让许多学生煞费苦心,但我立即就清楚地感受到,她早已具备通过考试的所有能力。 她拥有种植和酿造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非常精准的味蕾,强劲的记忆力,以及清晰的表达力。而她能用非母语做到这一切更让我充满崇敬。如果她住在附近的话,毫无疑问我们品鉴团队将为她永久性保留一个席位。” 而另一位耳熟能详的酒界大神Andrew Jefford也对她毫不吝啬溢美之词: “刘琳MW是一位非常敏锐并充满智慧的品鉴人。她富有教养和知识,但从不拘泥于成见,拥有令人艳羡的品位。她不仅能快速地读懂一支葡萄酒的本质和可圈可点之处,更能推及其在葡萄酒广阔世界中的位置。 她对不同类型葡萄酒的品质都相当熟稔,从入门级别直到奢侈品类的品质如何判别,她了然于胸。而她赏鉴美食的造诣,也使得她不仅能轻松驾驭餐酒搭配,同时对葡萄酒最重要但又极难判断的参数之一,‘适饮性’的解读游刃有余。” 这周,刘琳MW推出了首份波尔多期酒品鉴报告,并正式将工作重心转到酒评。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第一时间采访了刘琳MW,一探究竟。 ▲刘琳MW 问:可否介绍一下您自己?您出生在哪里?在哪里学习的葡萄酒?在成为MW之前的工作经历如何? 我出生在浙江杭州,2005年起生活在欧洲。WSET四级在奥地利葡萄酒学院学习。上MW课程时,学院总部在伦敦,但真正的课堂都在教室外面。我学习葡萄酒的过程,就是在各个葡萄酒产区之间走动。大部分时间在欧洲产区,也去过几个新世界产酒国。 成为MW之前,我做过投资咨询,在苏格兰威士忌公司工作过。之前几年主要在酿(葡萄)酒、品鉴,做些葡萄酒评审工作,也为自己家和其他西南产区的一些小酒庄经营些出口业务,同时还有一家香槟酒庄,以及一些烈酒出口。 问:如今生活在哪里?可否透露一下您是几零后?什么星座?(可以选择不回答) 法国西南,卡奥产区。我是七零后的天蝎座。 问:为什么选择做酒评家? 2020的前半年,跟许多人一样,突然有了很多思考未来的时间。尤其是自己究竟想干什么。我一直热衷于享受并分享美好事物,酒评挺符合自己这一天性。 今年期酒,碰上很多买家朋友,他们来不了波尔多尝酒,又信不过隔空投递样品的品鉴评分,就委托我帮助品鉴。而媒体朋友听说以后,对我发布的酒评也持非常欢迎的态度。算是一个应时而生、水到渠成的决定。 问:对于你而言,独立酒评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最重要的是不受利益因素的干扰,相当于一个独立于生产者和销售系统之外的,来自第三方的中立观点。 独立酒评的职责是忠实地向潜在消费者描述酒款,包括现状、适饮性、陈年潜力等,有时候可能会涉及性价比的考虑。 其存在的意义,是做葡萄酒的星探/监督员,消费者的守门员。所以我这个决定也会牵涉到调整和放弃一些工作机会。 和书评、影评一样,酒评一定也会掺杂着浓厚的个人倾向,虽然这是所有的学院派体系希望避免并不愿意承认的。我不觉得个人倾向有什么问题,相反非常重要,它帮助消费者决定是否愿意追随酒评人的推荐,所谓知己,都是有相似的口味和葡萄酒价值观。 问:作为第一位担任酒评家角色的中国葡萄酒大师,您将在中国的葡萄酒行业里将担任什么样的角色? 这个角色对我来说也是全新的,一定会有许多挑战。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走出专业人士的小圈子,服务于市场。 我想,一个生长在中国、会说中文的酒评家在描述酒款时,所启动的文化内涵和核心精神会自然而然带有中国音色,这应该比翻译国外酒评家的品鉴词,更能够引起一般消费者的共鸣。 问:您将着眼于哪些产区作为您的品鉴重点? 我会着重品鉴跟中国市场关联度较高,同时自己擅长、也感兴趣的产区,波尔多、勃艮第和罗纳河谷会是重点,当然也会继续关注其他产区的新动向。 问:您觉得您在酒评上的优势会是什么? 一是过去的品鉴积累了庞大和扎实的数据库; 二是我自己也酿酒,在很多技术问题上的反应会相对敏锐,这不仅会进而影响到对品质的判断,也是酒评家的立足之本; 三是我生活阅历还挺丰富,这会涉及酒评内容的丰富性和延展度; 四是我喜欢的酒类型很多样,挺有口福; 最后来说,我在产酒国,离我的品鉴对象都不远,而因为酿酒师的圈子,探一点“内幕消息”也并不难。 问:新媒体时代,您是如何看待“人人皆是酒评家”这种说法?您认为中国有诞生独立酒评家的土壤了吗? 人人皆是酒评家的另一层面就是,人人又都不是。新媒体催生了很多信息,但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是优质的。如果在隔壁老王和一位专业可信的酒评人之间,让普通消费者做选择,我想大多数人应该会选择后者。 但如何让优质信息能够脱颖而出,是困扰很多人,也包括葡萄酒行业的问题。只要能解决这个症结,我相信中国市场就有独立酒评家成长的空间。知难而退总是明智的做法,但惊喜只能来自迎难而上。 问:您对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前景如何判断? 整个行业经历过了大洗牌,国际大品牌开始入驻并立稳脚跟,逐渐与中国的环境对接和适应,国内现有品牌也在一个更多样化的市场环境中浸润、变化和调整。 在一线市场,葡萄酒流行趋势完全与国际成熟市场接轨。同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市场板块还在初级阶段。所以中国市场是一个相当多元化,又有潜力的市场。 另外,以葡萄酒教育来说,中国过去5-10年的成长速度是值得欣慰的,这为整个行业稳步前进都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但同时,市场消费和购买行为,总体来说还远远落后于葡萄酒从业人员的进步速度。很多酒还属于圈内叫好,圈外不叫座。包括葡萄酒媒体也是,很多时候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活动或品鉴沦为“业内自嗨”。 这个供需矛盾可能是目前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最大瓶颈。从国内葡萄酒教育机构的朋友那里得知,参加WSET或其他品鉴课程的业余爱好者比例日渐增长,时间也许是唯一的解药。 问:您对当下中国国产葡萄酒有何看法? 我对国产葡萄酒了解相当有限,回答这个问题只能就我喝过的样品来说。大致的感觉是,有相当多的葡萄酒具备国际优质葡萄酒的质素,但定位上面可能还需要一些经营者做些不同角度的思考。条条大路通罗马,有时候平民化可能会带来更成功的商业成果。 问:您的酒评将会以哪类语言发布,消费者可以通过何种途径查看这些酒评? 目前会用中文发布,主要在我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葡萄酒大师姐)和其他一些重要的中文葡萄酒媒体上做发布。下半年也会在我的网站上发布,便于查询。 纯粹的酒评外,我也会写一些跟产业发展有关的评论,以及与解读葡萄酒相关的一些科普性文章。 现阶段,绝大部分的内容不会设阅读权限,一小部分内容(比如期酒的完整品鉴词)会收费。之后的话,可能会逐步增加收费订阅的内容。 问:作为一位酒评家,您认为应该如何平衡商业和酒评独立性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是我思考再三的环节。 酒评机构的商业生存能力十分脆弱,因为有很多敏感的利益冲突必须主动规避,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于读者群的付费阅读习惯。起始阶段,我会在我的公众号上对设立“付费”阅读的选择,相信如果内容翔实有用,读者会自愿支持。 时间允许的状况下,我也会接受其他收费工作项目:选酒顾问、品鉴活动(沙龙、晚宴、大师班等)、行业协会组织的总体推广项目等。如果能顺利生存下来,也会给后来的人留下继续的空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