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经过去了1/3,疫情对白酒消费的影响仍未过去,特别是由于国际形势和宏观经济的压力积累,高端白酒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在这种不确定性中,酱香型白酒或许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之前的高端定位属性优势,反成为很多酱酒品牌的致命危机。 ❶ 从贵州星力说起 把全年的茅台酒配额拿去银行抵押贷款,这种“操作”是不是有点超现实?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贵州星力百货以164404瓶飞天茅台酒作为抵押,向贵阳银行借贷到2.3亿元资金,债务期限三年,从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对此,贵州星力方面回应称,“绝非以茅台酒‘抵押’套款”。 背景资料显示,贵州星力百货于去年中标,成为茅台在贵州省发展的首批商超、卖场服务商之一。与贵州星力同时中标的另外两家公司,分别是贵州华联综合超市有限公司和贵州合力购物有限责任公司。 三家公司共获得飞天茅台酒配额200吨,贵州星力中标茅台酒配额为80吨。如果按照每吨茅台酒折合2000瓶计算,贵州星力所获年度配额即为160000瓶,按媒体报道所说,这家公司几乎把自己的全年配额都拿去做了贷款抵押。 关于此事背后的来龙去脉,我们尚不得而知,但如果茅台酒市场动销如常、一瓶难求,恐未必有此一桩风波。 根据贵州茅台的年报显示,2019年,公司实现总营收888.54亿元,同比增长15.1%;净利润412.06亿元,同比增长17.05%。在体量规模巨大的基础上,茅台仍跑出了15%的可观增速,但对于2020年,茅台在年报中再次确认了降速计划:收入同比增长10%。 当然,茅台制定的10%年度计划尚早于疫情发生,但从市场实际情况看,实现10%增幅也绝非易事。 1月上旬,茅台酒市场价格几乎触及3000元,随后在震荡调整中下行至2000元/瓶至2100元/瓶低位,至三月底跌幅超过20%,至4月下旬,包括北京、贵阳、广州等标杆市场的茅台价位普遍回升至2300元/瓶左右。 如果说春节后的价格回调是正常现象,库存方面的压力陡增则是显而易见的。有贵阳当地商家表示,年前以高位水平入手的大批量茅台酒,至今动销有限,且在现有市场价格下,只能少量出货周转资金,无法承受大量出货所造成的损失。 联系贵州星力以全年茅台酒配额向银行抵押贷款,经销商在市场端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❷ 酱酒的一季度过得怎么样? 茅台尚如此,其他酱酒的处境又如何呢? 作为茅台之外的另一酱酒龙头,郎酒第一季度把更多力量投入到基础升级建设上,先后成立郎酒庄园有限公司,发布实施“三品战略”等,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郎酒准备打“持久战”的一种表现。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直言,这几个月的销售回款问题,对郎酒造成了直接冲击,整个2月几乎没有回款,而3月和4月,郎酒的政策是“对于平时遵守秩序的商家,不但不催回款,还会去帮助他们过渡难关”。 我们注意到汪俊林的另一句话,“(郎酒)原计划2020年实现150亿元的营收目标,但就算最后没有实现,又有什么关系?”相比于计划,汪俊林更看重经销商是否能活下来,消费者是否得到品质享受,员工生活是否不受影响。 郎酒2019年营收在120亿至130亿元之间,如果今年营收低于150亿元,则意味着年增幅很可能低于20%。 无论茅台的10%,还是郎酒的20%,虽比自身前期增长有所放缓,但横向对比于众多酱酒企业,恐怕已是非常“乐观”的数据了。 来自仁怀的消息显示,尽管绝大部分酱酒企业已恢复正常的生产和营销工作,但市场动销和回款并未见转机,有受访酱酒企业表示,即便不算渠道上的存货,春节期间造成酒厂库存积压便超过1000万元,如果二季度销售、回款无法好转,厂家恐难以维持。 一季度的艰难,大概率会影响到全年。 在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左右脑策略咨询机构总经理权图看来,在特殊时期的影响下,不同企业因品牌和渠道掌控力不同,市场受影响情况也会有所差异。 权图认为,茅台之外,就众多二线酱酒企业而言,春节之前的渠道库存量较大,2020年第二、三季度销量估计会有30%左右下降,如果到四季度能够恢复销售增长,全年尚有望与2019年持平。 ❸ 酱酒的泡沫有多大? 疫情下,各酒种的消费均受到抑制影响,为何酱酒危机感更强烈?因为酱酒的泡沫更大。关于酱酒,在“稀缺、高端”的整体性表述之外,还有很多细节。酱酒产量约占白酒总产量的5%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白酒总产量为785.9万千升,酱酒产量不足40万千升。 这40万千升产量,撑起了酱酒1350亿元的年营收,折合下来,相当于每瓶酱酒均价168.75元。而白酒行业2019年营收总额为5617.82亿元,折合35.74元/瓶。也就是说,酱香型白酒出厂均价是行业平均水平的4.72倍。 茅郎习作为酱酒三甲,产量、营收都占据很大比重。去掉三大品牌,酱酒产量约为27万千升,营收约251.66亿,折合46.6元/瓶,是行业均价的1.3倍。仁怀非茅台酒企上年实现产量23.6万千升,营收超过200亿,均价42.37元/瓶,是行业均价的1.19倍。 以上包括一些估算数据,也忽略了白酒产量统计口径的度数等相关问题,与实际情况必然存在一些出入,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酱酒产业现状。在消费端,酱酒的价格表现却大幅跃升,即便一些知名度、影响力较小的酱酒品牌,也有可观的渠道加价率,市场价低则三五百,高则上千元。 在浓清酒,不乏价格在百元以下、100至300元区间、400元价位的名酒品牌超级大单品。仅从价格表现看,很多酱酒“小众”品牌,却能高于前者。略高于行业均价的出厂价、普遍较高的市场价,表明目前的酱酒“泡沫”较大。在消费低迷、动销不利的环境下,酱酒“高举高打”模式,很可能有更大危机。 ❹ 9月,金色还是灰色? 今年中秋与国庆“两节合一”,现在距离节前销售旺季,还有约5个月时间。对很多酱酒企业,这是至关重要,甚至是生死攸关的5个月。在春节旺季消失之后,如果中秋前仍不能有效激活市场,企业资金链将面临断裂危险,甚至无力收购高粱开展下一年的酿酒。 外部环境变化,酱酒面临至少三大挑战。一是高端消费能力的衰减,对酱酒影响最为直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Q1国内GDP下降6.8%。这种经济形势的变化,对高端消费的抑制作用显而易见。今年一季度,奢侈品市场已遭重创,同样以中产阶级、中高收入人群为主要目标的酱酒,势必受到很大冲击。 二是消费场景变迁,对酱酒十分不利。到4月下旬,餐饮行业已大面积复工,但细分来看,回暖表现更活跃的是小吃、快餐、外卖等业态,高端餐饮酒楼的经营状况仍不景气,很多处于复工不复市的坚冰期。有观点认为,这种餐饮场景转变,会延续至疫情之后,人们形成新的餐饮理念,聚餐消费比例逐渐减少。 以高端定位为主题的酱酒,以往更侧重聚会、商务等消费场景,这种消费变化对酱酒是一个潜在挑战。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悬念,便是消费理性程度大大提高,酱酒的“高加价”模式将受到强烈冲击。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存款增加6.47万亿元,同比增加4000亿元,存钱背后,是更加理性的消费。 浓香和清香白酒的价格结构,与品牌关联度很强,名酒品牌基本掌控着高端话语权,区域性品牌则以中档价位为主体,地方品牌以大众化产品为主。反观酱酒,品牌对市场价格的决定性相对较小,很多中小酱酒企业靠“故事营销、包装营销”便打出高价产品,不成体系的价值形式,显然与理性消费相悖。 更进一步来说,诸多酱酒企业的产品与营销,都难称理性,产品同质化高,区隔性弱,市场周期短,缺少稳固的主线产品;营销战略则随机性强,聚焦与规划不足,对单一客户的依赖度较高,缺乏稳固的根据地市场。贵州茅台在其2019年报中重申了10%的年度增长目标,这意味着近90亿元的销售增长。 在理性化、品牌化的消费趋势下,更多酱酒消费者将选择茅台及其系列酒、郎酒、习酒、国台等知名品牌。酱酒品牌集中度大大提高,也意味着一般酱酒品牌的生存空间被大幅压缩。随着外部形势巨变,“顺风车”被生存危机所替代。 在这场激烈的弯道竞赛中,更多酱酒企业能否重启、固化消费,留给他们的时间,或许不会超过五个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