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南北疆,焉耆在中央”。这片神奇的土地,酒香愈浓。


6月19日,中菲酒庄“迎风菲杨”新酒标发布会在京举行,“尽欢”和“干杯”两款新品与简洁的新酒标一同发布。这个诞生于新疆焉耆戈壁滩上葡萄酒品牌,自2009年建庄,还是第一次推出百元以内的易饮型产品。


从1998到2018,焉耆产区刚好走过20年。在此期间,当地政府陆续推出全方位的扶持政策。随着各路资本涌入,焉耆从戈壁滩变成葡萄绿洲。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注意到,最近两年,焉耆的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告别快速扩张阶段,中菲们的新近变革里,映照着焉耆葡萄酒当下的产业转型。



政府与葡萄酒“信徒”

共舞焉耆20年


焉耆本非酒城。1997年,办过砖厂、建过皮毛厂、又做过边贸生意李瑞琴回到焉耆县,决心在戈壁滩上建造葡萄园,在一些亲朋熟人眼中,“这女人疯了”。



但李瑞琴根本顾不得旁人的眼光,她快节奏奔走于新疆农科院和中国农科院之间,为了论证戈壁滩开发葡萄项目的可行性,先后投入200多万,都是她艰苦创业好些年积攒下的血汗钱。最终,这位16岁便开始创业的女性成为焉耆“第一个种葡萄的人”,注册成立仪尔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1998年起,当地政府开始扶持焉耆葡萄酒产业发展。据李瑞琴回忆,开荒的第一年,资金紧张、劳力奇缺,是当时的县委书记筹集资金帮她采购了第一批优质葡萄苗。四年之后,仪尔基地的葡萄再吐新绿,李瑞琴注册成立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焉耆第一家葡萄酒庄开始走到台前。


接下来近十年,焉耆葡萄酒产业规模逐渐显现,政府层面着手打造葡萄酒产业园区,并于2008年聘任知名酿酒顾问、北京农学院教授李德美担任焉耆县葡萄产业园区顾问。


焉耆葡萄酒产业真正纳入经济发展规划是在2009年,全方位的政府扶持也是由此开始。这一年,县委书记主持召开自治县葡萄基地土地招租方案讨论会,葡萄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焉耆还首次承办了中国葡萄酒行业年会。


现在来看,乡都酒业之外,焉耆另外两家明星酒庄均创办于这一时期。


2009年,河南人纪昌锋创办了中菲酒庄,他本人农村出身,涉足葡萄酒之前,已经在其他行业干出一番事业。次年,一位名为陈立忠的女性建立天塞酒庄,而在此之前,她做过法官,并经营过汽车服务公司。同期出现的还有元森、芳香庄园、瑞峰等一大批酒庄。


陈立忠


正是从2009起,焉耆葡萄种植面积快速扩大,产量快速增长,到2012年,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期间,当地政府扶持葡萄产业的相关政策不曾间断,先后成立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等,并编制了《焉耆县葡萄产业发展规划》和《焉耆县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总体规划》等。


具体而言,从葡萄基地“一平二备三通”(平整土地、完备防风林带和防洪工程、通路通电通水)基础设施建设到葡萄苗木、滴灌补贴、农机补贴以及葡萄种植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支持以及技术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障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而在中菲、天塞们之后,随着“轩言”、“瀚海”等小型酒堡在这片土地上建成,根据新疆地方媒体报道,焉耆县一度涌现50家葡萄酒企业。


2017年,焉耆县委副书记、县长苏晓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焉耆县已经建成10万亩绿色无公害有机酿酒葡萄基地,现已吸引28家企业入驻,建成酒庄酒堡15家,年加工能力达到3.5万千升,形成了以“乡都”、“天塞”、“中菲”3家酒庄和“轩言”、“元森”、“瀚海”等小型酒堡为代表的“三大十二小”酒庄酒堡发展格局。




焉耆为什么“撩人”?


将戈壁滩建成葡萄绿洲,这片土地记录了很多故事。


创建中菲之初,纪昌锋与工人们一起开地种葡萄,将3000吨石块拣出来,堆砌成一座“白石山”,再从附近山里移土,以70厘米的厚度覆盖其上。纪昌锋还曾为此收到“亲切的问候”,有人“恭维”他“财大气粗”。


建庄伊始,中菲酒庄还在葡萄园周围栽种40,000棵青杨与胡杨防风固沙。如今,一排排齐整的青杨树和胡杨树,像忠诚的哨兵守护着葡萄园,野兔和狐狸常来作客,它们远远地,又近一点,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最终不再害怕葡园工人。


纪昌锋还从当地村民手中把闲置土地流转出来,再聘用他们对这些土地进行耕种,土豆、洋葱、茴香等作物遍布四野。焉耆的葡萄酒产业不仅改变了焉耆,也改变了这里的人。仅中菲酒庄,便有100多名河南老乡在这里落下脚来。


20年来,除了地方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自然条件也是吸引这些创始人孤注一掷的重要因素。


从地理位置上看,焉耆盆地北倚天山,光照充足,无霜期177天。平均气温8.7度,温差大;年平均降水量98.7毫米;年平均日照数3079.3小时;土壤属于8.0偏碱性土壤;年平均蒸发量1860.4毫米。南邻博斯腾湖,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对葡萄生长也极为有利,产区上的酿酒师们因此怀揣着酿造好酒的梦想。


据了解,焉耆已经成为国家农业部评定的新疆首个“全国有机农业(酿酒葡萄)示范基地”,2017年,焉耆县还通过了国家第二批特色小镇评审。苏晓莉表示,葡萄酒特色小镇将通过葡萄酒+旅游的方式,逐步走出一条葡萄酒产业与全域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新路。




“20年之痒”

焉耆的下一站在哪里?


20年来,焉耆的葡萄酒产业走过了从兴起到壮大,又从爆发到回归平静的发展路程。


最近两年,规模扩大似乎不再是焉耆的主题。中菲酒庄首席酿酒师张炎对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表示:“中菲的种植面积目前没有计划扩大,但品种会做出调整,改造低产和品种多的地块,重点发展马瑟兰和西拉。”


这片产区到底适合种什么?在李德美看来,经过20年的培育和种植,目前种植的品种都表现出焉耆产区的独特性,马瑟兰、西拉、品丽珠表现尤其突出。


但对于中国产区,国外葡萄酒大师似乎意见不太相同。今年4月初,有“飞行酿酒师”之称的米歇尔·罗兰到访长城桑干酒庄,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产区仍比较年轻,现在谈风土和品种或许为时尚早,更好的方式或许在于更多地尝试,真正找到适合的品种。


有消息显示,今天焉耆酒庄数量已经从高峰期的50家,缩减到15家。最近一年多,当地酒庄越来越重视接地气的线下推广活动。今年端午期间,焉耆便在库尔勒举行了旅游美食文化推介,乡都、中菲、天塞、元森、轩言等酒庄均共同参加。


乡都酒业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自家的推广思路已经有了重要转型,现在更注重代入感和体验感,更注重葡萄酒文化的纵深度发掘。


而中菲酒庄本次发布新酒标,用字母C与杨树图案相结合的logo代替从前的复杂酒标,同样是为了加深消费者印象,拉近双方距离。中菲酒庄庄主纪瑜洲对云酒头条表示,新酒标同样代表着新的品牌诠释,相应的市场举措也会随之变化。


这位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少庄主与父辈们的思路或许不太一样,他格外强调让“首先要让消费者喝到”,因此本次推出了“尽欢”和“干杯”两款易饮型产品,并将中菲的价格段第一次延伸到100元以下,在传播方式上也更多地强调线下地推。


对一片葡萄酒产区而言,20年很短,美国纳帕谷在1830年代便开始种植葡萄,到1976年“巴黎审判”一战成名,中间有150年的积累和沉淀。20年也足够长,足以冲淡新生事物的新鲜感,谈及戈壁滩变葡萄绿洲,最初的那声WOW正在变得习以为常。而从焉耆葡萄酒的新近表现来看,新思路已经成型。


2017年初,焉耆宣布将在新型工业化方面以“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导入为抓手,力争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13.8%以上,同时,创新发展“葡萄酒+”复合业态,建立葡萄酒全产业链,力促年加工能力突破5万千升以上,葡萄酒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15%以上,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葡萄酒生产基地。


焉耆县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接下来将以打造新疆葡萄酒研发批发交易中心为目标,继续做大做强酿酒葡萄产业,完成葡萄酒地理标识认证工作,做好葡萄优良品种繁育示范及母本园建设,创建国家级酿酒葡萄栽培标准示范区,保障良种葡萄推广种植需求。同时还将支持葡萄酒企业积极开展专利申请,建设国家级、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等研发平台。


当褪去最初的新鲜与躁动,有人选择离开,有人选择坚守,站在新的20年起点上,焉耆将带来哪些惊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