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唐清
历经三个月精心筹备,四川省宜宾市酒类协会标准化委员会于日前正式揭牌成立。
这个肩负产业革新使命的机构,将重点推动《宜宾浓香型白酒生产企业良好行为规范》等团体标准落地,通过填补新兴领域标准空白、贯通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促进“标准+科技”深度融合,为酒都的转型升级注入动能。
而这,正是宜宾新旧动能转换浪潮中的关键之举。
一方面,新能源产业在宜宾快速崛起。数据显示,宜宾动力电池产销量约占全国15%,N型太阳能电池产能约占全国7%,新能源汽车规模持续扩大,新兴产业正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另一方面,传统白酒产业也在加速蜕变。
近日,四川省酒业研究和发展中心组织主流媒体走进“中国酒都”,举目所见都是白酒撬动城市变革的力量。这里,优质白酒扩能项目加速推进,酒类包材产业园集聚效应显现,白酒+文旅、白酒+康养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以产业视角,透视城市之变。宜宾白酒产业的转变轨迹,也勾勒出一座工业重镇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转型的清晰轮廓。
█ 传统酿造的现代蜕变
在五粮液智能酿造示范车间,智能配料、柔性仿生拌合、智能装甑机器人等先进技术正在重塑传统酿造工序。
在酿造过程中,车间配备便携式智能检测仪,用于现场检测酒醅理化指标,指导生产班组精益化操作。这一技术突破传统酿酒班组生产经验数字化的难题,为人工智能精准看糟配料奠定基础。
五粮液股份公司技术总顾问赵东介绍,经过十年迭代,该项目已形成近100项专利和50多项专有技术,并在五粮液十万吨生态酿酒项目(一期)中扩大应用,建成14条智能酿酒生产线,形成年产3500吨规模的示范车间。
在龙头引领下,整个产区呈现出生机勃勃的风貌。
以“全球最大原酒基地”闻名的高洲酒业生态园酿造基地,占地近3000亩,年产基础酒10万吨,储酒能力达16万吨,体量庞大,却能在工业生产与自然生态之间找到微妙平衡。
园区内,植被覆盖率超过40%,天然湖泊与绿道相映成趣,依山而建的“岁月亭”与石拱桥勾勒出江南水乡般的景致。
近年来,高洲通过封藏大典、技改扩能、品牌发布等举措,不仅强化产品品质,更将生态酿造理念深植于企业发展基因。
企业负责人表示,依托原酒优势,高洲在浓香型白酒领域持续深耕,同时其酱香基酒已稳定供应国内头部酒企,成为产业链上游的关键一环。
走进长兴酒业酿造车间,《酿造车间工艺考核实施细则》张贴在显眼位置,20余项工艺参数与处罚标准体现出严苛的质量管控体系。
在半机械化生产线上,工人们配合机械完成上甑、拌粮等工序,车间外的电子屏实时更新环境监测数据。
南溪酒业的智能化探索更为深入。编程控制的智能行车精准转运糟醅,窖池内布置的专业温度、空气气体浓度测量仪器实时监测回传数据,自动化摊凉设备将温度恒定在19℃,保证微生物的活跃,突破传统酿造的季节限制。
南溪酒业相关负责人指着全自动生产线介绍,“我们一年四季都能酿造,并且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实现摘酒分级的智能判定。”
█ 酒旅融合,酿造“诗与远方”的新经济
除智能化酿造外,宜宾的酒文化也有新的表达方式。
在灰色石材精心构建的五粮液酒文化博览馆内,五粮液藏品、明代酒器与全息投影技术共处一室。这座始建于1988年、占地面积达2060平方米的文化地标,重构五粮液酒文化和酒史文化,成为解读白酒文明的一扇窗口。
这是产区行的最后一站。藏品丰富、构建脉络清晰,纵观行业,能系统构建酒文化展示体系的酒企寥寥无几。
穿过博览馆的时光隧道,便到五粮液厂景区内规模最大的中国古典式园林景观——安乐泉。这里,酒香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游客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
顺着酒源路继续前行,就到鹏程广场,五粮液的标志建筑大酒瓶矗立于此。这个高74.8米、底部直径26.24米的超大酒瓶被列入世界吉尼斯之最,不仅是“最大的实物广告”,更是五粮液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
五粮液的酒旅融合之路,不仅体现在文化博览馆和园林景观上,更在于其产业规模与旅游体验的深度融合。其最大的白酒酿酒车间年产4.2万吨,产业园区规划面积达18平方公里,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五粮液通过强化十里酒城全国旅游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中国酒都4000年老作坊长廊,每年吸引超百万游客,为白酒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杯叙府酒,半部酒都史。”叙府翠屏酒庄的建设是宜宾酒旅融合的又一力作。
依托翠屏山的生态优势,叙府酒业正打造集酿酒体验、原酒品鉴、观光旅游、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全景体验式酒庄——“叙府翠屏酒庄”。
这种模式不仅延续宜宾的酒文化,更为游客提供全新消费场景。通过李庄基地二期配套建设,叙府酒业正加速向“中国原酒梦工厂”的目标迈进,为白酒产业注入新活力。
竹海酒业公司在酒旅融合方面同样独具优势。其毗邻蜀南竹海旅游核心景区,是长宁县南部旅游环线和育江生态养生度假带上重要节点。
随着竹海相岭古镇养生度假重镇(含竹海长岛度假休闲环线项目)的打造,这里旅游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有望与五粮液、叙府酒业等一同推动宜宾白酒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 酒都新生,标准化与品牌推介双管齐下
2024年,宜宾白酒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以全国8%的产量贡献25%的行业营收,成为首个规上酒企年营收超2000亿元的产区。
这一成就背后,是政策引领与产业协同的双重驱动。
去年7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宜宾白酒、纺织产业纳入全省重点发展优势产业链。这一系列政策举措,为宜宾的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支持,为白酒产业与城市转型的协同共进指明方向。
宜宾市委副书记、市长廖文彬表示:“我们将始终把白酒产业作为‘头号产业’来打造。”宜宾正在围绕“大中小、上下游、酒文旅”一体化发展路径,大力塑造“五粮浓香白酒核心产区”品牌,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
目前,宜宾产区已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以五粮液为引领,叙府、高洲等51家规上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130余家配套企业构建起从原粮种植到包装物流的完整链条。
然而,宜宾也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夏丽娟
在宜宾市酒业发展局副局长夏丽娟看来,产区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部分企业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抱团发展意识不足,更需要标准体系的强力支撑。
为此,宜宾市酒类协会标准化委员会成立。这正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举措,通过制定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宜宾旨在以标准化推动品质化,以品质化促进品牌化,从而在全球酒业版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节点,宜宾正以“酒都新生”的姿态,讲述着一个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故事。
据了解,宜宾计划未来两年内制定5-8项团体标准、2-3项地方标准,覆盖白酒产业全链条。同时,据悉,宜宾正在大力推广产区品牌,计划开展不少于10场“五粮浓香核心产区”全国推介活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