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白酒品牌中,杜康始终是令人关注和期许的一个。然而在很长一段时期,杜康的市场表现差强人意,或者说,没有达到“杜康”二字应有的地位和高度。不得不说,杜康的长期“缺位”,是中国白酒乃至民族品牌序列的一大遗憾。 近年,杜康经过一系列盘整,在资金、资源、酿造、组织等方面,可以说具备了领先于豫酒,一流于行业的“高配”水平,并积极推广品牌、打造产品、开拓市场,增长动力强劲,“复兴”趋势显现,不断在业界引发关注和话题。 关于杜康复兴,存在两种不同声音。 一方认为,“杜康”品牌力厚重,企业内涵强大,“复兴”之路厚积薄发;另一方则认为,在行业加剧集中,全国一线、省酒龙头强势增长的环境下,杜康“复兴”机会渺茫。 今天,杜康的企业表现,似乎恰恰走到了争议的“中间点”,那么,杜康复兴还有机会吗? ➊ 半山 日前,河南省商务厅发布豫酒重点企业市场统计情况,杜康在2022年实现销售额15.05亿元,位居豫酒次席。 15.05亿元的销售业绩,与千亿级、百亿级的白酒龙头相去尚远,但对于杜康本身,却是一段从“谷底”攀至“半山”的艰难险途。 杜康之名,古已有之,而真正形成酒类品牌,是在1972年“复兴杜康,为国争光”的指示提出之后。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汝阳杜康、伊川杜康和白水杜康三家酒企的产品各自畅销,销售额总计约4000万元,令一些知名品牌望尘莫及,而随着市场越做越大,三酒企的品牌矛盾也尖锐激化起来,品牌之战随之爆发。 品牌之战的负面影响作用于市场,导致“杜康酒”市场口碑和形象急转直下。历经这次内耗,三家酒厂元气大伤,发展举步维艰。 直到2009年,一切复杂形势仿佛豁然开朗,在洛阳市政府牵头下,伊川、汝阳合并重组,成立了洛阳杜康控股有限公司,杜康品牌实现了一个局部性,同时也是历史性的统一,市场对杜康品牌复兴发展的期望空前。 极高期望值的背后,实则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杜康品牌的整合者,也就是杜康控股背后的资金支持,是速冻食品行业“巨头”河南思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其雄厚实力与渠道、资源、团队等各方面的综合优势,被视为杜康品牌实现复兴的重要支撑。 在2009年这个节点之后,杜康发展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态势,品牌争战已不再是“主题”,思念方面前后注入几十亿资金,强势展开企业的生产扩张和市场建设,实现“杜康复兴”,似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然而,这条复兴向上之路,比想象中更多崎岖风雨。 2012年,经过充分盘整准备之后,杜康“高调”提出,至2016年要实现100亿元销售规模,进入中国白酒品牌第一方阵。 然而,行业深度调整陡然到来,市场旋即进入凛冬,一些全国龙头名酒,都陷入营收腰斩、价格倒挂的困境,杜康的百亿计划也被击碎。 熬过三个年头之后,白酒市场在2016年回暖,但在杜康的周遭,是“肌肉更强”的龙头名酒,是热度空前、席卷市场的酱酒。杜康的复兴,只能在崎岖夹缝中艰难向上。当龙头名酒们在河南各自切割几十亿“蛋糕”,杜康只能从5亿、10亿的基础销售做起,杜康始终未交出外界预期中的表现。 对此,杜康内部也有非常清晰的认知。 杜康控股总经理黄海东多次直言不讳:杜康依然面临很多问题,但我们并不回避,正视问题需要务实精神,而解决问题需要专业,务实与专业是杜康未来道路上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 而艰难中拼下的15.05亿这个销售业绩,当然难以跟一线名酒竞争,也远不足以证明杜康复兴的到来。但至少,杜康用了十余年时间,历经三段产业周期,从困境中走出,到达了“半山”。 下一程,杜康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竞争。 ➋ 险峰 根据杜康方面的发展规划,到2025年,要实现40亿元的年销售规模。 当下,白酒龙头过千亿,200亿几乎已是行业前十门槛,一批企业强势逼近百亿,对比于此,杜康的40亿目标略显低调,甚至被质疑为“胸无大志”“前途暗淡”。 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 当我们仔细审视杜康的一举一动,发现其当下所为,主要聚焦翻越三座“险峰”。 首先是规模化。 营收增加与市场扩大,是考量“复兴”的最直接标准。 暂不谈200亿的行业头部,西凤、今世缘、舍得都明确提出了百亿目标,酒鬼酒、口子窖、迎驾、老白干等一批企业破50亿的机会很大,这意味着在白酒市场集中加剧的背景下,规模化增长是行业竞争主题,是企业发展要务,事实上当前也具备了助推、促进白酒优势品牌规模增长的消费、渠道等条件。 为了推动规模增长,杜康实施了持续性、重量级的市场动作,携手政府在洛阳根据地市场实施长达数月的品牌推介活动,由点及面,深入市场,下沉一线;诸如“抢红包、赢代驾”之类的主题创意类促销活动,更是成为杜康的市场常态。 在线上,杜康积极推动电商业务增长,组建专业电商团队,拓展营销新渠道。 酒企的规模化,确需一个固本强基、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存在一个“加速度”定律——当酒企营收跨越10亿、20亿等关键节点,其品牌势能、组织水平、人才资源等全面提升,营收将快速增量。 当年的洋河如此、汾酒如此、郎酒如此。这种内在变化,也在杜康体内发生,我们了解到,在业绩增量的同时,杜康持续实施组织升级,从高层高管到员工团队,各链条补强优化,通过培育和引进新营销人才、完善营销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工作,为登上更高的销售规模化水平,配置了必要的人力资源。 其次是高端化。 在高端市场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白酒品牌的地位与价值,是酒企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引爆关键,占位高端也是各白酒品牌的长期关键竞争点。 茅台1935等产品的出现,意味着千元价格带竞争的加剧,800元、600元等价格带,则是目前市场主流高端白酒激烈绞杀竞逐的高端主战场。 近几年,杜康的产品结构升级效果显著,可以说是豫酒高端化的榜样。于2018年打造面市的高端旗舰产品“酒祖杜康”小封坛,经过多年精心打造,已站稳千元,销售破亿,具备了扎实的高端市场竞争力。 2022年,杜康又推出战略新品“杜康造酒”,主打300-500元次高端核心价位段。从内在品质、外在视觉,到产品价值等各个角度看,“杜康造酒”都堪称高水平之作,半年多来,市场表现优异。 目前这种以中高端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有助于实现有质量的增长,对杜康显然是积极有利的,但“小封坛”面对众多头部品牌的高端战略产品能否实现持续增量,在以“杜康造酒”做大做强现有价格带的基础上,如何布局切入更高段位,都是杜康进一步实现高端化发展的关键考验。 在此,品质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品质内核的持续保障,是实现高端化的决定性条件。根据近期规划,至2025年实现原酒产能2万吨,储酒量5万吨,成品酒储备能力10万吨。基于品质实力的持续提升,我们对于杜康的高端化发展前景,报以乐观和期待。 最后是全国化。 从行业形势看,如果不能形成全国化,或“泛全国化”的市场战略纵深,品牌发展很容易碰到瓶颈,即便是省内占有度极高,竞争优势显著的今世缘、西凤、老白干等品牌,也都在通过不同形式,寻求省外市场的战略性突破,从而掌握更主动、更有利的发展形势。 反观杜康,其近期市场规划,是对郑州、洛阳实现高占有,在河南全省范围尚未建立更广泛、深度的布局,去全国化市场仍有较大距离。 当然,我们也看到,杜康的全国化布局已经开始提速和落地。2022年,杜康在北京、上海、安徽、江苏等12个省外市场建立分公司,并正式投入运营。 接下来,能否在省外市场快速破局,能否在河南省外市场有所建树,对杜康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➌ 绝顶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文章开头所言,杜康品牌之重之强,使之被寄予更高的期望,这种期望,不仅仅是达到某个销售数字,获得多少市场份额,更是其文化价值的回归与文化使命的践行。 也唯有实现品牌文化的觉醒,杜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 当年,即便完成了品牌整合,消弭了品牌之争,但杜康真正走出品牌“困境”了吗?杜康真正建立了品牌的自觉与自信了吗?杜康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品牌的引领和赋能吗? 我们看到,今天的杜康,其品牌覆盖与声量,基本集中在河南省内,从品牌表现看是一个极具典型性的“豫酒”品牌。 “杜康”真的只是一个豫酒品牌吗?即便目前市场尚未充分拓展,但基因决定了,杜康天然就是一个全国化乃至全球性品牌,它是中国白酒的IP,民族文化的符号。 品牌定位失准,导致企业最优势长板,无从发挥力量,这难道不是品牌的“困境”吗? 事实上,这也不仅是品牌传播平台与靶向的问题,更要看到品牌的表达与思考,是否具有真正的全国化、全球性思维。 譬如茅台,近日推出二十四节气“春”系列产品,再到之前推出的巽风数字世界,将品牌文化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与打通,主动塑造民族性品牌IP。对于杜康,其品牌基因里自带这种文化价值属性,但至今却未充分“觉醒”,或许就是缺少了那么一点品牌的自觉与自信。 我们认为,杜康的复兴发展,应当以全国化品牌的站位做省内,以全球性品牌的站位做全国。实现品牌自我认知与对外塑造的关键突破,从而对市场发展和提升,起到充分的、必要的赋能作用。 “绝顶”之上,唯有品牌。品牌强,则一系列硬件优势都将发生化学反应,打破发展边界;品牌弱,则难以翻越险峰,到达复兴的目标地。 但也正因为它是杜康,在白酒行业市场加剧向头部集中的大势所趋下,规模化、高端化、全国化对绝大部分品牌已经关上了“大门”,每一个维度的突破,都是极难完成的任务,我们仍然能够对杜康复兴抱以期许。 期待杜康,早日给出更有力的“答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