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入驻的园区,2022年只有20%的企业能够盈利,其余大都境况堪忧。”贵州合动力包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周磊如是说。 2022年末,贵州合动力包装有限公司入驻的园区开展了一次内部沟通调查,结果显示,入园的约200家酒类包装包材生产企业,只有20%左右能够盈利。由于缺乏订单,很多企业“要么裁员自救,要么面临停工停产”。 成都同诚包装有限公司主要为创新型酒类品牌服务,公司总经理宋晓东表示,2022年受白酒市场调整影响,公司订单减少、营收有所下滑,加上极端天气带来的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经营如履薄冰、利润“薄如刀片”。 广东投资人李洪(化名)在贵州投资了一家包装生产企业作为配套厂家。他表示,酒类市场遇冷已经首先传递到包材行业,中小包装厂家只要数月没有稳定订单和回款,“体格”不好的企业很可能现金流中断遭遇经营危机。 2022年,受疫情影响众多酒类品牌销量腰斩,酒类包材行业也率先承压,进入缺订单少现金的“熬冬”模式。 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调研发现,酒类包装企业遇冷既有盲目扩张等外因,也存在自身升级换代缓慢等内因,2022年经历凤凰涅槃式市场洗牌,未来有望健康稳健发展。 ➊ 动销寒气传递到酒类包材 2022年末,正是一年资金回笼和使用高峰期。成都酒类包装厂老板赵庆(化名)资金紧张,他望着账面千万应收账款,眉头紧锁。 在酒类包装行业,客户大都实行分期付款,部分年销数亿甚至更多的酒类大客户,和包材厂约定3-6个月结算账期。日积月累,有企业甚至累积了数百万乃至数千万应收账款。 “2021年前白酒还比较好卖,厂家结算也及时,年末除部分尾款外,基本会将货款结清;今年再找厂家结款,厂家双手一摊说货堆在仓库里卖不动账上没钱,又不能得罪客户,真是急人”,赵庆满面愁容。 应收账款收不到,酒类动销慢、回款难,寒气开始传递到包材生产厂。 刘洪算了一笔账,一家规模20-30人的中小酒类包材厂,按照员工8万元/年费用,加上水电设备折旧办公费用等综合经营成本,每年投入不低于300万元。 如果企业主要生产利润率在10%-20%的低端产品,每年实现1500万元-3000万元营收才能盈利,这意味着公司每个月接不到百万以上的订单,将难以维持正常周转,2022部分白酒“断崖式下跌”,包材厂拿不到订单成为普遍现象。 赵庆表示,公司服务的主要是名酒品牌运营商,2022年销量大都同比下滑超过50%,已经半年多时间没有新订单,客户还拖欠了上千万包装款,给公司经营带来严重隐患。 有专业人士分析,为了发挥资金杠杆,白酒行业一直存在潜规则:酒类包材商要给品牌商账期,品牌商又要给经销商和分销商账期。动销不畅酒类包材企业成为链条上薄弱一环,很可能首先资金链断裂。 ➋ 扩张失据 成本上升 内卷严重 除了酒市下滑、订单流失,部分包材企业扩张失据,也给企业带来了苦果。 2018年酱酒热兴起,贵州多家酱酒产业园邀请李洪到园区投资酒类包装,提出入园就可以优先承接园区企业业务。彼时,李洪正希望从做外贸单转型国内,同时看到园区酱酒销售供不应求,自己入驻园区后马上有客户下单,2019年投资数千万在贵州建厂。 2020年工厂建成到2021年8月,李洪度过了订单纷至沓来的“好日子”。2021年8月后,其酱酒生意开始下滑,2022年更是一落千丈,园区酱酒企业普遍动销不畅、回款困难,李洪公司也过上四处寻找订单“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 而在宋晓东看来,2022年包装企业困境重重,生产成本快速上升也是重要原因。 2022年8月-9月,川渝地区迎来极端高温天气,因为需要首先保证民用电,很多包装企业只有自备发电机维持生产,电力成本是正常的2倍以上。极端高温造成部分企业停工,正常供应链打乱,公司生产成本增加20%以上,这对经营提出更高要求。 生产成本升高,经营环境却在恶化。有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春节后部分包装企业一度报出“割肉价”:10元成本的盒子6-8元出货,一套成本需要15元的包装,10-11元就有企业抢单,行业“内卷”十分严重。 为了抢夺客户,包装企业还纷纷打出了“优惠牌”。 由于工作关系,成都九谷品牌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张继谢长期需要打样。2022年,张继谢发现给客户减免打样费的厂家越来越多,还有的包装企业连500-1000箱这种“小业务”也主动承揽,为了回款竞争白热化。 无疑,上述价格竞争和内卷,叠加经营成本上升,让酒类包装企业2022年雪上加霜。 ➌ 创新和服务 能否穿越周期? 2022年酒类包装行业遇冷已成定局,如何才能突出重围?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深入市场听取了各方意见。 成都天坤包装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知名瓶盖生产企业,年产各种瓶盖超3亿只。公司董事长何学东表示,酒类包装行业只有通过创新和服务,才能穿越行业调整周期。 2008年,成都天坤公司获得铝塑盖中盖专利,这种自主研发的第五代瓶盖,已被广泛应用于中高档酒类包装,依靠技术创新,公司快速进入快车道。 由于重视技术创新,成都天坤公司承担了全国大部分头部酒企的产品升级和开发瓶盖的设计打样任务,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防伪为客户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2022年尽管遭遇市场下滑及限电,公司业绩依然持平。 四川海莲包装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封表示,2022年酒类包装企业能否走出寒冬,和客户结构关系很大,如果携手名酒订单受市场影响不大。2022年公司和皖酒集团合作顺利,但个别酱酒和中小品牌订单却有下滑。在行业整体下滑之际,包装企业更应该遵循“客户第一、利润第二”的原则做好服务,才可能留下好的口碑。 刘洪表示,外部市场变化,也是企业内部挖掘潜力的良机。2022年公司加大了包装定制化投入和改造,客户需要定制产品的门槛从500箱、200箱降低到100箱甚至更少,下订单后7天就能交货,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022年,中国酒类市场周期性调整,出现销量“断崖式下跌”“价格倒挂”等罕见现象,酒市的寒气自然会传递到酒类包装产业,这已经成为现实。 从另一个角度看,酒类包装厂家如何面对这一危机,或将决定其未来发展走向,只要不断提升技术,完善服务能力,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就有望走出困境实现周期穿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