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酒更香、更醇厚、更悠长,以前你喝醉了也没有这个感觉。”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作为掌舵过四家全球500强的企业家,宁高宁荣休时,在向自己的战场告别、向众人告别所发出的感慨。事实上,这句话也契合了宁高宁与酒业的交集轨迹。


像在中国商业地产领域留下的三座城——万象城、大悦城和览秀城一样,宁高宁同样在酒业为华润系、中粮系“饮”下了三杯酒——雪花、长城葡萄酒、酒鬼酒。


对比宁高宁当年在酒业板块为华润系布局时的情景,在他要隐去时,这三家酒企如今都有了巨量的发展,变得“更香、更醇厚、更悠长”。



超长“服役”


央企“一把手”六十四岁才退休,宁高宁虽不是唯一,但也极为罕见。 


8月26日上午11点25分,中国中化官微推文,免去宁高宁同志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李凡荣接任。



当晚22点10分,中国金茂发表长文《他在金茂六载春秋》致谢,里面记录了宁高宁担任金茂董事长期间的点滴故事。


十多分钟后,中国金茂总裁李从瑞带头转发了。而后,他还发了一篇正和岛的文章《中国摩根,今天退休了》。


翌日早晨7时16分,平安不动产董事长蒋达强贴出那首诗——《老了的美好》,发了句“真好!”


老了才有自知,才有自在,知道生命长短了,知道世界大小了……


万亿央企领导人的杀伐决断,在这一刻全化作了诗意盎然。


中国目前有98家央企,宁高宁执掌过的这4家,全部都是财富世界500强的一员。他的职业经历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红色摩根”,即再造华润,用三到五年时间在内地打造一个“新华润”。这意味着,华润集团的营业额和利润必须翻一番;


“改造中粮”,即2004年12月“空降”到中粮集团,历时十余年,从公司战略到业务运营对中粮进行全面重塑,大刀阔斧地对中粮进行改造。在中粮的经历,让宁高宁完成了向“国有资本管理者”的蜕变;


“两化重组”,从2015年底调职中化集团董事长,至2021年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正式实施联合重组,宁高宁成为了重组后的中国中化的首任董事长,这又是6年。


宁高宁退休的新闻,首先在地产圈泛起了不小的浪花,华润置地、大悦城控股和中国金茂等,乃至不熟悉的地产人,纷纷予以高度的评价。


“有个性、有思想的宁总退休了,老将谢幕,国企的一个时代翻篇。”五矿地产董事长何剑波评价,而五矿地产也是16家地产央企之一。


厚土机构创始人林少洲则认为,“值得尊敬的宁高宁先生退休了,宁总为中国的企业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此时此刻的中国,又到了非常需要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非常需要让企业家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然而,宁高宁在酒业书写的故事更为精彩。



第一杯酒,华润啤酒


宁高宁在酒业的第一次“出手”,距今,有些久远。从1993年至2003年,他与彭作义、李福成共同推动了今天的中国啤酒格局的形成,这也是他在酒业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2年,国务院把青岛啤酒列为首批在海外公开发行股票的试点企业之一,而青岛啤酒因其国际声望成了赴港上市的“头马”。


此时,在香港工作的山东汉子宁高宁得知老家的领军企业将在港股上市时,顿时对啤酒产生了兴趣。


时年四十四岁的宁高宁,是华润集团冉冉升起的新星,他用很短时间把华润集团旗下一家子公司改造成功,并完成了借壳上市。



这家公司叫华润创业。


当时的华润集团,总资产约807亿港币(约合人民币916.62亿元),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其中华润创业是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拥有强大的国际融资能力。


华润创业需要一个极具潜力的标的,老家的青岛啤酒给了他灵感。他发现国外啤酒巨头早已经盯上中国市场,既然他们看得上,说明中国啤酒市场有戏。


经过调研,宁高宁决定出手。


目标,雪花。


1993年,这是中国啤酒产业一个重要的年份。


在这一年,燕京啤酒在北京市场处于绝对领先,产量节节攀高,已达20万吨,正式跻身全国啤酒前三强


青岛啤酒改组成首批股份制国企,同时登陆沪市和港股。


“揣着钱找地儿花”的华润,遇到了前景广阔,缺少资本的啤酒行业,正应了秦观的一句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华润创业和沈阳市政府、沈阳雪花啤酒厂在短短几个月完成了合作洽谈,到十二月,华润收购沈阳雪花啤酒厂55%的股份,华润雪花诞生


中国啤酒产业,在1993年携手翻开历史新的一页。


如果说入股雪花是华润对啤酒行业的尝试性进入,那么接下来,宁高宁看到了这个市场的未来,并决定将啤酒作为又一个利润核心。然而,啤酒当时并不是华润的专业。华润要想在啤酒市场上有所成就,首先必须找一个业内的伙伴。


1995年,在与多家世界一流的啤酒商谈判之后,宁高宁找到了世界啤酒巨头南非SAB国际酿酒集团,双方共同组建了华润创业酿造公司(华润啤酒有限公司的前身),华润控股。有了华润的资本和SAB的管理和技术,宁高宁开始了中国啤酒市场的南征北战。


1999年6月,华润吹响了向全国进军的号角。在青岛啤酒、燕京啤酒两巨头的大本营之间,成立了天津华润啤酒有限公司。这时候,中国啤酒市场三巨头的格局已经初步显现。宁高宁将手中的棋子放进了四川盆地……


2001年4月,中国啤酒史上最经典的“蛇吞象”上演:华润大连啤酒厂全面收购了五年前曾大它5倍、每年赚几千万元利润,但五年后竟无力经营下去的大连啤酒厂。


大连华润的成功收购,是华润啤酒扩张之路的第一步。接下来,华润加紧了收购步伐,将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地多家啤酒企业相继纳入旗下,打造稳固的东北大本营。


2001年10月28日,华润创业携“老搭档”SAB与蓝剑握手,完成了中国啤酒产业有史以来的最大一次合资,四川华润蓝剑啤酒有限责任公司诞生。


拿下四川之后,华润的产能已经达到了300多万吨,业内第二。紧接着,华润开始布局华东,收购了安徽的圣泉、廉泉、龙津,浙江的钱啤等当地重量级啤酒企业。


当华润并购到第26家啤酒企业时,尚值壮年宁高宁提出:“大猫非猫,猫大成虎,一只虎的力量远超过26只猫。”


宁高宁真正令人尊敬之处,不在于他怎么并购企业,而在于他怎么处理这些被并购的企业


在宁高宁的思路中,雪花啤酒应以百万吨级的产销量进入国内单品牌啤酒寡头阵营。



2001年,华润的单品牌战略开始实施,将雪花啤酒打造成一统整个中国市场的啤酒品牌,各个地区公司开始销售雪花啤酒。


2004年8月,华润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并不惜重金将其打造成为集团唯一的全国性品牌。


宁高宁这时候接到了国资委的一纸调令,挂帅中粮,从而作别了这场由他自己发动起来的“战争”。



第二杯酒,长城葡萄酒


2004年底,宁高宁空降到中粮集团,提出了全产业链战略。中粮几乎复制了华润的“玩法”,11年间并购高达50起。


重组新疆屯河、中土畜、中谷,招纳华润酒精、收购深宝恒、控股丰原生化、接盘五谷道场、入股蒙牛,品牌总数高达50多个,其中就包括长城葡萄酒。



2006年,自中粮酒业长城葡萄酒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葡萄酒独家供应商起,宁高宁便开始探索中国葡萄酒的高端化路径。


同年,宁高宁启动了中粮君顶酒庄项目。由中粮集团与葡萄酒界名人陈云昌旗下隆华投资集团合资兴建,前期投资3.5亿元,出资比例为中粮集团占55%,隆华投资集团占45%。


当时,君顶酒庄也被认为是亚洲最大的酒庄,设计年产量达2000吨,总储酒能力达3000吨。


作为进军高端葡萄酒业的代表,宁高宁也对君顶酒庄寄予了很大的希望,2007年开幕前后,多次带队视察。


在此后几年中,宁高宁也曾多次公开表示,中粮君顶酒庄是中粮高端葡萄酒产业服务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2012年后,君顶酒庄营收情况急转直下,加之进口葡萄酒转热,中粮集团的葡萄酒战略也随之转向进口酒业务。


2015年,当中粮名庄荟的销售额突破500万瓶时,业绩低迷且管理不当的君顶酒庄,最终在一年后以1元的转让金额被剥离。



从表面来看,宁高宁在酒业的试水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却又前瞻性地为中国葡萄酒的国际化、高端化做出了深入探索


君顶酒庄从打造伊始,产品定位就是代表中国酒庄酒的最高水准,打造世界葡萄酒第三极——东方葡萄酒,树立君顶酒庄酒作为中国葡萄酒奢侈品牌的地位。


中粮君顶华悦俱乐部构建的加盟连锁营销体系,是以会员制营销为基础,这在当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葡萄酒消费体验。


时至今日,应该还有人记得“超越——长城葡萄酒2008盛典”上,“超越2008”全球奥运限量珍藏酒也在拍卖师鼓槌的挥舞中一举创下当时国内葡萄酒藏品的新高,成为当年为止,价值最高的“天价”葡萄酒。



第三杯酒,酒鬼酒


作为一家区域酒企,鬼酒一度在上世纪90年代净利润排名行业第二,却在白酒第一个黄金发展期中两度被ST。


2014年,宁高宁任期内,中粮集团合并同为央企的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通过后者的全资子公司中糖集团间接入主酒鬼酒。



可考的是,宁高宁的白酒“梦”多年。中粮集团在此之前,白酒资产共有4处,控股3家、参股1家。


2021年业绩显示,华润啤酒归母净利润直线攀升119.1%至45.87亿元,营收333.87亿元,增长6.2%;酒鬼酒实现营收34.14亿元,同比增长86.97%,实现净利润8.93亿元,同比增长81.75%;长城葡萄酒业绩增长98%。


从这组业绩数据来看,宁高宁的酒确实更香、更醇厚、更悠长了。



整合与价值


笔者曾在2015年与宁高宁进行过一次交流,当时他谈到,要进入一个行业进行整合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该行业是不是增长性行业,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怎么样?如果是一个增长性行业,那么这个行业是肯定能做的,做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


二是,对这个行业熟不熟,有没有发言能力,有没有可能成为领导者;


三是,这个行业将来会不会受到很强的国际资本的竞争和冲击,公司有没有这方面的准备。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和资本积累,且不能在三五年之内成为行业内的前五六名,就不要去做;


四是,各行业之间要有协同效应。华润在多个行业同时进行并购,很多并购对象之间并无关联性。对此,宁高宁表示,“华润的战略是许多因素的不同组合,其中每一个因素都是变量,它的组合排列也是变量,我全部精力用在如何调整这些组合,而不是绞尽脑汁找到一种永久的最佳组合。”


三十余年来,宁高宁先后执掌华润、中粮和中国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长于收并购和资本化运作的他,一直都在推进其“猫大成虎”的经营思路,去打造一只又一只的万亿级“老虎”。


但我们应该看到,整合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是有逻辑的。正是在前述整合逻辑下,宁高宁不断地进行着他的整合之路。


参照宁高宁的整合逻辑,从1993年掀起的啤酒之争,再到葡萄酒、白酒的布局,他长期看好酒业发展的眼光没有改变。


近三年,全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整体销售收入与利润增长明显,全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分别为30.86%、11.71%、9.2%。


同时,酒业是一个综合一体化的产业,身子是工业属性,但根子在农业上,而取决于成败的关键又在第三产业文化创意上。因此,酒产业天然具备多产业联动的接口和驱动力。


由此看来,宁高宁发现收购标的眼光,以及发起并购的果敢,不输韦尔奇,至少在酒业如此。


尽管如此,“我老了,退休了,有些话想说给你”,超期服役的宁高宁终于还是退休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