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巴州焉耆盆地第一届葡萄酒产业发展论坛在新疆焉耆盆地产区乡都酒庄举行。活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称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称巴州)人民政府主办,巴州工信局、焉耆县人民政府协办,巴州葡萄酒协会、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赵禹,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葡萄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祖明,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火兴三,新疆葡萄酒协会秘书长王莹等协会领导,以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葡萄酒顾问、北京农学院酿酒工程系主任李德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战吉宬等专家莅临现场。
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刘斌、自治区商务厅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处处长杨雪莉、自治区妇联副主席苗青、自治区妇联家儿部副部长玛依拉·吾布力、自治区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孙存稳、自治区工信厅轻工处处长李云德、和田行署副专员肖克来提·吐拉洪、巴州人民政府副州长王贵勇等领导出席了此次活动。
巴州浙江商会、福建商会、山东商会、河北商会、湖南商会5家商会,9家知名企业、州内25家葡萄酒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➊
产业融合+品牌建设
焉耆产区潜力巨大
作为南疆最早的、规模产能最大的葡萄酒企业,乡都酒业从1998年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着随身随性的酿酒理念,精耕4万亩葡萄园,认真做一款有生命的葡萄酒。
作为精品酒庄,乡都葡萄酒先后获得新疆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更是带动了巴州焉耆盆地产区葡萄、葡萄酒产业的全面发展。从海瑞盛康养项目的不断完善和乡都忆里民宿的投入使用,乡都酒业已经完成了葡萄种植、葡萄酒及葡萄烈酒的生产加工销售、葡萄籽深加工产品的生产销售、酒庄旅游餐饮住宿、葡萄酒文化推广等全产业链架构。
乡都酒业已经推动焉耆盆地产区成为新疆乃至全国知名的葡萄酒产区,至今仍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的优质葡萄酒,以及中国葡萄酒与葡萄酒文化的推广传播事业。
历经24年的发展,在巴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下,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已成为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酿酒葡萄生产基地之一、新疆四大葡萄酒主产区之一、巴州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焉耆盆地产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为12万亩,占全疆酿酒葡萄总面积33万亩的36.3%;酒庄40家,占全疆134家的近30%,加工能力8万吨。形成了以乡都、芳香、天塞、中菲、瑞峰、国菲、佰年、罄玉等企业为代表的焉耆盆地酒庄集群。2021年,产区生产原酒1.07万吨,实现产值8.5亿元,产业季节性用工10万余人次,带动周边4000余名农民增收,成为巴州扩大开放、调整结构、转型发展、促农增收的重要产业。
焉耆县充分发挥葡萄酒庄体验休闲旅游功能,使葡萄酒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深度打造农旅融合新产业,通过“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绿色工业”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形成共同繁荣的乡村旅游新格局。
天塞酒庄创立于2010年,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新疆葡萄酒领军品牌。为了促进葡萄酒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2020年,天塞酒庄注册成立了天塞文化旅游公司,大大提升天塞酒庄的接待能力。除此以外,其还增加了以摄影为主题的艺术展厅,将天塞酒庄与周边的新疆风光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
品牌建设上,焉耆产区着重突出地域特色,不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仅打造优质葡萄酒产业基地,丰富葡萄酒产业业态,还通过培育特色酒庄不断提升产区葡萄酒品牌的整体影响力,积极促进焉耆葡萄酒产业多元化发展,推动焉耆盆地葡萄酒走出新疆、走向全国。
市场发展大趋势之下,为打响焉耆葡萄酒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焉耆产区各酒庄立足自身特色,不断革新营销模式,在品牌建设上狠下功夫。元森酒庄结合融媒体,借助直播等平台,开发网络传播新渠道,主播通过短视频平台介绍葡萄酒相关知识,同时借助网红、直播的力量促进线上销售,使得焉耆葡萄酒的知名度和销售额均大幅提升。
➋
助力中国葡萄酒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国葡萄酒持续走低。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葡萄酒产量为26.8万千升,同比下降29.1%,系近年来最低值。
此次活动上,与会嘉宾就焉耆盆地产区的葡萄种植、风土特色、历史文化、酿造工艺、营销方向等多个维度,对产区的发展现状和中国葡萄酒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秦书尧在分析中国葡萄酒发展现状时表示,中国葡萄酒产能已连续九年下降,产能下降70%左右,总销售收入下降60%左右,利润则下降约90%,但产区发展潜力和产区价值仍值得看好。“虽然过去七年我们的规上企业利润数都较低,但去年规上企业的利润数是五年来第一次止跌回升,增长了7%。”
火兴三表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达“极低的低谷”,行业此时必然要反弹。“在过去七年,尽管中国的葡萄酒出现了较大的下滑,但是消费并没有改变。酒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它一定是美好生活的必需品,我们要有一个认识,那就是机会来了。”
“如今很多人都在讲,葡萄酒行业这些宏观的数据似乎不漂亮”,在李德美看来,现实情况并没有那么悲观,相反还是很乐观的。
他分析,现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只统计规上企业,葡萄酒行业只有116家规上企业,但整个行业的企业数量超过了1000家。这就意味着有大量的葡萄酒企业并没有被纳入统计。“这与白酒有很大不同,白酒几乎都是规上企业。所以我们一定要看清楚宏观数据背后所反映的东西。”李德美还从高层对葡萄酒产业的关注和疫情带来的机会两个方面,详细阐释了中国葡萄酒行业未来较好的发展前景。
赵禹、王祖明、王莹、战吉宬等嘉宾,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中国葡萄酒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新疆葡萄酒、焉耆葡萄酒产业的理解和期许。与会嘉宾对新疆葡萄酒和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未来的发展均抱有信心,认为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基地正在不断成长成熟,葡萄酒庄星罗棋布,葡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正在深度融合。
各葡萄酒生产企业负责人也表示,论坛更加明确了产区企业抱团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愿意积极行动,共建焉耆产区核心竞争力,助力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高质量发展,把焉耆产区的葡萄酒产业做强做大,为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➌
产区优化将带来新一轮升级
巴州焉耆盆地作为新疆葡萄酒的代表产区,面对中国葡萄酒产业机会时,又当如何行动?“产区优化”成为高频词。
跳出酒业,产区优化的相关案例并不在少数。
曾有“大唐荔乡”称号的广东茂名生产的荔枝,作为传统农产品,自2018年开始,便开始进行深层次的产区优化。优化的范围从品种、水肥、技术,到品宣渠道、管理模式、分销机制等,到2020年,茂名市荔枝的销售总金额达到了69.2亿元,同比增长35%。
能够在数年间实现产区各项指标的快速跃升,产区优化倒逼产业升级成为重要抓手。茂名在发展荔枝产业的过程中,便采取了诸如成立荔枝生产线专属物流冷链,开展荔枝干、荔枝酒、荔枝酵素等产品深加工产业,搭建中国荔枝博物馆以及文旅项目等文化产品等多种渠道。
由此可见,产区优化有着两方面关键价值。
一方面,是对于自身产业的重新审视和资源再分配。伴随产品升级速度不断加快,产品的类型、模式都要按照市场反映的新现象来进行有序调整,无法及时适应市场变革的产品,则将遭到打击甚至是淘汰。
产区优化则有利于重新审视自身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自身生产能力的高低,以便于将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维持强势、巩固均势、发展弱势。
另一方面,产区优化有利于刺激行业升级。产业布局不是独行僧,而是一个统筹的整体,生产产区的优化会直接影响到物流、经销、加工等关联产业,会带来全供应链厂商的危机意识,加速行业整改和升级。
深层次的意义则有利于资源置换——产区优化必然会迎来深度洗牌。在此期间,人才资源流动、生产资源升级、市场资源共享是必然现象,这也会对行业带来一定的刺激作用。
而回归葡萄酒业来看,巴州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作为新疆四大葡萄酒产区之一,其规模扩大迅速,已经占到了全疆酿酒葡萄总面积的36.3%,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巴州焉耆盆地葡萄酒产区潜能尚未得到完全开发。
巴州近年来也根据新的葡萄酒生产的发展原则,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控制水平提升,开发“葡萄酒+”的融合发展创新模式等举措,取得了国家农业部评定的“全国有机农业(酿酒)示范基地”、获评行业杂志RVF“年度明星产区”、巴州6家企业共9款酒获2021年度“青酌奖”等诸多成果。
对于焉耆盆地等有着更多优质资源的中国葡萄酒产区而言,打造品牌合作,深挖资源优势和区位比较优势,实现产品竞争力和企业创造力的“双抓手”并进,不失为一条增强竞争力的有效路径。率先在此方面采取行动的焉耆盆地产区,也有望进一步释放潜能,在中国葡萄酒产业中提高声量,扩大影响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