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即国发(2022)2号文件。 《意见》明确:“稳妥推进白酒企业营销体制改革”“不断提升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等展会活动的影响力”“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支持赤水河流域等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这些信息,被业界视为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的直接、重大利好,而考虑到“国务院二号文”的重大导向意义,我们推测,其影响力将“溢出”贵州产区和酱酒板块,对中国白酒行业的后续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具体来看,我们有四点“方向性”的猜想。 ➊ 产区 《意见》:赤水河流域将加快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领先地位的酒类产区。 放眼世界,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和领先地位的酒类产区可谓凤毛麟角,如烈酒中的苏格兰斯宾塞、高地等产区,白兰地中的干邑产区,葡萄酒中的勃艮第、波尔多产区等。 相比之下,中国白酒无论从产业规模、技艺特色、品质和文化价值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全球领先性,但论及产区的全球影响力和地位,到目前与以上国外产区相比,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我们注意到,2012年的国务院二号文,同样指向贵州,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关于发展白酒的表述为“利用赤水河流域资源和技术优势,适度发展名优白酒,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品牌声誉,推动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 对比发现,今年《意见》中的表述,增加了“酱香型白酒原产地”“主产区优势”这两个提法。 这让我们对“赤水河酱酒产区”接下来的发展设计、前景和张力,有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于第一时间向贵州省工信厅、仁怀、习水等主要产地政府、协会等相关主管部门了解情况,均得到了积极正面的反馈,对产区建设升级发展予以期待。 而在贵州酒企当中,也注意注意到了“酱酒产区”凸显的利好影响。 贵州黔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贵州黔酒营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兴贵认为,对于赤水河酱酒产区发展,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积极讯号,意味着酱酒核心产区定位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肯定和认可,产区发展很可能被提升到更高维度上来。 在这个维度上,赤水河酱酒产区完全能够发展成世界最具影响力和领先地位的产区,这是其应有的位置,这个进程或将逐渐显现,从而为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的中国白酒,补上这“短缺”的一环。 ➋ 旗帜 《意见》:白酒文化的“代言”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优秀的白酒品牌,将成为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崛起和输出的重要旗帜。 不断提升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等展会活动的影响力,这一内容出现在《意见》的“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章节中,其意义并不止于升级打造贵州酒博会这个品牌文化输出平台,更是从开放发展的高度立意上,肯定和加强贵州白酒文化价值的建设与输出工作。 作为核心产区,贵州拥有非常坚实的酱酒“物质”价值,这一属性已广为市场和公众所认可,对赤水河流域酱酒品质倍加信赖和推崇;而对于酒类产品价值属性的另一面,即“精神”价值,除了茅台等少数品牌具有较强的市场和社会影响。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权图酱酒工作室总经理权图认为,贵州一直是国家经济建设的西部重点区域,《意见》实际上是高层支持贵州整体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而白酒产业作为贵州的优质产业和支柱产业代表,是支持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也将受益于此。“贵州产区尤其是赤水河流域作为我国酱酒的核心产区和主产地,将得到更有利的宏观环境和政策支持。” 万兴贵也关注到贵州酱酒文化的“代表性”问题,他认为,《意见》是从发展贵州全省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的宏观高度上,关注特色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发展,酱酒在其中应该发挥引领性作用,成为一种区域特色优秀文化的标识,让外界更多认识和喜爱贵州特色产品与贵州人文风土,为其他传统产业发展拓宽道路,“这是贵州酱酒所要承担的一个重要文化责任,也是提升酱酒文化的关键机遇”。 一个有趣的历史性现象是,消费品往往成为全球优秀、主流文化的载体,成为国家发展领先的一种公共“代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葡萄酒只是法国、英国王室贵族们小范围的嗜好性饮品,远不是今日风靡世界的文化型产品,直至大航海时代到来,英国人的海上贸易将葡萄酒文化推向全球,被世界各地人们作为文化与生活方式来推崇和接受。 可口可乐的全球影响力,同样来自于美国文化的流行,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嗜好型享受更加贴近的消费品,更容易成为文化交流媒介,来自于发展领先国家的消费品,也无形中承担了输出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 在能够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消费品中,白酒无疑是具备国际化推广条件的一种,其具备成为文化输出旗帜的充分条件。 我们甚至注意到,自2021年以来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链”,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中对白酒英文名称进行修改,确定为“Chinese Baijiu”; 2022年6月即将实施的《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将白酒品质和技术标准的国际化接轨程度,推进了关键的一大步; 今年1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工艺美术、白酒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轻工产业‘走出去’”。 基于种种迹象,我们不仅要看到贵州酱酒作为贵州特色经济文化代言,促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提档升级,更应当看到白酒文化“出海”的时机和条件越来越成熟,这不仅是提高文化影响,更是提高文化认同,提高白酒文化的符号性和代表性,为民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➌ 机制 《意见》:形成接轨国际的赤水河酱酒产区分级、评价和管理制度,以生态为根本的白酒价值机制,将得到进一步确立和发展 “支持赤水河流域等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这又是《意见》中极具针对性和实操性的一句话。 联系到前文“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的提法,此处讲到的“赤水河流域创新生态产品”,我们认为仍是指,或至少包括了本区域内的酱香型白酒在内。那么“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则可理解为官方对酱酒生态价值的确认肯定。《意见》还明确提出,要对酱酒生态价值进行“机制化”建设。 “机制”就意味着更具标准,更科学,更可控,也更规范,“机制”一词可谓直击酱酒生态价值问题的靶心,即如何找到更多的“确定值”,以“确定值”推动产业的突破发展。 夜郎古酒业董事长余方强表示,已在第一时间认真学习研究了《意见》的内容和精神,在他看来,这份重磅文件首先代表了政府对贵州白酒产业的肯定和扶持,是对产业发展的“高度定位”;对于茅台镇酱酒,则会带来“加速效应”,做强做大产业;对于企业,则要做好“坚守”文章,要遵循酱酒规律,坚守品质之道,“产业越热,做企业越要有定力”。余方强表示,《意见》给那些坚持长期发展战略的企业,指明了方向。 以生态为根本的白酒价值机制创新,与酱酒企业发展的品质定力和品质战略,二者之间有着丰富结合点。比如,对赤水河流域酱酒产区的进一步细化管理,形成产区分级、产区评价等具体机制,这便是接轨国际、“确定值”更高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之一,这种机制一旦在赤水河流域形成,也必将在白酒行业内全面落地。 ➍ 改革 《意见》:以价格体系改革为契机,引发厂商关系与市场深度的全面变革,酒类市场活力得到更充分地释放。 《意见》中提到,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稳妥推进白酒企业营销体制改革”,这是被行业及财经媒体关注和解读极多的一处。贵州省内的知名国有白酒企业,目前主要是贵州茅台和习酒,而习酒亦属于茅台集团,由此引发了外界对茅台营销体制改革近期内落地的猜想。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正一堂战略咨询机构董事长杨光表示,《意见》是贵州白酒的重大利好,也是白酒行业的大利好。茅台作为行业龙头,将从中获得持续性红利,“茅台的营销改革已经提出很长时间,《意见》可以视作一个间接的回应,茅台的营销改革将得到明确支持。” 近年来,茅台一直在为营销改革做准备,去年8月底,茅台“新帅”丁雄军上任后,就明确提出“推进营销体制和价格体系改革”的目标。业界看来,茅台的营销改革,关键就是解决价格“双轨制”的价差问题,让茅台酒回归商品属性,按照市场供求关系来定价。 这种营销改革一旦实现,对整个白酒市场无疑将产生巨大而广泛的影响,名优白酒品牌的价格体系、价格机制和价格策略,都将因此而发生改变,白酒行业生态将被推进到新的阶段,以消费需求和市场供给为决定因素的厂商关系将逐渐形成,白酒市场消费活力将被充分的激发和释放。 毕节酒厂副总经理卢慧庚对此非常赞同,并将之视为企业竞争发展的重大机遇。“企业要加快进度,提升引进人才,从生产端到营销端、品牌端,在优质产能持续释放的同时,加强品牌端和营销端投入”,卢慧庚认为,通过市场的良性调节,才能将酱酒行业由高速发展阶段,引至持续发展阶段。 最后,我们应当再一次明确,《意见》如此关注白酒发展,并做出具体指导,这是白酒行业的关键性、长期性红利,其影响必将是宏观的、全面的,将影响中国白酒的格局与定位,深刻改变中国白酒的上层建筑。 在这个节点上,谁能率先行动,谁能占据战略主动,有望创造一个历史性的拐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