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速读

AI阅读分析中...

15年前,诺兰导演的《盗梦空间》用惊艳的镜头语言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关于大脑意识的故事:由莱昂纳多扮演一群“小偷”的首领多姆·科布,他们通过窃取、植入他人梦境中的想法去影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决定。


“一旦一种想法占据了大脑,就几乎不可能根除。”电影里的科布自信满满地说。


15年后,电影里的一些畅想逐渐转化为现实。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意识能够被感知和利用。


近日,帝亚吉欧旗下的Tanqueray No.Ten推出了一项新的鸡尾酒实验,该实验利用领先科技公司MyndPlay开发的最先进的脑电图(EEG)技术,从梦中创作鸡尾酒。


实验者使用脑电图头戴式耳机,在有意识、放松的状态下接触到不同的气味,如香草、薄荷、香料以及声音等,其产生的脑电波被MyndPlay的技术分析成数据,用来进行鸡尾酒创作。


这不是帝亚吉欧的首次尝试。在2019年帝亚吉欧年度世界级调酒大师赛决赛上,其就推出了基于一项感官实验的耳机,这款耳机可以根据脑电波传感器的结果,激活Head vs Heart功能,为消费者推荐个性化的最佳饮品。


而在中国,已经有科研团队针对EEG技术对白酒风味感知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的探索。


曾经只能用语言描述的风味感受,在科技的助力下,成为了一串串明确的数字代码。通过解读人类的脑电波,真的能解开风味的秘密吗?


图片

什么是EEG


1924年,德国精神病学家汉斯·伯杰通过头皮采集到儿子的脑电波,并绘制成脑电图。他的初始记录被称为“Elektrenkephalogramm”,EEG 由此得名,并为通过直接观察脑电波来了解神经功能和疾病奠定了基础。


通过汉斯·伯杰的开创性研究,人类大脑的秘密也逐渐被揭开。


大脑的结构非常复杂,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不同的部位对应着不同的功能。


制图@好酒地理局


例如,额叶主要的功能是判断、记忆、思考和分析等,若该区域出现损失就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失忆等问题;顶叶是身体的感觉中枢,若该区域出现损失会导致失认症;枕叶的主要功能是视觉,若该区域出现问题会导致视觉紊乱;颞叶的主要功能是听觉,若该区域出现问题会产生综合性障碍,如失语和阅读等。


大脑外部的沟壑是大脑皮层,当大脑处于活动中时,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会产生微小的、随着时间变化的微弱生物电流,也就是脑电信号。


脑电信号包含了心理和生理信息,是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综合反应。脑电信号在频域上可以分成四个波段,分别是德尔塔节律波、西塔节律波、阿尔法节律波和贝塔波节律波。


制图@好酒地理局


当这些波段被仪器所捕捉并呈现后,就形成了脑电图。脑电图的主要应用场景在医疗领域,尤其是对诊断和管理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极高的价值,在脑死亡判定、昏迷评估和手术期间监测脑活动方面也发挥着作用。


另外,EEG 还用于各种研究领域,包括: 认知神经科学、精神病学,甚至开发脑机接口,也就是用人类的意识去控制机器。


在了解基本原理后,再回到帝亚吉欧的实验上。


在这个实验里,实验者通过气味刺激、声音环境,让设备捕捉自己的脑电波信号,再通过算法将神经活动数据转化为鸡尾酒创作参数。


这个实验的核心在于把人们抽象的喜好变成具体的数字,调制出真正符合消费者喜好的酒。


而之所以采用EEG技术,是因为EEG在情绪判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图源@AI生成


喜悦、难过、愤怒、恐惧,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绪,通过讲话的语气和动作行为,我们能够快速识别一个人的状态。然而,在明显的大情绪之外,还隐藏着很多不易察觉的“小情绪”,这种情绪与人体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也在间接影响着人类的消费喜好。


目前普遍认为,情绪的产生与大脑的边缘部位有关,特别是下丘脑和大脑皮质。当人体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下丘脑被激活,并将信息传递给大脑,从而产生情绪体验。随着情绪的变化,脑电模式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因此,通过脑电波来分析实验者对某一类事物的喜好,具有可行性。


EEG与中国酒业


事实上,在帝亚吉欧的此次鸡尾酒创造实验之前,白酒就已经在探索与脑电技术结合的可能性。


2024年7月,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院士团队黄明泉教授在国际食品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农业食品和化学杂志)发表了题为“清香型白酒中香气成分的相互作用及风味感知的脑电的相关性研究”(Study on Interaction of Aromatic Substances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Electroencephalogram Correlates of Odor Perception in Light Flavor Baijiu)的论文。


image.png

图源@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在这项研究中,首次使用脑电技术(EEG)来表征香气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招募了13名嗅觉功能正常、身体健康的参与者(9名男性和4名女性,平均年龄平均年龄20.6±1.6岁),实验前6个小时避免使用香水,前2小时避免进食、饮水和吸烟,且要求参与者使用无香洗发水清楚头皮上的灰尘和油脂。


在实验过程中,选择了三种不同的嗅觉刺激:乙酸乙酯、乙酸和两者的混合物。每种气味的浓度分别为3.21 mg/L(乙酸乙酯)和1420.06 mg/L(乙酸)。


每种嗅觉刺激呈现1分钟,参与者在刺激前后需要进行基线嗅觉和休息。实验重复三次,分别在上午(10-11点)和下午(3-4点)进行,以减少情绪或饱腹感对测试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香气刺激下的大脑活动有所不同,额叶和枕叶区域表现出高敏感性。白酒香气化合物的香气与脑活动,特别是阿尔法波段的脑活动之间存在相关性;EEG可以作为比传统主观感官评估更客观的评价方法,它为评估不同气味的强度和特征相似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食品风味感知创新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Food Chemistry》(食品化学)发表题为“基于脑电图和表面肌电图技术的浓香型白酒风味感知评价”(Evaluation of flavor perception of strong-aroma Baijiu based on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and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EMG) techniques)的研究论文,重点关注了嗅觉和味觉评估过程中的脑电图(EEG)和肌电图(EMG)所呈现的差异,以此探究浓香型白酒的风味感知。


image.png

图源@Food Chemistry


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白酒在脑电图的德尔塔波和贝塔波段存在显著差异,主要集中在额叶和颞叶,反映出大脑活动的差异。醇厚感更强的白酒会减少二腹肌的激活,表明吞咽体验更顺畅。感官评分更高的白酒会降低皱眉肌的活动,并增加颧大肌的激活,表明口感更令人愉悦。


这也说明,白酒的风味感知受到记忆、情感和感官输入的多方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利用生理信号来评估味觉质量或许会成为改进白酒评价的新方法。


在啤酒方面,2023年,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为完成单位,“基于脑电波分析的消费者啤酒饮用喜好度研究”(The research of sensory evaluation and consumer preference of beer using electroencephalogram method)论文在《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食品与发酵工业)发表。


图源@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


该研究将新型的消费者脑电波提取分析技术与传统感官评测相结合,建立一种智能消费者啤酒喜好度测试方法。


研究团队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品酒流程,收集消费者在品酒过程中脑电波的实时变化,并经过去伪、滤波、特征提取等步骤进行数据清洗,整理出8种不同类型脑电波数据和2种情绪数据,并将其进行建模得到饮酒综合情绪指数IAA。


研究发现,IAA指数消费者啤酒饮用喜好度的评价与感官问卷结果的一致性为83%,且能快速分析消费者在不同饮酒阶段喜好度的实时变化,有很好的实用性,对现有感官测评方式是很好的补充和改善。


目前,EEG技术已经应用于研究食物的风味感知以及对消费者情绪的影响,国外会利用脑电图探究不同葡萄酒的风味、不同果汁的味道、不同啤酒的风味等。此外,还会被用于研究在单一味觉或嗅觉刺激下大脑反应的变化。


图片
摄影@好酒地理局


于酒业而言,风味感知是决定质量的关键因素,如何更加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也一直是业内探索的创新方向。比如近年来出现的智能感官技术,就是通过模拟人体器官进行检测,包括电子鼻、电子舌等。


尽管这些技术能够实现高效检测并提供客观效果,但依然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对于酒类产品的感知。


EEG技术的应用,将人类的大脑反应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为酒类风味科研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透过这扇门,一个精妙绝伦的风味世界似乎正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



参考资料:

[1]张宇杭.基于脑电波信号的人体状态识别方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22.

[2]Wang, Z., Chang, X., Hao, W., Wang, Y., Huang, M., Sun, B., Zeng, X. A., Liu, H., Wu, J., & Zhao, D. (2024). Study on Interaction of Aromatic Substances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Electroencephalogram Correlates of Odor Perception in Light Flavor Baiji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3]Aliya, Shui Jiang, Xue Jiang, Panpan Chen, Danni Zhang, Jinyuan Sun, & Yuan Liu. (2025).Evaluation of flavor perception of strong-aroma Baijiu based on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and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EMG) techniques . Food Chemistry.

[4]WANG Cheng, CHEN Shuang, LYU Gaochong, HAO Jianqin, XIE Xin, HUANGFU Jie, WANG Gang, GUO Liyun, WANG Deliang.(2023).The research of sensory evaluation and consumer preference of beer using electroencephalogram method.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